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文言知識的海洋中,字詞含義往往是理解文意的關鍵。“山門圮于河”這句出自《河中石獸》,其中“圮”字究竟作何解呢?這一問題引發了眾多文學愛好者和學習者的好奇。在互聯網時代,對文言文的探索不再局限于傳統書籍,大家借助網絡平臺各抒己見。了解“圮”的意思,不僅能深入解讀文本,還能更好領略古人用詞的精妙。
1、圮:倒塌。引申義為:斷絕、傾覆。
2、本字詞出自紀昀的《河中石獸》原文如下: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