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山西首富李海倉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與悲劇色彩。李海倉坐擁十幾億資產,在商業領域有著非凡成就,然而卻遭遇橫禍,被發小槍殺。這一事件引發諸多猜測,眾人紛紛探尋究竟是誰指使了這場殘忍的謀殺。李海倉的離世,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巨大損失,也在商業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而他兒子后續的經歷同樣令人唏噓,在短短11年時間里將百億家產敗光。其中的緣由究竟為何,是市場風云變幻,還是另有隱情,背后隱藏著怎樣復雜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2003年1月,山西鋼鐵大王李海倉,被自己的發小馮引亮槍殺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現場畫面慘不忍睹,極其震撼。
李海倉公司的員工怎么都想不明白,作為李海倉的好友,兩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讓馮引亮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殺掉李海倉。
李海倉死后,他的兒子李兆會從海外歸來,為李海倉辦完后事之后,便接管了公司。
然而,公司在他的手里,短短幾年就造成了虧空,李海倉的萬貫家財,也被兒子無情揮霍。
世事漫隨流水李海倉和馮引亮都是山西聞喜縣人,雖然不是一個村的,但兩人從小就喜歡在一起玩,李海倉受欺負時,馮引亮總是站出來保護李海倉,兩人的交情是打小就培養出來的。
后來因為家庭原因,馮引亮離開了家鄉,兩人再見面時,已經是十幾年后,這時候的兩人都已經長大,隨著漸漸的相處,兩人重新變得熟絡起來,成為很好的朋友。
緊接著,兩人都各自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工作,馮引亮在自己村里擔任生產隊隊長,李海倉也在自己村里的榨油廠當工人。
兩人一有空就聚在一起,逢年過節也時常走動。
十幾年后,30歲的馮引亮聽從了李海倉的意見,承包了村里的造紙廠,干的風生水起,靠著造紙廠大賺了一筆,成了十里八鄉最有錢的人。
若論眼光,李海倉的確比馮引亮看的開闊,如果不是當初他勸馮引亮承包造紙廠,馮引亮或許都發不了財。
隨著改革開放,李海倉意識到村里沒什么前途,于是便辭掉了村里的工作,跑去當時山西很有名的安泰集團,去學習煉焦技術。
李海倉注定是個干大事的人,但當時的他沒有人脈,只能在安泰公司做一個跑腿的小職員。
最初的時候,李海倉又要發運焦炭、糧食,還要幫忙和各部門協商調解,過得十分辛苦。
后來正是他身上的那股韌性,讓安泰集團董事長李安民看到了。
李安民是李海倉的伯樂,也是他的貴人,李海倉能有后來的成就,離不開李安民對他的幫助。
李安民一手將他提拔上來,并且親自教他煉焦的工序,連同整個工廠的管理,都逐步教給他。
也是在李安民的教導下,李海倉才知道,山西的煤炭資源這么豐富,搞實業才能走的長久。
可以說,李海倉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未來的道路,李安民都幫他設計好了,好在李海倉也爭氣,一點就通,而且有了自己單干的想法,李安民知道后也十分支持。
1987年,李海倉在學習了兩年之后,帶著最先進的技術,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準備在家鄉承辦工廠。
李海倉和朋友東拼西湊,還是湊不夠創業的資金,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向馮引亮求助。
馮引亮當時因為造紙廠發了財,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對于李海倉的求助,他也毫不猶豫,為李海倉的公司,提供了一筆資金幫助。
有了馮引亮的資助,李海倉的聞喜縣聯合焦化廠、三鐵焦化廠順利建成,一開始就得到了150萬的銷售額。
