砵蘭街,在中國香港是一條充滿故事的街道。它坐落于九龍油尖旺區,從佐敦一直延伸至旺角。其名字源于第7任香港總督砵甸乍爵士,這種以人名命名街道在香港殖民歷史中較為常見。
砵蘭街有著獨特的歷史變遷。早期它是繁華的商業街,匯聚眾多商鋪。后來因紅燈區興起而聲名大噪,成為港產片中常出現的風月場所代表地。這里既有紙醉金迷的一面,也承載著香港草根階層的生活百態。它是香港社會的一個縮影,反映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與社會現象,吸引著無數人探尋其中的奧秘。
砵蘭街在旺角及油麻地舊區之內,在廟街及窩打老道以北,彌敦道以西,上海街以東,界限街以南。
砵蘭街是一條有強烈特色的街道。人稱“聲色犬馬、龍蛇混雜”之地,是沒有香港政府認可的紅燈區。砵蘭街的夜指底層社會人民的夜生活。
砵蘭街是什么意思?這名字又怎么來的?
砵是廣東方言。砵蘭街,是香港著名的一條酒吧街。
砵蘭街名字其實是因“紅毛泥”而得名?!凹t毛泥”就是又叫“士敏土”的水泥,早些年,水泥還有人稱之為“英泥”。水泥由美國俄勒崗州的砵蘭市最先生產,故亦名“砵蘭土”。
后來,廣州也建了一家水泥廠,第一任廠長,是一位姓方的“海歸”。此君后來南下香江,經營建筑生意,創設了一家成和公司,在跑馬地區建造了不少房屋,還買地開辟了一條成和道。
后來,方君還跨海到九龍發展,看中了油麻地天后廟附近,本來是濟隆糖廠占地頗廣的廠房,便設法買下來,開出一條新街道,兩邊都建成三、四層高的樓房,為了表示他曾做過砵蘭土廠的廠長,所以將新開辟的街道命名為“砵蘭街”。(文/聶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