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紅軍的坑道成功挖到了贛州城下。爆破隊小心翼翼地將一口棺材抬入坑道內,在棺材里填滿了黑火藥。與此同時,紅軍敢死隊也悄然隱蔽在城墻腳下,靜靜等待著行動的信號。
城內的“瞎子聽音隊”很快察覺到了異常情況。城內守軍立即增派人手,嚴陣以待。他們制定了嚴密的防御計劃,一旦城墻被炸開缺口,就全力阻止紅軍登上城墻。并且,除了阻擊人員外,其他可調動的力量都被安排扛上麻袋,隨時準備堵住城墻的缺口。
雙方都在緊張地進行著最后的準備工作。此時,紅軍的爆破人員已經將棺材里的火藥壓實,然后將一根導火線引出棺材外。爆破員用剪刀將導火線剪開并掰開,使其呈現出一個“Y”字形狀。稍作等待后,爆破員從右邊的大口袋中掏出一節竹節,拔掉蓋子,從中倒出一個火捻子。他將火捻子拿在手中,湊近嘴邊,輕輕吸了一口氣,嘴唇微微顫抖,緩緩地呼出一口氣流。只見火捻子閃出一點藍色的火苗,閃爍不定。過了一會兒,爆破員停止吹氣,火苗瞬間變長、變亮。他將火捻子倒轉過來,把火頭塞進導火索的“Y”字口處。片刻之后,導火索冒出一股藍煙。
“撤……”爆破員向兩名助手發出指令,然后轉身迅速走向坑道口。
“咚……”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傳來,只見一處城墻被炸開了一個十幾米長的缺口。亂石如雨點般沖天而起,直插天際,隨后又四散開來,在空中肆意飛舞。一塊塊碎石和殘磚劃出一道道拋物線,紛紛砸向地面。
此次爆破的藥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國軍官兵當場有200余人陣亡。而埋伏在城墻附近的紅軍敢死隊,也僅僅剩下四人幸存。這樣的結果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這也使得紅軍原本計劃在爆破后立即攻擊、占領贛州城池的計劃落空。
馬昆迅速趕到東門,組織力量在東門外建起了第二道防御工事,并加強了兵力部署。早些時候準備好的裝滿土的麻袋被迅速丟到城墻的缺口處。紅七軍一度沖進城墻內并占領了城樓,但在國民黨軍的猛烈反撲下,堅守城樓的紅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攻擊西門的紅三軍團第一師多次發起沖鋒,但都未能突破敵軍的防線。
攻擊南門的紅三軍團第二師組成突擊隊,將炸藥秘密埋在城墻下。然而,由于炸藥用量計算失誤,爆破時城墻向外倒塌,突擊隊隊員全部被埋在了廢墟之下。
不久之后,紅軍希望趁著贛州城缺口尚未牢固,先后組織了四次沖鋒,但均未取得絲毫優勢,全部被國軍打退。至此,東門爆破宣告失敗。
東門爆炸攻城失敗后,紅軍開始開展由總政治部負責的政治策反工作。他們印制了大量招降小傳單,用弓箭射進城內,呼吁國軍官兵與紅軍合作抗日。晚間,紅軍還組織宣傳隊,在城邊用鐵皮喇叭高聲呼喊口號:取消一切苛捐雜稅、提高工資待遇、實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蘇維埃萬歲!
