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古代文化語境中,“尚書”一詞常被提及,當它用來指人時,有著獨特的含義。《尚書》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廣為人知,但“尚書”作為對人的稱謂也歷史悠久。它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指向,在古代官制里,尚書是重要官職,掌管諸多事務,位高權重。那么具體而言,尚書指人的時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深入了解尚書在指人方面的詳細信息,探尋其背后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
1、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門的主官稱為尚書。
2、尚書令,始于秦,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漢成帝改用士人。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魏晉以后,事實上即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為皇子時曾任其職,故后不復置,故唐代尚書省長官僅為左右仆射。宋代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師上,非實職。明朝廢除。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