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歷史長河中,“位列三公之中”的表述常引發人們對“三公”具體所指的好奇。三公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定義。周朝時,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他們是輔佐天子的重要大臣,位高權重,在朝廷決策等方面影響重大。西漢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丞相管行政,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主監察。三公制度是古代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探究其內涵,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古代權力架構和政治發展脈絡。
1、西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位次上公,東漢無太師、太保,惟有太傅,為上公。
2、北魏將太師、太傅和太保并稱為三師上公。 《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其中位于魁第一星西的三公,即為現在的 三師 。相對古人各朝對星座的認識見解不同,三師 (星官)、三公 (紫微垣)、三公 (太微垣)或各有對應。
3、西漢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太尉(后改大司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為三公。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亦稱三司。隋唐時成為最高榮譽頭銜。
4、宋徽宗時,將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改為太師、太傅、太保(原來稱三師)為三公。元代和明清時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