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生活和文化探討中,“糟粕”一詞時常出現(xiàn)。從基本含義來講,糟粕指的是酒糟、豆渣等粗劣的食物,常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在文化語境里,它代表著傳統(tǒng)文化中不符合時代發(fā)展、存在弊端的部分。如今,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準確理解“糟粕”的意思,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文化。
1、糟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āopò,是指造酒剩下的渣滓。也指廢棄無用的事物;食物經(jīng)消化吸收后所余的廢物。常用以比喻粗惡食物或事物的粗劣無用者。
2、出處: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二》:“兇年饑歲,士糟粕不厭,而君之犬馬有馀谷粟。”《韓詩外傳》卷五:“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清戴名世《序》:“得其精華而去其糟粕,舉筆為文,灑灑自遠。”
3、例句:對待中外思想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fù))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