紅軍圍攻贛州一個多月,多次爆破均未成功。
延伸閱讀:雩都麻芫村標語
標語主要內容:反對日本出兵侵佔東三省!武裝擁護蘇聯,消滅靖衛團。
延伸閱讀:雩都麻芫村標語
標語主要內容:消滅豪紳地主武裝,消滅AB團改組派第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消滅豪紳地主。特別注明:這條標語在狹窄的走廊里,實在無法正常拍攝。
次日,紅軍調來了十二軍軍長羅炳輝(他和馬昆是云南同鄉),讓他親自到贛州城邊給守城旅長馬昆寫信,勸其投降,并約馬昆次日到城墻上面面談。兩人用云南方言交談,談話內容無人知曉。
這一舉動使得贛州城內官兵人心動搖,鄉紳和商人擔心守軍開門投降會影響城里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然而,這次政治攻勢最終還是失敗了。
南門的紅三軍團第二師吸取了東門爆破失敗的經驗教訓,改進了方法,將坑道挖到了贛州城墻下面。
“盲人聽音隊”察覺到紅軍在地下埋炸藥后,守軍在這段城墻上適當撤離,并開辟了第二防線,同時準備好了大量沙袋。
又是一聲“咚……”的巨響,南門的情況和東門如出一轍,被炸塌了一個二十多米的“V”型巨大口子。紅軍第二師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向“V”型缺口。
守軍設在第二道防線的十幾架機槍對著城墻缺口來回掃射,紅軍的沖鋒一次次被壓制下去。
守軍一邊還擊,一邊派出大量人員背上沙袋,迅速將缺口堵住。南門爆破也宣告失敗。
西門由于地勢較低,坑道里全是水,根本無法實施爆破。
多次爆破均未成功,中央蘇區中革軍委及時發布了《圍攻贛州的訓令》。《訓令》中提出要在贛州附近建立許多紅色政權,將贛州圍困在蘇區之中。紅軍不僅要攻下贛州,還要消滅前來援助的國軍,以便更順利地奪取吉安。為此,中革軍委增調紅五軍團參戰,要求“堅決奪取贛州”。
紅七軍再次組成爆破隊,由姜茂生負責;重組的突擊隊,由第55團團長黃勉昌指揮。之后又進行了四次爆破強攻,但仍未能攻克贛州城。此時,紅軍只得暫時放棄爆破攻城的計劃。
馬昆不斷告急求救,在蔣介石多次連電督促下,并且以贛南鎢礦相許,廣東陳濟棠才派出范德星旅馳援贛州。范德星旅到達新城時,立即遭到紅軍打援部隊林彪的紅四軍伏擊,損失慘重,失去了兩個營的兵力。這讓陳濟棠后悔不已。
與此同時,馬昆又多次向朱紹良將軍緊急電告,請求救援。朱紹良命令吉安陳誠部增援贛州。
陳誠派出11師、14師,由羅卓英率部馳援贛州。羅卓英部經過重重阻擊,終于在2月29日抵達贛州西北,并緊急在北門架設起一座浮橋。
羅卓英奉陳誠軍令,率援軍到達贛州外圍后,贛州守將馬昆當晚冒險潛出贛州與羅卓英密謀。經過商量,兩人決定“縮小陣地,增兵進城,內外夾攻,以解贛圍”。
羅卓英派出黃維帶領二個團和一個工兵營偷渡入城,更換贛州城里的守兵出城,并令其一部從兩側秘密包圍紅軍,行動十分隱秘,未被紅軍察覺。
3月1日,國軍第11師31旅推進至黃金渡、歐潭、黎人坡一線,第32旅進至橫石、神背、通天巖。第14師41旅進至南橋、楊梅渡,第40旅進至赤珠嶺。粵軍余漢謀部第一軍共二師二旅和一個教導團有增援之勢。他們準備利用紅軍無防御設施、部隊傷亡過大且疲憊的時機進行偷襲。
3月4日,紅軍又連續四次攻城,但依舊未能攻克,部隊仍然屯兵城下。
3月5日,當紅軍正打算再次攻城時,國軍先前潛入城中的兩個團開始在城墻上打出小洞,運馬昆部的兩個團秘密出城。
這時,紅軍高級指揮員龔楚軍長得到偵察員報告:“贛州北門昨夜已悄悄架設一座浮橋,由吉安南下增援部隊,陳誠十八軍之十一師、十四師,這兩師已進入贛州城”。到了下午六時,龔楚又得到偵察員報告:“贛州北面沙地擔任對南昌方面警戒的第四軍一個團已經撤退,因為國軍有兩個師,昨晚已通過沙地,向贛州增援,我軍因兵力薄弱,無法阻止,已向塘江撤退”。
龔楚立刻將這些情報送到彭德懷處,但這些國軍資料并未引起彭德懷的重視。
3月7日,國軍分三路向紅軍發動夜襲攻擊。紅軍由于苦戰一個月,疲憊不堪,一時難以抵擋。
午夜過后,黃克誠在師指揮所里憂心忡忡,難以入眠。他也得知了羅卓英的到來,擔憂上級此時沒有應對的策略。
突然,外面槍聲大作,黃克誠暗自叫道“不好”。他料定敵兵已至,且采取突擊手段,對紅軍實施內外夾攻。
黃克誠走出師指揮所,此時天空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云層遮住了星月之光。四周槍炮聲連成一片,但卻看不到敵人的身影。
黃克誠立即下令將師指揮所轉移到100多米以外的一個隱蔽地段,同時讓通訊排架線接通與上級的聯系。線路接通后,黃克誠立刻抓起電話,向上級建議指揮各部隊及早撤退突圍。他對著話筒大聲喊道:“不能再猶豫了,若耽擱下去,想撤走也不可能了!”
