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魚常見病,錦鯉魚常見病治療方法,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錦鯉魚常見病,錦鯉魚常見病治療方法。
白點 病
A初期魚體出現數粒小白點,末期則全身布滿白點,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細菌感染,至嚴重時,則藥石罔效。 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每10加侖水4~8cc,無底砂配合過濾系統之容器,藥量宜減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將患病的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亦可治愈。(成蟲殺除難,但仔蟲殺除容易,故維持水中有效藥劑約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撲滅)。
B其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后,病魚皮膚粘液增多,魚的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上肉眼可見一層密密麻麻的白點。患病初期,病魚聚在缸角互相摩 擦,患病后期,病魚呆滯地浮在水 面,投餌不食。防治方法:根據小瓜 蟲在水溫25℃以上不易繁殖、28℃ 時開始死亡的生理特點,可將水溫 緩慢地升高到28℃,靜養數天后小瓜蟲胞囊開始脫落,及時更換新水,病魚即可康復。也可選用O.05— 0.07%的紅汞藥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將病魚浸洗5—10分鐘。用5%的鹽泡1-2天在用清水洗干凈在養魚
黑 點 病
病魚頭部可見長形的淺黃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時,呈黑色,即搖尾幼蟲與后囊幼蟲,它們亦侵襲魚體眼睛、肌肉、血管、鰓、內臟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現不透明的斑塊,則有可能受到感染 。此病不具傳染性,但是會傷害肌肉組織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嚴重時可致死,目前并無藥可愈,僅可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將蟲挑除 。
眼球凸出癥
病魚兩眼外凸,眼球周圍紅腫 發炎,多是由于水中細菌感染所致。 有時病魚6艮球有白色絮狀菌絲侵染,如不及時治療,眼球失明或脫落。本病發病率較低,但治療困難,死亡率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 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 分鐘。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3—5分鐘,多 次用藥后可痊愈。
白頭白嘴病
[癥狀]發病時,病魚的額部和嘴部周圍的細胞壞死,色素消失而表現白色,病變部位發生潰爛,有時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因而呈現“白頭白嘴”癥狀。在水面游動之病魚,癥狀尤為明顯。當病魚離水后,癥狀就不顯著。嚴重的病魚,病灶部位發生潰爛,個別病魚頭部出現充血現象,有時還表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多粘液等病變反應。病魚一般體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緩慢,不斷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種暴發性疾病,發病極快,傳染迅速,一日之間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節性比較明顯,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為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防治時可用百萬分之一 1ppm 漂白粉灑入魚箱作消毒處理,或用百萬分之零點五至零點七 0.5-0.7ppm 西力生 含2.5%氯化已基 灑入,效果都很好。
水 霉 菌 病
