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個英雄輩出、風云變幻的時代,諸多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獨特印記,朱治便是其中一位。朱治,字君理,在三國的舞臺上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他早年追隨孫堅,征戰四方,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與忠誠。孫堅去世后,又盡心輔佐孫策、孫權,為孫氏政權的穩固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歷任官職,在地方治理上也頗有建樹,深受百姓愛戴。朱治的一生與孫氏家族緊密相連,他的故事是三國歷史畫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就讓我們深入探尋朱治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朱治簡介
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朱治簡介:自奉儉約,深為孫權所禮遇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今浙江安吉)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
朱治初為縣吏、州從事等職,后隨孫堅、孫策征戰,累拜吳郡太守。孫策死后,與張昭等共尊奉孫權嗣位,為穩定江東局勢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義將軍。黃武元年(222年),封毗陵侯。朱治署理郡政時,勤于理事,自奉儉約,深為孫權所禮遇。晚年自請屯守故鄣,以鎮撫山越。黃武二年(223年),拜安國將軍,配金印紫綬,改封故鄣侯,旋即返回吳郡。于黃武三年(224年)病卒,年六十九。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朱治早年曾擔任縣吏,后被察舉為孝廉,州里辟其為從事,隨孫堅到處征戰。
中平五年(188年),朱治被拜為司馬,隨軍討伐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的周朝、蘇馬等賊軍,立有戰功,孫堅表他行都尉。
初平二年(191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朱治隨孫堅大破董卓于陽人,進入洛陽,被表行督軍校尉,特許將領步騎,往徐州幫助陶謙討伐黃巾軍。
從平江東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戰死,朱治便輔助其子孫策,依靠于袁術。他后來知道袁術不立政務、品德,便勸孫策返回江東自立。太傅馬日磾正滯留在壽春,便辟朱治為掾屬,升授吳郡都尉。當時,吳景在丹楊任官,而孫策受命為袁術攻打廬江,劉繇深怕為袁術、孫策所吞并,產生誤解、猜疑。但孫策的家人都在州中,朱治便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及孫權等幼弟,提供養護,對孫家甚有恩惠。
興平二年(195年),朱治從錢唐想進至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派兵抵御。兩軍發生戰斗,許貢軍大敗。許貢南逃投靠山賊嚴白虎,朱治遂進入吳郡,代領太守事務。孫策成功平定江東。
建安二年(197年),朱治舉孫策之弟孫權為孝廉。
轉戰江南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所傷,旋即不治身亡。朱治與張昭、周瑜等繼續輔助孫權嗣位。
建安七年(202年),孫權表奏朱治任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以婁、由拳、無錫、毗陵四縣為其食邑,允許其設置長吏。后參與征討夷越,平定東南,并擒獲黃巾余軍陳敗、萬秉等。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占領荊州,威震南土,孫權之堂兄、曹操的親家孫賁畏懼,想要送兒子到曹軍處為人質。朱治聽到后,向孫賁陳說安危,孫賁便不送子質。
晚年生涯
孫權視朱治為上將。孫權進封吳王后,朱治每次進見,孫權仍親自迎接,以厚禮相待,設宴、贈予,恩澤、敬意特別多,連朱治的隨從都有禮物。
黃武元年(222年),朱治被封為毗陵侯。
黃武二年(223年),孫權拜朱治為安國將軍,授與金印、紫綬,徙封邑到故鄣。孫權常贊嘆朱治憂心、勤于王事,令其擔任督軍御史典屬城文書,不過,朱治只愿意接受領四縣的租稅。但當地子弟及吳四大姓家族多到郡出仕,郡吏常常以千計,朱治統轄了數年,全部遣到王府,每次都有數百人。
每年進獻,孫權都答報過厚。而當時丹楊深地,叛亂頻頻發生,而朱治仍覺年事而高,思戀故鄉,自表到故鄣屯兵,鎮撫山越。郡中的長老、朋友都到朱治家拜訪,朱治任都引見,與他們共飲歡宴,鄉黨的人都引以為榮。朱治在故鄣居住數年后,又返回吳郡,住了三十一年。
黃武三年(224年),朱治逝世,享年六十。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