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化的璀璨星河中,“璽”字蘊含著獨特而深遠的意義?!碍t”最初指的是印章,在秦以前,無論尊卑,所用印章皆可稱璽。然而自秦始皇開始,“璽”成為了帝王印章的專屬名稱,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威嚴。它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政治的權威。從傳國玉璽的神秘傳說,到歷代帝王璽印的莊重典雅,“璽”字背后是無數故事與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璽”的豐富意思和深刻含義。
1、璽:始秦朝,是皇帝專用的印章,稱玉璽、傳國璽、傳國玉璽。
2、璽是皇權的象征,例如璽根據不同形態也分為:戒璽(皇戒)、權璽(權杖),國璽(御印),令璽(金牌)等。
3、《續新解》云:璽,黃羅傘下、蓋皇帝。意即:皇帝在黃羅傘下統治天下,風雨無阻。璽是印章最早的名稱。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不過這璽的寫法或為鉨,因材料為銅、土不同而名。秦統一六國后,制定一系列等級制度,在少府中設置了專門掌管印章制度的符節令丞。當時規定皇帝獨稱璽(從這時[金爾]都寫作璽),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稱印,且不能用玉。漢代基本沿襲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寬,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
4、在古戰國時期的官印印章來看,都只是書寫其官職,并未出現璽或印之稱,當然這在秦以前是應用比較普遍。但隨著始皇帝的改革,如朕僅為皇帝專用,璽為皇帝印章。自此延承至后代王朝。事實上,皇帝印章有時稱璽和印,二者都有出現在歷朝的皇帝印章之中。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