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十年創業史:18個人湊出50萬元啟動資金,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阿里巴巴十年創業史:18個人湊出50萬元啟動資金。
1998年底,在北京,師昱峰經朋友吳泳銘的介紹,認識了一群人,之后他被邀請南下杭州一起創業。師昱峰對這個團隊沒有很深的了解,之前也沒有想過自己要去杭州居住,但是抱著對 “互聯網夢想”的將信將疑的態度,和對吳泳銘的信任,他決定和這十幾個年輕人一起南下。
1999年,1月15日,他們從北京回到了杭州,這個團隊中大部分的人的家鄉。2月20日,年初五,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小區,16棟三層,十八個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動員會。屋里幾乎家徒四壁,只有一個破沙發擺在一邊,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阿里巴巴創業網,馬云站在中間講了整整兩個小時。彭蕾說,“幾乎都是他在講,說我們要做一個中國人創辦的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張牙舞爪的,我們就坐在一邊,偷偷翻白眼。”
公司的啟動資金是50萬,十八個人一起出錢湊的,馬云并不是沒有這筆錢,但是他希望公司是大家的,所以十八個人都出了錢,各自占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寫在一張紙上,很簡短的英文。簽上名字之后,馬云讓大家回去把這張紙藏好,從此不要再看一眼,“天天看著它做夢,我們就做不好事。”
在很長的時間里,這些人每個月拿500塊錢的工資,在湖畔花園附近舉步可達的地方租房子住,有的兩三人一起合租,有人索性住進了農民房,吃飯基本就是3塊錢的盒飯。戴珊很喜歡吃梅干菜,有一次吃著盒飯,突然對大家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去買一屋子的梅干菜!”
……
這些人,創造了阿里巴巴,他們被稱為十八羅漢,十年后,這家公司上市了,在上市當天成為一家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而這十八個人,據猜測,他們每個人都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當然,他們不是IPO中唯一獲利的團隊,阿里巴巴中70%的員工,大約有4900名員工,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富翁。在阿里巴巴十周年慶的晚上這18個創始人向馬云辭去了創始人的身份,從零開始。用馬云的話說,阿里巴巴進入了合伙人的時代。
上市之后,馬云在不同的場合不斷地重復一句話,阿里巴巴公司的價值觀,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為員工創富,不是他的夢想,他的夢想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句話,他講了十年,到第十年,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他。
一
所有人都知道,在阿里巴巴之前,馬云帶著幾乎一支同樣的團隊,嘗試過兩次創業,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這個出生在杭州,成長在杭州并且在30歲以前還只是滿足于作一個大學英語老師的男人,1995年一次偶然的美國之行,接觸到互聯網之后,就認定互聯網必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生長在具有濃重商業傳統的浙江的他,也幾乎在從美國回來的瞬間,就下意識地將互聯網與商業未來,聯系在了一起。
1995年的中國黃頁,馬云勸說一些有嘗試精神的企業或者單位把公司介紹和圖片交給他做成網頁,然后發到身處美國的合作伙伴那里上載到網絡上,這個想法源于馬云在美國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時候輸入China這個詞卻沒有搜索到任何有關的信息。這個簡單純樸的想法,給當時相信馬云的客戶帶來了一些來自國外的好奇的客戶,也在1997年底給馬云帶來700萬的收入。
后來因為種種原因,馬云退出了中國黃頁,但是從經營的效果上,馬云相信自己做對了。
1997年底他帶領他的團隊到北京為外經貿部制作網站。外經貿部關于這個項目的設想,分成兩個部分,是一個大內網加上一個對互聯網開放的外網。內網的設想是在全國鋪設光纖,把下屬的各個外經貿局連起來形成一個網絡,企業可以在網上辦理所有與外貿相關的審批手續,同時也是外經貿部的官方網站。外網的名稱是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這個項目的初衷和想法都很簡單,就是要辦成一個像現實世界中的廣交會一樣的交易市場。
