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瑰寶,擁有眾多流派和傳承脈絡。其中,相聲世家“焦家門”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厚底蘊,劉立福便是“焦家門”中閃耀的存在。劉立福在相聲藝術領域深耕多年,以其精湛技藝和獨特風格贏得無數觀眾喜愛。他出身于有著優良傳統的“焦家門”,從小耳濡目染相聲藝術,不斷汲取先輩們的藝術養分。在傳承“焦家門”相聲特色的同時,劉立福也不斷創新發展,為這門傳統藝術注入新活力。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劉立福的相聲世界,探尋“焦家門”的藝術奧秘。
相聲考136:相聲世家“焦家門”之劉立福
劉立福,生于1924年,天津人。
劉立福門里出身,父親劉健英是陳派評書開山鼻祖陳士和的徒弟。和中國曲藝家庭的孩子一樣,劉健英很早就對劉立福進行曲藝方面的教育。但和其他曲藝家庭不一樣之處在于,或許是劉健英覺著靠賣藝養活全家太難,還不如讓孩子學一門手藝,所以即便教劉立福一些曲藝本事,劉健英還是在劉立福15歲時,送他到元昌金店當學徒;學徒一般都是三年,在金店也學三年,成為一個手藝人。或許是父親在他心里埋下了曲藝的種子,劉立福閑暇之余便經常去南市通海茶樓聽父親說書,久而久之對評書產生濃厚興趣。劉立福不單聽評書,還聽相聲。劉健英和張壽臣是好朋友,張壽臣在小梨園演出,劉立福又轉到小梨園聽相聲。在小梨園演出的還有劉寶全、榮劍塵、常連安等業界大咖。接觸了各種各樣的曲藝,比較了各個曲藝門類后,劉立福覺著最喜歡的還是評書,于是便有了改行的念頭,他要從一個手藝人變成一個評書人。
應該說劉立福成為一個評書人是個非常容易的事兒,可是,此時劉立福還不到二十歲,太年輕了,壓不住鎮,用行話說是不“壓典”。評書行是養老不養小,年輕人在臺上談天說地、評古論今,臺下的觀眾不相信呀。有句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是看不起年輕人,覺著年輕人經驗不足。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在臺上說評書,臺下觀眾會想:這個年輕娃娃知道些啥呀,就敢在這里胡言亂語?臺下坐著的觀眾都比臺上說評書的歲數大,那么臺上的說評書藝人說出來的話,觀眾都不大認可,沒有可信度。打個比方,你去中醫館看病,你掛號的話,肯定掛老中醫的號,覺著老中醫才經驗豐富,肯定沒有一個人去掛一個不到20歲年輕中醫的號。所以,中醫是養老不養小。即便是西醫,40歲以上的大夫給人的感覺才好,20歲以下的年輕醫生,只有跟著老醫生屁股后實習的份兒。
也正是這個原因,說要年輕人如果想說書,只能先從相聲入行。相聲說好了,尤其是單口相聲說好了,再來說評書,輕而易舉。至于相聲,很多是從娃娃學起,站在板凳上說相聲,也會有觀眾鼓掌。常寶堃四歲就跟著常連安賣藝,剛開始玩的就是娃娃哏(小孩兒哏),后來才和趙佩茹搭檔。所以相聲門入室弟子都年輕,很多是兒徒,評書門弟子很多是寄名弟子,說相聲有一定水平了,再在評書門拜個師父。郭德綱、于謙、高峰、李菁都是先學相聲后學評書,先拜相聲師父,后拜評書師父。
不到20歲的劉立福現在即便愛死了評書,也不能上舞臺說評書,他要先從相聲學起。現在的問題是,拜相聲門師父可以,但拜誰呢?相聲門按“德壽寶文明”排輩,評書門按“健立功業”排輩,劉立福老爹劉健英在評書門里是“健”字輩,輩分很高,自然劉立福要在相聲門拜師的話,不能拜輩分低的。相聲門里張壽臣無論聲望還是藝術水準都首屈一指,如果能拜在張壽臣門下,那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兒。張壽臣和劉健英關系莫逆,很早就喜歡天資聰慧的劉立福,一聽說劉立福想拜在自己門下,很開心,就答應了。張壽臣的徒弟大都按“立”字排輩,尾字大都是帶“木”字旁的字,如常立桐、劉立棠、馮立樟、康立本、田立禾等,張壽臣據此為劉立福取藝名“立福”。
不成想這事兒有了意想不到的枝節:眼看就要舉辦拜師儀式,卻遭到了長輩的反對。劉健英師娘對劉健英說:你兒子要給壽臣磕頭拜師,那可不行,你師父(陳士和)和壽臣是口盟把兄弟,這不墳地改菜園子拉平了嗎?老人家說得有道理,陳士和喊張壽臣兄弟,劉健英喊張壽臣叔,如果劉立福拜師張壽臣的話,那劉立福就喊張壽臣師父,著實亂輩了。
相聲霸王張壽臣歷來都是重視規矩,但又壞規矩的人,就像單位領導制定規矩,可是單位領導又往往壞規矩一樣,張壽臣說:擺知就免了,立福算我寄名徒弟,他該說相聲就說,誰要反對讓他找我來!從此,劉立福便列入張壽臣門墻,和馮立鐸、王家琪、張嘉利、趙心敏、劉廣文、劉奎珍、朱相臣等人一起撂地演出。
后來,劉立福才轉到評書。1948年,劉立福拜了評書陳派傳人張健聲為師,張健聲也是劉健英的師弟。按評書門“健立功業”排字,恰好劉立福也屬于“立”字輩,就這樣,一個劉立福的“立”字,占了相聲、評書兩門。
劉立福作為陳派評書第三代掌門人,他最拿手的是說《聊齋》,他能將《聊齋》說得天花亂墜,說成各種類型的小說,說成他自己獨家的“版權所有”,聽完劉劉立福的《聊齋》,你如果再聽別人說《聊齋》,你會感覺你聽的是垃圾。就這樣,劉立福成了評書界的一桿大旗,高高地飄揚在評書的土地上,其威望和藝術造詣令一眾評書藝人欽佩和敬仰。
1980年,劉立福參加天津市實驗曲藝團,任曲藝隊隊長。
2003年,劉立福榮獲天津曲藝家協會、天津曲藝促進會頒發的“曲藝事業終身成就獎”。
2015年,劉立福入選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派聊齋評書”傳承人。也就在這一年的11月30日,劉立福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劉立福夫婦
劉立福的評書語言通俗生動,思路細致嚴謹,情節跌宕曲折,表演時臺風親切大方,口齒清晰,長于摹擬各色人物的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