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舉賢不避親”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是廣為人知的話語,很多人都好奇它的下句是什么。這句經典表述體現了一種公正無私選拔人才的理念,不因親屬關系而有所避諱。探究其下句不僅能讓我們更完整地了解這一傳統智慧,還能深入領略古人在用人之道上的深刻見解。在歷史長河中,這樣的人才選拔觀念有著諸多實際案例與深遠影響。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探尋“舉賢不避親”的下句究竟為何,感受其中蘊含的獨特魅力與價值。
1、下一句是:舉親不避嫌。
2、出處:《韓非子·外儲說》:“故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趙武所薦四十六人于其君,及武死,各就賓位,其無私德若此也。”
3、子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呂氏春秋·去私》)
4、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選才不擇生(生疏的人),這“三不”是選人者的大智慧、大胸懷,成為歷來舉賢任能的經典名言。這是明君盛世的選人用人之道。唐太宗任用魏征,齊桓公任用管仲,都是歷史上被稱道的用人之例。
5、做到這一點,第一選用人者以國為念,出以公心;二要有博大的胸懷。人才興國,人興國興,這也是唐朝的開元之治、齊國稱霸的重要原因。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