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與古典文學作品中,“夫君”這個詞并不少見,但你真的清楚“夫君是什么意思”嗎?“夫君”的含義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演變。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謂,更承載著特定時代的社會觀念與夫妻關系的寫照。從古代詩詞里頻繁出現的“夫君”,到如今一些人仍沿用這一稱呼,它在不同語境下或許有著微妙差異。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夫君”背后的意義,一同揭開這個古老稱謂的神秘面紗。
1、夫君是漢語詞匯,拼音是fūjūn,意思是指的是舊時妻對夫的尊敬親愛稱呼,也有稱為朋友的意思,出自《《禮記.內則》》。
2、出處
《文選〈九歌·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劉良注:“夫君謂靈神,以喻君也。”后遂以“夫君”指君王。
《文選·潘岳》:“襃夫君之善行,廢園邑以崇儉。”李善注:“夫君,元帝也。”從字型上看,夫體現了中國幾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夫字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表示夫即天的寓意。
南朝齊謝朓《和江丞北戍瑯邪城詩》:“夫君良自勉,歲暮忽淹留。”唐孟浩然《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詩:“衡門猶未掩,佇立望夫君。”明高啟《送禮部傅侍郎赴浙西按察》詩:“圣主想賢哲,夫君歘來東。”
唐高駢《閨怨》詩:“人世悲歡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歸。”唐趙鸞鸞《云鬟》詩:“側邊斜插黃金鳳,妝罷夫君帶笑看。”清孫枝蔚《七夕雜詠》:“我是十年孀婦,當時未識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