做政府項目,有天然的優勢和無法回避的劣勢,在互聯網熱潮剛剛風起云涌,風險投資的熱錢滾滾而來的時候,由政府牽頭的互聯網項目的腳步,顯得緩慢而沉重。18個月后,馬云再次決定辭職,回到杭州。
對于馬云,這兩次失敗的創業經歷,讓他心中阿里巴巴的架構雛形漸漸成形,“將互聯網作為一個窗口,讓數以萬計的中國中小公司從這里出發,與世界對接”的夢想,變得清晰。
當然,有兩個問題是后來讓無數研究阿里巴巴的財經記者或者財經作家都感到困惑的。首先是馬云為什么會毫不猶豫并且在很長的時間里頑強地堅持做一個和中小企業有關的電子商務網站。從他個人的經歷和他的知識結構來看,當時他只不過是杭州一所不太起眼的大學的英語老師,外語很好但是對電腦一竅不通,直到今天,問及馬云這十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某位阿里巴巴創始人還大笑著回答:他終于會打字了。只能說這是一次類似天外飛仙的神來之筆。
其次是馬云對于互聯網“分享”精神的近乎本能的接受和推行。而在那個世界上大部分新近的網民都還沉浸在 “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的快感中的時候,他已經發現,分享的互聯網所能帶來的最大益處,是能把資源最大可能以及最高效率地聚攏在一起,而在商業上,這能帶來的結果就是溝通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那個時候,還沒有人知道世界是平的,可是馬云在1999年2月20日,在湖畔花園他的簡陋的公寓里,對他的第一批員工說了他的夢想,這個夢想后來被精簡成一句話,“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要達成這個夢想,馬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法把世界攤平,用互聯網碾碎商業鏈條上的所有壁壘。
二
一開始,阿里巴巴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平臺。這是一個和中國黃頁非常類似的企業信息發布平臺,或者像馬云在那個時候經常說的那樣,這是一個網上的集貿市場,在這里擺攤的是中國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而他們在這里發布產品信息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獲得訂單——國內的或者海外的,為此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擁有兩個平臺,一個是中文的,一個是“清晰而專業的英文平臺”。
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又開發出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兩個產品。中國供應商能幫助客戶用各種手段展示他們的產品和企業,幫助客戶參加各種展會,以及幫助客戶應付國外的客商。而誠信通是阿里巴巴為保證自己網站信息和溝通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所設置的門檻,加入誠信通的會員需要通過企業法人資格認證,在交易過程中達成資金電子商務化以及在交易完成后由交易雙方完成信用評價體系。
這兩個產品,簡單地說一個面向外貿而一個面向內貿,從一開始推出就成為阿里巴巴的兩個拳頭產品,并且到目前仍然是阿里巴巴唯一收費的兩個產品。這兩個產品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當然,在銷售的過程中也曾經遭遇這樣那樣的困難,但阿里巴巴實際上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阿里巴巴成立的第二年,2000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此后接近十年的時間里,中國迅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中國的制造企業憑借勞動力的優勢,無可爭議地成為全世界的制造工廠。在這個經濟大勢中,阿里巴巴很幸運地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幾乎沒有遭遇太激烈的競爭——的確,B2B的概念一直就很清晰,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幾乎停留在為企業建網站的程度上。阿里巴巴摸著石頭過河,挺過了2000年納斯達克崩盤所帶來的互聯網寒冬,也等到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兩個產品成長為奶牛,為阿里巴巴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的一天。
