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怎么計算(工資怎么計算公式),36創(chuàng)業(yè)加盟網(wǎng)給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工資怎么計算(工資怎么計算公式)。
工資怎么計算:

應該是1600/21.75=73.56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fā)[2008]3號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jù)《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guī)定,全體公民的節(jié)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jù)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shù)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jié)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shù)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法定節(jié)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guī)定的11天法定節(jié)假日。據(jù)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shù)×8小時)。
月計薪天數(shù)=(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fā)布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0]8號)同時廢止。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二○○八年一月三日
工資怎么計算公式: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先按同等時間安排其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應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法定節(jié)假日(元旦、春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
? 在標準工作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
1、如果勞動合同有明確約定工資數(shù)額的,應當以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準。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勞動合同的工資項目分為“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應當以各項工資的總和作為基數(shù)計發(fā)加班費,不能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或“職務工資”單獨一項作為計算基數(shù)。
2、如果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工資數(shù)額,或者合同約定不明確時,應當以實際工資作為計算基數(shù)。凡是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都屬于實際工資。
3、在確定職工日平均工資和小時平均工資時,應以每月工作時間為20.92天和167.4小時進行折算。
4、實行計件工資的,應當以法定時間內的計件單價為加班費的計算基數(shù)。
5、加班費的計算基數(shù)低于當?shù)禺斈甑淖畹凸べY標準的,應當以日、時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shù)。
工資怎么計算教程:
在單位出了工傷的,在發(fā)生工傷前在用人單位工作已滿12個月的,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shù)計算其原工資標準;未滿12個月,則應按工傷前實際工作月數(shù)所發(fā)工資總額的月平均工資計算其原工資標準。所以可以理解為根據(jù)平均工資計算。
【法律依據(jù)】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y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jīng)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fā)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guī)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xù)享受工傷醫(y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工資怎么計算(工資怎么計算公式)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chuàng)業(yè)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