1992年,李海倉成立了海鑫鋼鐵集團,一躍成為千萬富豪。
李海倉發家之后,還不忘幫自己的家鄉脫貧,堅持在聞喜縣發展,很大程度的帶動了聞喜的發展,為千萬百姓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幫助聞喜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在李海倉的努力下,聞喜縣越來越好,百姓提起李海倉,都是一致的好評和感謝。
不久之后,李海倉還當上了聞喜縣的政協副主席,在李海倉名利雙收的時候,他的好兄弟馮引亮,卻不那么順利了。
這是兄弟倆的人生分水嶺,從此一個走向輝煌,一個走向沒落,看著李海倉飛黃騰達,如果說馮引亮沒有一點羨慕和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算來一夢浮生或許是追趕李海倉的腳步,或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事業,1994年,馮引亮決定擴大自己的造紙廠,并且將地址選在了距離海鑫集團不遠的地方。
工廠成功開始運行之后,供電系統總是出現問題,馮引亮就找到了李海倉,希望他能幫忙。
馮引亮告訴李海倉,只需要在他廠里接一股電線,所耗的電費,他自己交。
李海倉覺得這是小事,于是不假思索就答應了,還叫來工作人員幫忙,盡快幫助馮引亮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段時間后,海鑫集團的工作人員意外發現,馮引亮的造紙廠,利用這根電線在偷電,這樣一來,造紙廠的所有用電費,就都是在海鑫集團在幫忙繳納。
在多番證實之后,海鑫集團的電工,沒有把這一情況上報給李海倉,而是直接把電線給切斷了。
馮引亮的工廠因為突然的停電而暫停工作,馮引亮知道之后,心里十分不高興,認為李海倉不把自己當兄弟了。
從此之后,馮引亮就故意的疏遠李海倉,李海倉起初還覺得莫名其妙,后來工作越來越忙,也就隨他去了。
幾個月后,馮引亮的造紙廠被查出偷稅漏稅,需要補交罰款。這時候他想起李海倉,想通過李海倉的關系,幫自己擺平這件事情。
馮引亮只好拉下臉去聯系李海倉,沒想到電話接通之后,不是李海倉,而是海鑫集團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馮引亮,如果需要幫助,他會轉告給董事長。
馮引亮一聽,心里落差帶來的痛感作祟,他不想把這件事搞得人盡皆知,就掛斷了電話,自己想辦法交上了這筆罰款。
此事過后,馮引亮對李海倉的意見越來越大,交了罰款之后,工廠又恢復了正常運行,可沒想到,短短幾年后,馮引亮的事業,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90年代末,因為污染嚴重,國家開始出手整治,像馮引亮這樣的小企業,也在整頓名單上,馮引亮不想關掉自己的廠子,只好想方設法的挽回。
這時候,他再一次想到了李海倉,聯系上李海倉之后,馮引亮說出了自己的請求,他希望李海倉能幫他在官場打通關系,好讓工廠繼續運行。
李海倉聽完之后,開始語重心長的勸他,讓他改行,并且訴說了其間的權衡利弊。馮引亮見李海倉不愿意幫他,就轉身離去,兩人再一次不歡而散。
或許就是從此刻起,馮引亮將自己失敗的所有原因,都歸咎于李海倉的“無情”上,他和李海倉的“兄弟情”,早已經在歲月中被磨光。
馮引亮的造紙廠關停之后,他便來到了太原,買了一棟別墅,準備學別人炒股,但馮引亮不懂股市的套路,只做著發財的美夢,很快炒股的錢就賠光了。
馮引亮的內心受到了沖擊,郁郁寡歡一年之后,才重新振作起來,想要重新開始。
他選擇來到甘肅永昌,重新開辦造紙廠。
造紙廠開辦沒多久,再次因為污染問題,被政府警告,唯一能夠拯救這個廠子的辦法,就只有上一批環保設備,但是馮引亮早已經拿不出多余的錢了。
為了籌錢,馮引亮想盡了各種辦法,最后卻都繞到了李海倉身上,他再一次把希望寄托到李海倉身上,希望李海倉這一次能夠幫他。
馮引亮當初為了擴大廠區,在老家承包了20畝地,如今他想把這20畝地轉賣給李海倉。
這20畝地在當時的市場價,只有不到100萬,他向李海倉開價180萬。
李海倉的公司規模已經趨向穩定,并沒有擴大的打算,李海倉就拒絕了馮引亮的要求,馮引亮非常憤怒,怒罵李海倉沒有良心。
