在線
咨詢
烏江之刎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且飽含悲壯色彩的典故。它指的是楚漢相爭后期,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之戰中慘敗,率殘部逃至烏江畔。此時,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圖謀東山再起,但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渡江,選擇與追來的漢軍展開慘烈拼殺,最終自刎而死。“烏江之刎”這一事件不僅是項羽個人命運的悲壯終結,更成為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它代表著英雄末路的悲愴,也引發后人無盡的感慨與思考,其豐富內涵流傳至今,不斷被人們解讀。
1、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后,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劍自刎而死。
2、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犊ぐ?,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后世關于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于此。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