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無為而治”作為一種重要的治國理念,備受歷史關注。很多人好奇無為而治盛行于哪個朝代。實際上,“無為而治”思想源于道家,強調不過多干預,讓事物自然發展。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有多個朝代受其影響。其中,西漢初期尤為典型。經歷秦末戰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為恢復生產、與民休息,統治者采用無為而治的策略,輕徭薄賦、減少苛政,使得國家經濟逐漸復蘇,百姓生活趨于穩定。下面,讓我們深入探尋無為而治在不同朝代的體現和影響。
1、漢朝。
2、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