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象征著自由、力量與速度,有關馬的雕塑也一直備受矚目。從古至今,馬的雕塑以其獨特魅力展現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與審美追求。無論是中國古代精美絕倫的唐三彩馬,彰顯著盛世的繁華與活力;還是西方寫實風格的駿馬雕塑,生動呈現馬的矯健英姿。這些雕塑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下面就讓我們深入了解有關馬的雕塑的更多精彩內容。
1、這個是著名的銅雕塑《馬踏飛燕》,目前為中國旅游標志。
2、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東漢銅奔馬《馬踏飛燕》,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武威一座東漢靈帝時期的張姓將軍墓,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馳狀,其右后蹄附一飛鳥,既表現其高度的浪漫主義意境,又穩定了銅馬俑本身的重心,堪稱我國古代青銅藝術中無與倫比的珍品。
3、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
4、這匹正撒開四蹄飛奔的駿馬體態矯健,昂首甩尾,頭微微左側,三足騰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飛的龍雀背上。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于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通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飛燕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飛燕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于同奔馬的不期而遇。
5、它風馳電掣般的奔馳,將馬的奔馳與燕的飛翔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駿馬和飛燕爭先的動人瞬間,而且巧妙地烘托出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更增添了銅奔馬凌空飛馳的靈氣。
6、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馬踏飛燕”,不論其神采的表現,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作構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馬形象這并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神速,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們的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夸張地進行巧妙構思,讓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飛翔的燕子。這樣一來,以燕襯馬,讓飛燕與奔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馬的動勢凝固在一個靜止的空間,把一匹靜止的銅馬塑靈了、塑活了、塑絕了!
7、《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中國古代匠師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豐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構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合在一起,以飛鳥的迅疾襯托奔馬的神速,造型生動,構思巧妙,將奔馬的奔騰不羈之勢與平實穩定的力學結構凝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