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在黨的革命歷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盡管他曾因執行王明的錯誤路線,在遵義會議被解除了中共最高領導的職務,但談及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博古依舊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不僅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諸多貢獻,其家庭和子女的故事也同樣令人感慨。
在革命年代,博古曾兩次結婚,育有6個子女。然而,這些子女大多歷經坎坷。其中,最有出息的女兒是為了紀念《新華日報》而得名的,她的丈夫曾官至“副國級”。
? 辛銳撫養博古的6個孩子
博古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在1926年時前往蘇聯留學,他犯過“左”傾機會主義的路線錯誤,也參加過長征,在被解除了中共最高領導職務后,博古又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等職務,在1941年后,博古還在延安創辦和主持《解放日報》和新華社的工作。
不過,在1946年4月,博古在由重慶返回延安匯報工作時,因為飛機失事而遇難了,留下了6個等待撫養的孩子。
在博古生前,他因為忙于革命而對孩子疏于照料,雖然博古和兩任妻子育有6個孩子,但他們大多散落在全國各地,直到1950年黨中央派人尋找,才將他們“找齊”,并送到了北京,由博古的第二任妻子張越霞進行撫養。
博古的6個孩子中,5個都是博古和第一任妻子劉群先所生的。劉群先曾領導過無錫工人罷工運動,被視為“中國杰出的女工領袖”,她于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征時期還是女子隊隊長。
1939年,劉群先前往莫斯科治病,隨后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劉群先就與博古失去了聯系,后有消息稱,劉群先犧牲于蘇聯衛國戰爭中,留下了在蘇聯誕下的女兒吉瑪,吉瑪在蘇聯的孤兒院中長大,直到解放戰爭時期才重新和家人取得聯系,而博古直到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在蘇聯。
博古遇難時,他與張越霞結婚只有6年,張越霞自己也只有30多歲,當時很多人勸張越霞重新組建家庭,但她覺得,如果自己真的組建了新的家庭,那博古的孩子誰來管?為了這6個孩子,張越霞拒絕再婚,一門心思撫養孩子。
新中國成立之后,張越霞曾在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單位工作,一開始,撫養6個孩子雖然辛苦,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干部供給制改為了薪金制,張越霞僅憑自己的工資根本無力撫養6個孩子,于是她只能找到組織求助。
當時,張越霞找到楊尚昆表示,博古的孩子她“養不大”,并向組織表達了自己的困難。考慮到博古的孩子也是烈士子弟,組織上給他們每人每個月發放20元的生活費,這才緩解了張越霞的生活壓力。
? 最有出息的女兒秦新華
博古的6個孩子大多歷經坎坷,比如長子秦剛,他出生后就被奶奶帶到無錫撫養,后來還曾輾轉廣州、香港等地生活,飄零離散。張越霞將其接到北京之后,還供他在北京上大學,可在讀書期間,他卻因為不幸染上了肺病,在1954年時就英年早逝了。
但張越霞對他們的精心培養,還是讓大多數孩子學有所成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比如博古的長女秦曼婭,由于秦曼婭從小被寄養在嬤嬤家中,生活過得很不容易,但在1950年張越霞請中組部將秦曼婭接回了北京,并送她去北京師范大學讀書。
大學畢業后,秦曼婭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她曾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還擔任過中文系的黨支部書記,退休后她還曾前往中國科技經營管理大學語言學院等學校講授語文課程。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秦曼婭教書育人也是對新中國做出的重要貢獻。
而且,秦曼婭還曾寫作和發表與博古相關的各種文章,累計共有40萬字。
比如博古的次子秦剛——給第二個兒子起名字的時候,博古忘記自己的大兒子已經叫秦剛了,就給二兒子也取名叫了秦剛,一般大家叫他“小秦剛”。小秦剛學習成績優異,先后在哈軍工、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回國后曾擔任北京航空學院教授等職務,后來還擔任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等職務,為國家建設做出了不少貢獻。
在博古的孩子中,最有“出息”的還是秦新華,秦新華是博古的二女兒,同樣是劉群先的孩子。她出生于1938年,當時《新華日報》正好在武漢出版,博古為了紀念《新華日報》就給女兒取名為“新華”。
如今,《新華日報》是我國最為權威的刊物之一,其名氣遠大于秦新華,對此,秦新華曾多次公開表示,爹爹給了她一個好名字。
在博古去世時,秦新華只有8歲,她對父親的印象可能沒有那么深,但繼母張越霞經常給她講,博古和劉群先的革命故事,還堅持供秦新華讀書、幫她規劃未來的人生。這讓秦新華不僅對父母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有了遠大的志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為秦新華之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1962年,秦新華從北京醫學院畢業,立志成為一名醫生。參加工作后,她確實在臨床一線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也對我國的醫療保健工作有了更多地了解。隨著秦新華工作的深入,她越來越覺得自己從事醫療服務工作面很小,能夠幫助的人有限,1985年,領導決定將她調離一線,去負責全國的婦幼保健工作,秦新華沒考慮多久就答應了。
我國在1982年時將“優生優育”定為了一項基本國策,可到底要如何實現“優生優育”,如何才能真正改善中國人口素質?這就是秦新華等人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由于秦新華擁有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她很快抓住了“母嬰安全”“兒童優生”兩個重點,并起草和制定了包括預防新生兒窒息、妊高癥等在內的多項“產科質量標準”。不僅如此,秦新華還主持起草了我國第一部《母嬰保健法》,這對于我國的婦幼衛生和優生優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確保《母嬰保健法》的落實,秦新華還組織建立了“出生缺陷監測中心”,通過對我國100多萬例出生缺陷案例的監測和研究,編纂了《中國出生缺陷地圖集》,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各項措施,對“優生優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秦新華還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推進優生優育的工作網絡,不僅開展優生優育的教育研究、培訓學習工作,還進行優生優育的知識宣傳,對我國優生優育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丈夫官至副國級
與此同時,秦新華的丈夫也十分優秀。秦新華的丈夫名叫李鐵映,他的父親是李維漢。李維漢在192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過中共中央統戰部顧問等職務,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在統一戰線、民族工作方面的卓越領導人。
李鐵映出生于1936年,他畢業于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學物理系,1961年參軍到國防十院十三所工作,后曾擔任過沈陽市委書記、遼寧省委書記、電子工業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務,還曾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如今是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的總顧問,他最高干到了“副國級”,可以說曾是國家比較重要的領導人之一。
秦新華和李鐵映兩人感情深厚,還有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刻瓷”。刻瓷是我國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需要用特制的刀具在燒好的瓷器上刻出繪畫或書法圖案,對于繪畫書法、刀具等要求很高。
2004年,李鐵映喜愛上了這項藝術,在之后的6年時間里,他創作出來了上千件刻瓷作品,甚至還因此得到了“中國鐵筆刻瓷第一人”的稱號,這也影響到了秦新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