A受傷的表皮產生毛狀、絲狀菌絲,肉眼所見絲狀物即為已死的霉菌尸體,活的霉菌則寄生在皮膚及肌肉上。
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或將患病的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盤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受傷、搬運撈捕魚兒宜做預防措施)
B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 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細長,且有分枝,它們一端像根狀,著生于魚的體表皮膚內,其余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厘米,呈灰白色,柔軟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液增多, 形成一層白翳。患病后期,菌絲深入 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 可選用O.03克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 溶于10千克水中,病魚浸洗3—5分 鐘,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藥才可痊愈。
C[癥狀]當撈捕、運輸觀賞魚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霉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料,迅速萌發,菌絲一端向內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長,形成棉絮狀菌絲。霉菌剛寄生時,肉眼不易發現;待肉眼見到時,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由外向內生長。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由于棉絮狀的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擔過重,使游泳失常,食欲減退,日漸瘦弱,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當發生感染水霉病時,可用3%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或者用百萬分之二的高錳鉀和百分之一的食鹽水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五的 喃西林溶液浸泡。
腸炎
其病原體是點狀產氣單胞桿菌,它是由于魚吃了不潔食物,或攝食 過飽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魚靜臥缸底,投餌不食,糞便呈乳白色,肛門紅腫。防治方法:可選用2片呋喃唑 酮,溶于80 x 50 x 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藥后可康復。也可選用 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鐘。
爛 嘴 病
魚兒的嘴及頰部覆蓋白色附著物,鰭、鰓、口部最易感染。此病傳染力甚強,發病后數天,魚箱中的魚兒可能全滅。
可采用跟水霉菌病相同的治療法,或早一點涂抹多聚氰就有效。(若短時間內無法痊愈,每易造成抗藥性細菌,故使用藥劑時宜核對水量及用藥量,以正確治療)。
爛鰓病
其病原體是粘球菌。患病個體 鰓部潰爛并附有較多粘液,嚴重時 鰓絲潰爛形成一個個圓洞,病魚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 水的水族箱中,低濃度浸泡,多次用藥后可痊愈。
爛 尾 爛 鰭 病
A水質受到污染,或被其它的魚兒咬傷,傷口受到感染,魚鰭一開始變白,惡化則會腐爛死亡。 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盤尼西林、綠F金或使用薄的食鹽水飼養。