2002年底,阿里巴巴全面盈利,這意味著這家互聯網公司已經解決了生存問題,馬云終于可以坐下來做一些戰略上的部署。這一年開始,阿里巴巴漸漸發展成為一家可堪稱為 “電子商務帝國”的龐大公司。2003年建立C2C網站淘寶,2003年10月推出支付寶,2005年,阿里巴巴收購中國雅虎,這家老牌的國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給阿里巴巴帶來巨大的國際聲譽以及強大的搜索技術,2006年5月,借用淘寶網的平臺,阿里巴巴進入B2C領域,2007年阿里軟件建立,2009年的9月10日,阿里云計算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從此阿里巴巴用8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五大互聯網公司,以26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三
幾乎從上市開始,阿里巴巴開始強調,阿里巴巴要打造的不是一個帝國,而是一條電子商務的生態鏈,而這條生態鏈也并不是我們長期以來所接受的B2B2C,也就是從阿里巴巴的B2B的平臺到淘寶的C2C平臺,再加上新進加入的淘寶商城的B2C平臺,中間用支付寶和阿里軟件打通的一條完整順暢的生態鏈。現在,阿里巴巴說,這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是整個倒過來,以消費者作為開端,形成一個CBBS生態鏈,最后一個S是服務的意思。
“以銷定制的定制化生產將會成為整個制造業的顛覆性的問題。 在互聯網或者說電子商務出現以前,我們做不到,不是技術做不到,而是根本拿不到消費者的數據。而現在,當銷售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完成之后,龐大的數據庫中的數據拿出來,提供給制造商,讓他們根據消費者的喜好進行生產,這場革命會很大很大。最后S就是在整個產業鏈里面提供大量的服務,比如配送、貨運甚至為網貨拍照片當模特這樣的新型行業。”
這是馬云最新的解釋,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肆虐的時候,馬云甚至說他看到了其中的機會,這個機會將使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工業時代的商業文明成為過去,在新的屬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文明中,大規模的標準化的制造將遭到擯棄,制造者將以消費者的意志為標準進行定制化的生產。
阿里巴巴希望能夠成為 “新商業文明”的倡導者和推動者。這個說法在業界,或許還沒有被太多的人所接受,但是馬云已經開始著手對阿里巴巴公司進行調整和改造。他把旗下的子公司重新進行業務整合,讓它變成形式和架構非常清晰的三部分,阿里巴巴、淘寶網和支付寶,其他產品比如阿里軟件、口碑網和阿里媽媽等,都按照各自不同的功能,融合到這三大塊業務中去。
阿里巴巴B2B副總裁李俊凌說,努力了十年后,阿里巴巴發現其實天下的生意還是不好做,而過去的經濟危機也讓他們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急需進行一次大的產業調整和升級,把工廠變成市場,不僅是老百姓也包括中國的企業都開始消費之后,才能占據主動,引導整個世界的生產和消費。而接下來阿里巴巴的夢想,是希望能夠幫助中國的企業建立一套真正有效的商業體系,參與其中者都成為一個管理者而不是打工者。
所以,他說,阿里巴巴在過完10歲生日后有了一個新目標,就是通過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的IT化,解決小企業的采購、銷售、管理和融資的難題,幫助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從而實現全世界的產業升級。而這個小企業,阿里巴巴的概念是每一個獨立的經濟體,甚至可以只是一個地產經紀人,一個餐館小老板,一個賣菜的老農……
李俊凌說,“任何一個社會,歷史上、過去、今天以及未來,任何一個國家真正想實現產業升級必須要在底層真正的發展起來,這是基礎。……阿里巴巴將堅定不移地往下走。”
而馬云,在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10周年的晚會上,發表了一個類似《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在用大段的排比句感恩了過去十年他認為需要感謝的一切之后,他說在未來十年,他希望 “阿里巴巴可以成為創造一千萬家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要為全世界創造一億的就業機會阿里巴巴創業網,為全世界10億人提供消費的平臺”。
十年前,馬云的夢想是要做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十年后他的夢想是讓這家公司成為偉大的推動力。他說這不是社會責任,也不是對世界的責任感,而是出于對世界對生命的愛,因為有愛,所以做任何回報都是應當的,必須的。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阿里巴巴十年創業史:18個人湊出50萬元啟動資金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