最后李海倉只能服軟,約好元旦之后再談,一句話便把馮引亮打發走了。
1月過后,馮引亮立即聯系李海倉,卻聯系不上了,走投無路的馮引亮怒火中燒,失去了理智,決定殺掉李海倉來泄憤。
他回到家,找出了自己藏了很多年的一把土槍,鋸掉了槍柄和槍管,拿著他出發去海鑫集團找李海倉。
這一天,正是2003年1月22日。
馮引亮拿著槍進入了海鑫集團的大門,工作人員認出他是李海倉的朋友,不好意思阻攔,就讓他進入了李海倉的辦公室。
沒多久,辦公室就傳來了“砰”的一聲,外面所有的人都聽到了動靜,但沒人認為這是槍聲,以為只是茶杯摔碎的聲音。
幾秒鐘之后,再次傳來一聲巨響,安保人員意識到不對,立馬沖進了辦公室,只見兩個人倒在血泊中,血液四處飛濺,現場一片狼藉。
李海倉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發小手里,沒來得及交代后事,也沒來得及和家人告別,他唯一的兒子李兆會,還在澳洲讀書。
李海倉被刺殺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但遠在國外的李兆會還不知情,家人只告訴他,奶奶病了,想見他,讓他盡快回國。
李兆會是在飛機上,得知父親被殺的消息的,這個消息一早就登上了新聞頭條,人盡皆知。
那一天的李兆會,神情恍惚,雙眼紅腫的回了家,為父親奔喪。
李海倉的喪事是在老家聞喜辦的,葬禮那天,來了很多政界、商界的人物,因為場面太過夸張,最后不得不派出交警,來維持秩序。
喪事辦完之后,緊接著就是公司的公事,海鑫集團發展多年,背后的股東各懷怪胎,李兆會在爺爺的幫助下,繼任了父親的職業,成了海鑫集團的董事長。
剛接手公司之后,李兆會還是很能干的,公司在他手里得到了很好地發展。
李海倉去世之前,身家是16億,李兆會當上董事長之后,這個數字也在持續走高。
接手公司的第二年,李兆會的身家達到24億,隨后他入股了民生銀行,成為民生銀行的大股東。
2004年,他的身家達30億。
李兆會不僅將海鑫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還在股市賺了一大筆錢,2007年,他的身價已達到78億。
那幾年,關于他的報道,前面都要加上四個字:山西首富。
當然,關于李兆會,我們聽說的不僅是他的傳奇,還有花邊新聞。
2010年,29歲的李兆會和明星車曉結婚,金錢、美人都有了,李兆會此時就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世事茫茫難自料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誰能想到,曾經如日中天的海鑫集團,會在這一天走向衰敗。
李兆會本人曾說過,他其實根本不想干鋼鐵。
所以在接手海鑫集團之后,他才會去買民生銀行的股份,然后投資股票,利用股市來賺錢。
他的這個想法,也直接導致了海鑫集團的覆滅。
早在2006年,李兆會就辭去了海鑫集團總經理一職,很少再去管海鑫集團的相關事宜,一年之中回聞喜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他本人則是呆在北京。
從2009年開始,海鑫集團從內部開始腐爛,凈利潤也從4.2億下滑到2.4億。
而這一切,李兆會卻覺得無傷大雅,依舊在外面大力的投資。
之后幾年,鋼鐵行業不再是黃金產業,李兆會不斷的投資,加快了掏空海鑫集團的速度。
2014年,海鑫集團全面停產,這無疑是個讓人惶惶不安的信號。
停產之后,海鑫集團緊接著就是面臨資產虧空,這些錢都被李兆會拿去投資,最后導致集團資不抵債,負債金額達234億。
在各方壓力下,李兆會不得不召開記者發布會,在會上,李兆會保證,他會償還所有的債務。
但在記者發布會結束之后,李兆會就消失了。
時至今日,李兆會仿佛人間蒸發一樣,即便是網絡發達的今天,也沒有出現任何關于他的消息。
李兆會最終沒有守住父輩們辛苦打拼出來的產業,自己在敗光家產之后,淪為法院的黑戶。
海鑫集團破產背后,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痛苦,李兆會毀掉的,不僅是父親留下的產業,還有別人半生的心血。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