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雞快餐(專訪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是如何煉成的?),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老鄉雞快餐(專訪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是如何煉成的?)。
近期,中國烹飪協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快餐70強榜單”,四強當中,除了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國際知名快餐品牌之外,出現了一匹“黑馬”——老鄉雞成為中式快餐排名榜首。
與人們耳熟能詳的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等中餐連鎖品牌相比,老鄉雞無疑是個“生面孔”,它是誰?為何能成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
事實上,老鄉雞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安徽品牌,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開出了800多家店面,累計服務人次超過6億。最近,老鄉雞發起了“宴請全國免費午餐”的活動,更是引發熱議。據老鄉雞創始人董事長束從軒透露,目前老鄉雞部分門店年營業額已超過千萬,預計2023年在全國將擴展至1500家直營店,將成為中式快餐第一個百億級品牌。
在企業平均壽命不到兩年,門店退出比例每年高達70%的餐飲業大背景下,老鄉雞的異軍突起顯得尤其另類和難得。近日,創業家&i黑馬采訪束從軒,聊了聊他的創業經歷以及對當下餐飲行業的判斷。

以下為束從軒的采訪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文|創業黑馬知識中心朱丹
1982年,我開始創業養雞,多年發展下來,養殖規模位居安徽省前列。但后來發現,如果企業只養雞、賣雞,要想進一步發展有一定難度,必須延伸產業鏈條。
我們做了很多嘗試,譬如把雞殺掉風干再賣,或者把雞做成袋裝食品,但成果都不理想。一個偶然的機會,1999年我參加了關于快餐的經營培訓,于是決定嘗試創立快餐品牌。
第一家店
作為一個餐飲行業的門外人,我們第一家店的開設過程費盡周折。
在參加快餐培訓時,我了解到連鎖餐廳大都依靠經營手冊來推動運營。開店的第一步,我想先要有一本經營手冊,就找了4個大學生來寫,結果半年過去了也沒寫出什么名堂。我當時白天還要上班,只好自己晚上熬夜來寫,最終這本經營手冊在前期培訓員工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菜品研發上,我們的招牌——老母雞雞湯就研發了兩年多時間。兩年中,我們每天殺1-2只雞,不斷嘗試。大概做了快1000只雞時,終于有一天,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個雞湯就是我想要的。
但當時我什么都沒說,讓廚師把剩下的湯打包起來,趕快跑回家拿給我的兩個孩子喝。
因為我們家是養雞的,孩子從小吃雞已經吃膩了,在我的勸導下,兩個孩子嘗了一小勺雞湯,他們覺得很好喝,最終每人竟然喝了小3碗。這時我心里就知道雞湯研發成功了。因為孩子的味覺非常敏感,如果不好吃,多一口都不會吃。
在開店選址上,我們也折騰了7、8個月。裝璜時,起初我們也不懂設計,想到哪里就裝到哪里,不合適又拆掉重來。就這樣,為了開第一家店花了很多錢。
也許是因為起點比較高,這家店一開始營業生意就爆了。在營業的第四天,我們的收銀機都用壞了(可能當年的收銀機質量不好),可想而知生意好到什么程度。
回頭來看,老鄉雞第一炮就能打響,和我的個性有關,每做一件事都特別想做到位。
擴張之路
老鄉雞第一家店成功后,我們一口氣在合肥市開了10多家店,生意都非常不錯。我們就想做得更大一點,開到50家以后,生意仍然很好,我們也就不再做計劃了,只要有機會就開店。可以說,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合肥“閉眼睛開店”都有生意。
但是到了2012年,我們開到將近100家店時,明顯感覺有點吃力了。接下來怎么辦?我們也不是很明確,最后決定從戰略上重新梳理。
為此我們聘請了特勞特公司做咨詢,那時要向他們支付的咨詢費高達410多萬,然而我們總共只掙了600多萬,說內心不掙扎是假的。但思來想去,我們最終還是決定借助外腦。只要能把企業發展好,就算把全部的家當押上也情愿。
我們花費如此高昂的咨詢費,結果他們的咨詢報告出來后沒有別的,只說要換名字。四百多萬就買來這一句話。
我們之前的品牌“肥西老母雞”在合肥市家喻戶曉,已經變成當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合肥市曾經舉辦過一次中部地區的峰會,安徽記者到河南、山東采訪一些市民,問他們對合肥有什么印象,他們回答說一個是包公,另一個就是肥西老母雞。
接到特勞特的研究報告,我大概思考了十分鐘,當時整個腦子里的斗爭十分激烈,改名還要花費成百上千萬元,搞砸了怎么辦?
最后,我還是決定破釜沉舟,徹底改名。
我很清楚,如果把這個決定告訴內部高管們,他們肯定反對。我們原有的品牌2011年才剛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好好的突然要改名,誰會同意?因此,我決定任何人都不告訴,悄悄改,迅速改,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家議論紛紛,很多媒體給我打電話,問我說是不是破產了?企業是不是賣掉了?
