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這句詩充滿了獨特韻味,引發(fā)眾多人的好奇。它出自唐代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字面意思描繪了白晝在此時達到最長,而后黑夜會逐漸變長。在古代,人們就通過觀察晷影長短、漏壺計時來感知時節(jié)變化。這句詩點明了夏至這一重要節(jié)氣的特征,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了解它的含義,不僅能體會古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更能深入感受傳統(tǒng)文化與節(jié)氣之間的緊密聯系。
1、意思:夏至這天,晝晷所測白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極限,從此以后,夜晚漏壺所計的時間漸漸加長。
2、原文:夏至避暑北池,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3、譯文:夏至這天,晝晷所測白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極限,從此以后,夜晚漏壺所計的時間漸漸加長。還沒來得及實施自己的計劃,就已經憂慮氣候的變化冷暖的交替了。衙門每日空閑的時候居多,而這個月的農事卻是比較忙活些的。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熱也不知怎么抵擋的。正午時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靜悄悄的,惟獨我自己在池塘里游來游去好不愜意。城墻高聳,城門緊閉,樹木蔥翠,綠蔭靜寂。翠綠的鮮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經開始散發(fā)陣陣的清香了。在這里可以拋卻煩惱忘掉憂愁,終日對影舉著華麗的酒杯暢飲。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