然而,黃克誠的建議被否決了。
黃克誠帶著通訊班,循著密集的槍聲走去,遇到了一些被打散且失去建制指揮的兄弟部隊。他立刻收攏和指揮這些零散部隊乘夜突圍。有些紅軍部隊未接到總部的突圍命令,不敢突圍。黃克誠只得連說帶勸,表示一切后果由他黃克誠負責。這樣,才使一些部隊及時突出重圍。
贛州一役,紅三軍團第一師侯中英及其大部分官兵被俘,紅四軍第17師政委張赤男、紅五軍團第13軍政委歐陽健等10多名師、團級紅軍將領犧牲。
在這關鍵時刻,紅五軍團第13軍董振堂星夜馳援,及時趕到了贛州外圍,接替紅三軍團,正巧遭遇羅卓英部。
此一戰,是整個中央蘇區時期最大規模的正規軍遭遇戰。紅五軍團前身為國民黨第26軍孫連仲部,在寧都兵變后改編為紅五軍團。這場戰斗可謂槍林彈雨、血雨腥風,兩軍從天亮一直戰到夜幕降臨,方才各自罷手,撤回駐地。
紅五軍團的及時出現,避免了進攻贛州的主力部隊全軍覆滅。
從二月底至三月初,紅軍一再向贛州發起攻擊。國民黨軍開始大量增援贛州,當紅軍準備再次爆破時,城內的國民黨軍突然出擊,城外的國民黨援軍也發起了進攻。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第一師政委黃克誠組織部隊用大刀與沖上陣地的敵人展開肉搏,以掩護大部隊撤退。
贛州一役,紅軍傷亡三千多人,紅四軍第十一師政委張赤男、紅十三軍第三十七師政委歐陽健陣亡。
接下來發生在水口的戰斗,被形容為“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戰斗幾乎完全在肉搏中進行,溝渠中雙方官兵的尸體交錯重疊,河水因注入大量鮮血而流動遲緩。
嚴峻的局面使紅軍領導人果斷放棄了城市攻堅戰,避免與敵人主力決戰,然后在戰略轉移中尋找有利的戰機。
紅軍先在黃陂作戰,左翼部隊全殲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俘虜師長李明;右翼部隊全殲國民黨軍第五十九師,活捉師長陳時驥。
再戰草臺崗時,紅軍殲滅國民黨軍第十一師大部。紅軍連續兩戰兩捷,迫使大規模“圍剿”蘇區的國民黨軍紛紛撤退。
此時,由于局勢危急,上海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遷往中央蘇區。
1933年1月,經秘密交通站的護送,博古、張聞天、陳云先后到達瑞金。自此,創建于上海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在繁華的大城市里存在了十二年后搬到鄉村,并一直在鄉村間領導中國革命,直至1949年贏得勝利。
3月8日,中革軍委意識到攻克贛州已不可能,下令撤圍贛州。這次戰役導致紅七軍傷亡指戰員百余人,紅五軍傷亡最重,超過五百人以上,且被國軍俘去師長一員,及指戰員二百余人。紅四軍在新城擊退了粵軍獨立第二旅,傷亡較少。
至此,歷時33天的贛州戰役以紅軍慘敗告終。紅軍傷亡總計約3000余人。
侯中英隨后被押上國民黨軍事法庭,被國民黨政府判處死刑并立即執行。
延伸閱讀贛縣梅林鎮桃源村榕樹下張家老祠堂:武裝消滅殘馀白匪活抓何逆
延伸閱讀贛縣梅林鎮桃源村榕樹下張家老祠堂:武裝消滅靖衛匪
這些標語書寫于1932年“贛州戰役”期間。在這一年2月之前,中央蘇區就已開始組織人馬準備進攻贛州。紅軍部隊進駐張家老宅祠堂時,留下了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語。
石城(瑞金)綿水存在一些爭議,主要是關于贛江正源的問題。瑞金認為此河的源頭在瑞金,而石城則堅持源頭在石城。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