B其病因是由于水質不良導致細 菌侵染所致。病魚各鰭腐爛,皮膚干 澀無光澤。有時,也可能是魚體相互 撕咬,魚鰭破損又遭細菌感染。防治 方法:可選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鐘。也可選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 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鐘。或 選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 水中,浸洗病魚30分鐘。
鰓吸蟲寄生癥
呼吸較急促,鰓蓋大開,鰓絲有腫脹與白化現象,不喜歡游動,有時具有使水箱魚兒全滅的傳染力。
利用福爾馬林溶劑,進行長期或短期藥浴,因成蟲撲滅容易,但蟲卵殺滅困難,會在三天后陸續孵出,可在水中保持萬用水、甲基藍藥水有效成份3~5天,殺滅幼蟲。
松果狀鱗腫
A 魚體發腫,魚鱗豎起,狀似松果,致病原因不明。
可在罹病初期,每10公升的水加入0.1gr的氯霉素,或每10公升的水加入3萬單位的盤尼西林溶液。
B[癥狀] 病魚表現的癥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癥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金魚、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較流行,在熱帶觀賞魚中,攀鱸科、斗魚科和魚將魚科等泡沫卵生魚類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澤、體態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療方法]可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的氯化鈉溶液與日俱3%碳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鐘;或用氯霉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霉素溶液浸洗,還可用上述藥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均可見效。
絲蟲感染癥
皮膚出現整片云狀物灰色粘液的感染現象,大量口絲蟲寄生時,體表會出現一塊一塊破皮的血斑,魚鰭不張開,并且磨擦植物或底部,不進食而體重下降,常使病魚慵懶斜躺昏睡。
可采用跟白點病相同的治療法或每2公升的水加入1毫升的福爾馬林,浸浴15分鐘,亦可每100公升的水中加入1公克的叮啶黃素作約2天的浸浴,將水溫提高至30度c可幫助去除口絲蟲。
氣 泡 病
魚體表面或各魚鰭長出粒狀的氣泡會逐漸變大,如同水泡一般,得此病會使魚窒息或氣泡栓塞致死。
發病原因是水中氧氣或氮氣過剩,初期僅需換水,則于短期內即可痊愈,嚴重時,可使用綠F金、硝酸糖棕等水溶液藥浴。
額 頭 穿 孔 癥
在額頭及眼眶附近有一個或數個凹穴,伴有霉菌感染時,則會有白色絲狀物出現。
水質老舊的魚缸易罹患此病,故勤換水及清理魚缸可預防,, , 臭頭藥粉、賀利沙民,同時進行藥浴口服及可生效。(早期治療容易,末期易引發死亡率)。
鞭毛蟲病
食欲不佳,鰓部不動,鱗上出現泌血斑點,浮到水面。
每公升水加入15毫克的氯霉素及實施水質管理。
血行障礙癥
血液不足,造成背鰭與臀鰭供血不良,導致細胞壞死,呈鋸齒狀殘缺但不會持續蝕爛,用爛尾病治療法也不見療效者。
應注意水質情況及寄生蟲的問題,于水中加入抗菌劑,同時強化營養,短期內可以復原。
條蟲寄生癥
腹部明顯腫大,壓之結實,有別于腹水或腹腫脹,內臟易受壓迫而失去功能,成魚易誤診為抱卵。
口服腸內寄生蟲清除劑,早期發現,治療容易,蟲體過大時有暴腹之可能,若已侵入內臟器官則回生乏術。
不 孕 癥
卵巢的退行性變化、脂肪變性、卵巢囊腫、卵巢石化、腹水、泳鰾病變、體內寄生蟲感染、雄魚在維他命缺乏一段時間后,生殖力即永遠受損。
魚類長期攝取脂肪過多的餌料,會發生脂肪變性,因此當魚進入繁殖期時應減少喂食投餌量,并于產卵之前絕食3~5天,另外,使用煌綠、奎寧劑、叮啶黃、孔雀綠等,也會導致一時性的不孕。
傳染性腹水病
此病有兩種癥狀,即典型腹水病及潰瘍性腹水病,其疾病癥狀眼球突出、眼睛衰退、肛門突出及發炎,鰓呈白色,嚴重爛鰭,并可看見表皮紅斑,腹腔可能積存膿液,使腹部腫脹,潰瘍性病癥于潰瘍患處為紅色,被白色環圍著,存于發黑表皮下,鱗片脫落處,可見到膿腫 。
將氯霉素、鏈霉素、北里霉素等抗生素,以加入飼料方式治療,使肝臟增加負荷的飼料會助長此病,對于罹患此病的魚,應該立即撈除。
錨 蟲
甲殼類寄生蟲,其頭部有一根錨狀物,會刺入魚體,體長約1.2公分,魚體外觀看來,如同長毛一般。
用鑷子將錨蟲逐一夾出,或置病魚于比重1.025的海水、食鹽水溶液之中,亦可在10公升的水里加50mg的過錳酸鉀,也可使用底特松
(藥性劇烈的農藥)加以驅除。
魚 虱