我們本地媒體以最快的速度報道了這件事。在兩會期間,有媒體甚至在頭版頭條以《合肥再無老母雞》為題進行了報道老鄉雞快餐,可想而知這個消息影響有多大。
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巨大反差,形成了沖擊波,改名一舉成功。我們改名大概花費了2000萬,最終當年的利潤是上一年的2.5倍,一年就把這個錢賺回來了。
關鍵決策
老鄉雞能夠取得今天的發展老鄉雞快餐,離不開在一些關鍵時刻作出的影響日后發展的決策:
首先,我們從養殖業跨界到快餐業,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彼時,整個合肥快餐行業還很不發達,麥當勞等洋快餐加起來有8家,其他快餐店只有3家。我們的第一家店面開張招員工時,一個人都招不到。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叫中式快餐,最后只好把養殖場的飼養員拉過來培訓。
其次,2012年,我們在原有品牌“肥西老母雞”已經取得一定成功的背景下,決心更換一個全新的品牌。當年全國有兩起換品牌的案例,一是王老吉換成了加多寶,二是肥西老母雞換成了老鄉雞。不同的是,我們的更換是主動選擇。
第三,2016年老鄉雞決定走出安徽省。當時老鄉雞在安徽的店面已經達到400家了,在省內的規模是所有洋快餐之和的三倍。我們決定走出去,但怎么出去、到哪里去、產品行不行等問題接踵而至。最終我們還是勇敢地跨出了這一步,今天來看這個決定還是蠻成功的。
第四,2018年,老鄉雞收購武漢永和。這樁收購能實現是天賜之機,武漢永和的老板譚珂創業早,年齡大了以后,孩子也不想接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達成了收購協議。
第五,2018年初,我們接受了加華資本的投資。當時全國有很多風投來跟我談,但我發現加華資本不一樣。他們專注消費領域的投資,而且和我們談判之前,他們已經把全國的餐飲領域“搜了個底朝天”,每家品牌的發展情況都搞得特別清楚。他們投資我們的決心也挺大,不讓進來他們不走。
達成投資的過程也是蠻傳奇的。基本條件談好之后,我們收購武漢永和時讓他們幫我們把關。結束后,投資人和我們一起,在從武漢回合肥的高鐵上,前后用了大概3個小時就把細節問題談妥了。尤其是關于議價的問題,他們竟然讓我們自己來定價,因為他們知道我們肯定值一個好價錢。
老鄉雞接受風投,錢倒是其次,加華的資金我現在還沒用,更看重的是他們在消費品領域有很多經驗可以幫到我們,譬如大數據、消費品趨勢等。
第六,我們正在將老鄉雞打造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公司。我們企業有自己的特殊基因——從養殖企業跨界過來的,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因此發展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公司順理成章。
老鄉雞能夠走到今天,發展過程并不神秘,就是多想一點,多干一點。
“家庭廚房”
目前餐飲行業的變化很快;
一方面是百花齊放,很多年輕人、高科技企業和資本涌入餐飲行業,新模式、新品類不斷涌現。
另一方面餐飲企業普遍存活率不高,有進有出,“敢死隊”特別多。餐飲行業表面上來看門檻很低,有10萬、20萬就可以開個餐飲店,但是要想真正做好很不容易,有很多工作要做深刻,做扎實。
前些年,只要開個餐飲店就有生意,現在人口紅利逐步消退,這樣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目前餐飲行業面臨房租、人力、食材“三座大山”的挑戰,從老鄉雞的發展經驗來說,我認為要想破局只有兩條路徑:
一、精細化運營。經營管理上,企業要進一步深挖,粗放式管理已經行不通了。
二、創新。很多企業因為做對了某件事情實現了飛速發展,但成功并非一勞永逸。企業如果無法實現連續性增長,就會逐漸平庸,甚至慢慢萎縮。企業必須通過創新,尋找自己的第二生命周期、第三生命周期。
創新包括產品創新、運營創新等很多方面。在產品上,我們每個月都要確保研發推出新菜,這對于這么大體量的企業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組織管理方面,我們也進行了多次變革。2016年我們讓店長當家,決策店面的一切事務。譬如顧客提到菜不好吃店長就可以免單,無需請示和匯報總部。這就賦予了一線員工更大的權利,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做決策。
企業只有創新才能迎接未來,但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很難確定,沒有人可以預見。假如我們做五項創新,最后成功的可能只有一個,我就一定要把這一個給“逮”住。
我們希望,未來老鄉雞能夠成為國人的家庭廚房,菜品有家的味道,和媽媽做的菜一樣。與此同時,我們也正在把店面開到更多小區,貼近家庭,爭取成為老百姓人見人愛的企業。
希望中國的中式快餐品牌都有一個好的發展,我們一起組建國家隊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老鄉雞快餐(專訪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中式快餐第一品牌是如何煉成的?)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快餐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