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這片神秘而又充滿未知的土地,近日再度引發廣泛關注。一具神秘干尸的出現,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警方經過一番細致偵查后,結果令人大為震驚——這竟是失蹤長達58年的志愿功臣。在那遙遠的年代,無數英雄為了國家和人民挺身而出,他們的奉獻與犧牲不應被遺忘。羅布泊惡劣的自然環境,似乎成為了這具干尸漫長歲月的守護者。這一發現,不僅讓一段塵封的歷史重新浮出水面,也引發了人們對于英雄的緬懷和對那段崢嶸歲月的深深思索。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2016年10月份,三名探險愛好者一起走進了神秘的羅布泊,茫茫黃沙中三人一邊疲憊地行走一邊尋找心儀的石頭,隨著一陣黃沙吹過,三人放下遮擋雙眼的手后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只見一片黃沙地中有一個人形依稀可見,三人嚇了一跳以為碰到遇險的人,于是便小心翼翼地上前察看, 沒想到躺在地上被黃沙淹沒的并不是遇險的活人,而是一具白骨森森的尸體。
三人的探險之旅被這一意外打斷,立馬拿起手機聯系了當地公安局上報此事,沒過多久公安局副局長唐拓華親自帶隊來到了干尸現場對其進行鑒定。
干尸是男性,在黃沙中半掩半露,上身穿著一件藍色的棉衣,下身則是一件棉布褲子,腳上穿的是一雙黃色皮鞋,衣服為五六十年代的款式,根據目測干尸的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
經過歲月風沙的侵蝕,尸體已經呈現白骨化,尸首的旁邊的帆布包是唯一可以證明可能尸首身份的東西,公安民警小心地打開了帆布包,里面裝有一個老式手電筒、防風鏡、報紙和幾封信件。
為了確定干尸的身份和生前遭遇,公安民警從報紙和信件上努力搜索著線索,經過查看民警發現已經泛黃的報紙出版時間為1960年9月13日,報紙名稱則是洛陽日報。
加上干尸身上的衣物等線索, 警方確定干尸死亡的時間為1960年9月到1962年的4月
信件中的收信人只有兩個,那就是“鄧光學”和”李中華”,因此可以確定死者名字就是其中一個,信件中的很多字跡都模糊不清,其中有一句“父親崇山,喜愛蔬菜”依稀可見。
另外關于和死者有關的地點有兩個,一個是信件中出現最多的地址四川省中巴縣,另外一個就是洛陽,警方先從洛陽開始調查,洛陽方面通過查詢歷史資料發現當年駐扎在洛陽的地質勘察隊除了洛陽之外并沒有去過其他地方。
于是警方又聯系四川省中巴縣警方進行調查,經過中巴縣警方詳細尋找之后終于找到了線索, 在1958年有一名叫做李中華的年輕人失蹤,家人因此報案,直到現在都沒有李中華的任何消息。
當地警方立即找到了李中華的弟弟李中福,當李中福見到死者的衣服和信件后堅定地說道此人就是自己的哥哥李中華,并且當場激動地熱淚盈眶。
因為李中華在1858年失蹤后一直沒有消息,全家人都都沉浸在這一悲痛中,自己的嫂子鄧光學獨自將孩子帶大,直到現在都還在等丈夫李中華回來。
隨后警方找到了鄧光學, 當已 經年邁的鄧光學聽到警方帶來的消息后淚流滿面
后來經過別人介紹,李中華和鄧光學相識結婚,婚后一腔熱血的李中華和妻子商量后報名參軍,解放戰爭勝利以后李中華回來了,曾經懷孕的鄧光學也為小家添了新成員。
之后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中華再次被召集回部隊,這次戰爭中李中華被子彈打中腿,此后李中華在家里找了個工作安靜地生活,后來突然有一天李中華告訴妻子組織安排了工作,但是要外出。
鄧光學支持丈夫的決定,親自給李中華做了藍色的棉衣, 后來李中華往家寄過幾次錢,但是從1958年開始李中華再也沒有了消息。
1958年左右,中國為核試驗選址,幾支隊伍秘密奔向羅布泊, 從時間和線路上來看李中華很有可能就是核試驗選址的志愿者之一,
最后李中華的尸首被女婿和親戚等人從青海帶回,孤獨了大半生的李中華終于和妻子家人團聚了,為了祖國奉獻全部的英雄李中華終于可以安心地長眠了。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