甲殼類寄生蟲,呈圓盤形,直徑約5mm,會在水中游動,寄生魚體,吸取魚血,同時放出毒液,致使魚兒表皮發炎,變紅,魚變的好動,無法休息,魚鰭縮折,磨擦缸中砂石、裝飾物,肉眼可見粉紅色中心的小紅點。
用鑷子將魚虱逐一夾出,或將病魚放入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經過一、二天便可消除魚虱,亦可將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高錳酸鈉,浸浴1小時。
線 蟲
此頑疾由白色到棕色的線蟲所致,病魚變得呆滯、消瘦、停止進食,有時可看到線蟲懸掛于肛門外。
對付線蟲是很困難的,可采用驅蟲劑,但對魚亦有毒害,最好是移開隔離或消滅病魚。
水 蛭
細小的腔腸動物,約1公分,呈圓筒狀,口腔周圍有六、七根觸手,會吞食仔魚。
將魚移出魚箱,加高水溫至攝氏四十度以上,即可殺除水蛭。
蛭對成魚不具威脅,但會吃魚卵和仔魚。
以高濃度食鹽水,浸漬魚箱,并攪拌刷洗底砂和巖石十分鐘,即可驅除蛭。
鉤 頭 蟲
少數的鉤頭蟲可能對魚的影響并不大,但是較重的感染使病魚消瘦、肛門發炎、蟲卵附在消化管道內,阻塞消化管道。
此病是無法受到控制,因尚未有藥物能影響在腸道內的寄生蟲或其幼蟲,其預防感染的措失,是停止喂食淡水蝦、水虱、昆蟲幼蟲,并將罹患此病的魚除去。
雙 身 蟲
肉眼可見灰棕色的蟲狀生物,常見于鰓的邊緣,引發鰓部發炎、縮折及流血,魚會頭朝上不停沖出水面。
每1公升的水溶入15公克食鹽,做短時間浸浴,亦可每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叮啶黃素或阿滌平,做長期藥浴、浸浴數天。
變 體 病
到目前為止,仍未得到結論,根據病情猜測可能原因:一為水中含有重金屬鹽類,刺激魚的神經和肌肉收縮所致;另一為缺乏某種營養物質(如鈣和維生素等)而產生畸形。
可換水數次,改良水質并加強飼料管理,多投喂含鈣質多,營養豐富的餌料,可減少此病發生。
凍 傷
溫度很低時,魚就會被凍傷,造成各魚鰭產生紅色血絲,影響魚類生活機能,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放入保溫器材,并多投富脂肪餌料,以增加魚的抗寒能力。
感 冒
A 由于水溫的急遽變更,刺激神經末稍,引起概能混亂,行動失常,器官機能失調,甚至漂浮水面失去游動能力,嚴重時可使魚死亡。
換水時,要注意兩個水體溫度的差異情況不可相差太大(魚苗不可超過2度C,魚種不可超過5度C)。
B魚類屬變溫動物,其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魚體與水體溫度相差僅為0.1左右。如果水溫突然變化,溫差超過5以上。魚就有不適之感,甚至會患感冒,食欲減少,行動遲緩,游泳不正常,甚至飄浮于水面,漸漸失去活力而死亡。
預防方法為在換水時,注意新水和陳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發生特殊性水質惡化,才能將水全部更換。但在全部換水時,要注意控制新舊水的溫差不超過5,便不會患病。
腫 瘤
惡性腫瘤可分為五大類:軟骨、骨胳、肌肉、神經、心臟癌瘤,其皮膚腫瘤或上皮癌可發現生長于表皮及鱗片 。
良性腫瘤可因受外界刺激而形成,只需移走刺激物,通常會消失,惡性腫瘤則極少可治愈。
萎 癟 癥
病魚身體干癟、頭大身小、體色發黑、背肌薄如刀刃、鰓絲蒼白,呈嚴重貧血現象,往往于邊緣遲鈍地游動 。
主要由于放養過密,食料不足,可掌握魚種適當放養密度和加強飼料管理,使魚有充足的餌料 。
結 核 病
魚缺乏食欲、逐漸消瘦、背脊彎曲或呈拱形、胃部凹陷、體色蒼白、眼球突出及脫落、鱗片缺損、鰓部畸形、表皮發炎,鰭部受傳染,內臟停止運作并長出小結癤,病魚動作遲緩,游泳不正常 ,
只有少數的抗生素具有療效,如四環素。
球 蟲 病
眼球深陷及顯著消瘦,病魚挺起頭部,可看見黃色液體自肛門排出,當壓下患魚胃部,此情況更為明顯 。
水塘收集的紅蟲及玻璃蟲,常導致魚患此病,發生腸發炎,此病頗具傳染性,不能用藥療治愈,可從保護魚著手,避免使用紅蟲及玻璃蟲餌料,撈除病魚,消毒魚缸。
魚 鯉 發 炎 癥
發病初期,魚停止進食,病情持續下去,則充滿氣泡或濃液的胞囊在腹腔后端形成,使魚體膨脹,頭部豎立,包囊變大時,泳鰾有發炎、增厚的征狀,當病情再惡化,鰾壁崩壞,感染內臟器官。
此病具高度傳染性,由病毒引起,施用抗生素僅可減緩病情惡化,最好還是殺除病魚。
霓 虹 燈 魚 病
魚體褪色消瘦、腹部干癟、體側螢光帶斷落、肌肉變紅發亮,帶有乳白透明膜、行動呆滯及失去平衡、游泳不正常 。
尚未有已知的治療法,故當確定有魚罹患此病時,應迅速將其撈除,并消毒清理水族箱。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錦鯉魚常見病,錦鯉魚常見病治療方法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