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生活與學習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句話,但你真的清楚它的意思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源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簡單來說,就是尺雖比寸長,但也有它的短處;寸雖比尺短,卻也有它的長處。這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各有其優缺點,都有值得肯定和不足的地方。它提醒著我們,無論是看待他人還是審視自己,都不能片面地只看到優點或缺點。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和價值。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漢語成語、諺語,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
2、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出自《卜居》)
甘戊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出自《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