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國古代哲學長河中,“白馬非馬”這一命題猶如一顆璀璨卻又令人費解的明珠。很多人看到“白馬非馬”,第一反應便是疑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這個看似違背常識的論斷背后,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邏輯與哲學內涵。此外,大家也好奇它究竟出自哪里。探尋“白馬非馬”的含義及其出處,不僅能讓我們領略古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哲學智慧,還能在文化層面加深對傳統經典的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揭開“白馬非馬”的神秘面紗。
1、白馬非馬是眾多哲學家特別是先秦哲學家爭論和探討的一個問題之一.語出公孫龍.公孫龍是戰國時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牽一匹白馬出關被阻,公孫龍便以白馬非馬的命題與之辯論,守關的人辯不過他,公孫龍就牽著馬出關去了...
2、公孫龍的著作《公孫龍子》,有一篇《白馬論》。其主要命題是“白馬非馬”。公孫龍通過三點論證,力求證明這個命題。
3、第一點是:“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比粲梦鞣竭壿媽W術語,我們可以說,這一點是強調,“馬”“白”“白馬”的內涵的不同。“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白”的內涵是一種顏色,“白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加一種顏色。三者內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馬非馬。
4、第二點是:“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榜R者,無去取于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若用西方邏輯學術語,我們可以說,這一點是強調,“馬”“白馬”的外延的不同。“馬”的外延包括一切馬,不管其顏色的區別?!鞍遵R”的外延只包括白馬,有相應的顏色區別。由于“馬”與“白馬”外延不同,所以白馬非馬。
5、第三點是:“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己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边@一點似乎是強調,“馬”這個共相與“白馬”這個共相的不同。馬的共相,是一切馬的本質屬性。它不包涵顏色,僅只是“馬作為馬”。這樣的“馬”的共性與“白馬”的共性不同。也就是說,馬作為馬與白馬作為白馬不同,所以白馬非馬。
6、除了馬作為馬,又還有白作為白,即白的共相。《白馬論》中說:“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定所白,就是具體的白色,見于各種實際的白色物體。見于各種實際白色物體的白色,是這些物體所定的。但是“白”的共相,則不是任何實際的白色物體所定,它是未定的白的共性。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