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人徐華:60%的教育投資項目,都會打水漂,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教育投資人徐華:60%的教育投資項目,都會打水漂。

“資本寒冬”之下,教育真的是避險的港灣嗎? 當教育的“慢”遇上資本的“快”如何找到完美的平衡?閱項目無數,投資人們怎樣看待這個行業?教育政策頻出,投資人的真金白銀將又會投向哪些領域?日前,徐華以個人投資人的名義接受了億歐智庫的專訪。
說起教育緣何成為“資本寒冬“之下受到關注的賽道之一,徐華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拉長時間線,中華會計網校上市,北京四中網校的出現都沒有讓教育受到資本的大量關注,而2012年教育行業獲投企業數字達到51個,相較于前一年增長近5倍,資本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領域。
為什么是2012年?資本意識到了怎樣的變化趨勢呢?在徐華看來,根本原因是電商的興起讓資本嘗到了“甜頭“。
隨著基礎設施的搭建完善,我國觸網網民激增,根據CNNIC數據,截至2012年12月教育投資項目,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6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互聯網給大眾帶來購買場景的變化,當近6億人口被觸發并日益接受在網上購買實體產品之后,敏銳的資本開始轉向以教育、醫療、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產品。
線下教育存在的覆蓋半徑有限,老師物理復制難,快速迭代不宜實現的問題,仿佛都能通過互聯網技術加以改進。一時間在萬億級市場規模,億級潛在受眾,需求內容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使得教育行業機會變得很多。資本的投資熱情在2020年達到峰值,并激活市場,當期企業包括猿輔導,學霸君逐步步入獨角獸行列。
互聯網對于教育行業帶來的變革是不可否認的,通過技術助力教育資源的均衡化,讓教育變得更簡單、更公平和更快樂。
但徐華也提到,僅以目前K12年齡段涉及的學科來看,不同學科與互聯網的適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互聯網大概率將成為英語教育將來的主場,原因有三:一、母語國家優質教師資源的供給;二、成為三四線教學資源不豐富地區的極大補充;三、利用互聯網或是移動互聯的可操作程度強。而一些實操性程度強或是信息量更大的學科,還需要結合用戶體驗效果,謹慎地看待。
作為投資人,不可避免的會被問及未來看好的細分賽道,淫浸教育行業十余年的徐華非常關注教育相關政策,認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投資的首要因素。具體而言,看好早教、教育信息化、成人教育和素質教育四大機會。
早教: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興起,家長對于幼兒的教育的投資熱情和金額逐步增加,隨著區域參培率的提升,提供差異化需求的早教培訓企業會有新的機會。
教育信息化:推行教育信息化是我國自2011年起制定的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正在從1.0邁向2.0。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在1.0階段“三通兩平臺”的基礎上,推動教育信息化升級,這是“互聯網+教育“ 的服務提供者的新機遇。
成人教育:隨著終身學習的概念提出,教育不再是特定年齡段的需求,成人教育的潛在市場規模很令人振奮。無論是出于背景提升還是興趣驅動,在目前未有巨頭的情況下,成人教育市場玩家的表現也很值得期待。
素質教育:規范學科教育,鼓勵素質教育導向更加彰顯,不論是為學校提供素質教育的補充供給,還是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增強,都將給這個行業帶來機會。
在談到現階段互聯網教育企業熱衷標簽自己的“自適應技術”,徐華認為要實現真正的自適應,在用戶體驗層面達到理想的效果,難度比想象中大。
目前行業中將自適應分為教學自適應、工具自適應兩類。實現自適應主要體現在:
1、對于學生知識點掌握狀態檢測精確度,細膩程度和最少測試題量的效率;2、對每個不同學生推薦不同學習路徑的有效度;3、學習過程中每分鐘或者幾分鐘利用算法對學習的進度、速度、效率進行調整;4、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缺漏和薄弱知識點進行偵測,方便個性化學習計劃的制定;5、對于重大考試提前進行精準期末預測。
如果以以上標準來定義,單就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如果實現完全的自適應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沉淀。
作為公司而言,需要團隊不僅具備計算機科學的開發能力,還需要與教育教研的背景相結合,做好知識切片;產品推出后,如何銜接教育場景下不同身份屬性的參與者,適配不同操作系統;在應用層面,還需要大量的學生參與應用,并且通過海量數據的反饋來實現。
真正的自適應對于技術、人才、用戶量都是考驗。
“說句樂觀的,目前教育行業的投資項目,60%都有可能打水漂。”徐華毫不留情的指出。“做教育的人通常都是比較有情懷的,而資本更多的是理性。”
江湖上有一個傳言,創業階段90%的公司都熬不過A輪,教育這個行業也不例外。特別是某些互聯網企業在急劇燒錢的模式下,如果沒有資方新鮮血液的進入,又不能盡快調整自身運營,將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雖然市場上說“教育抗周期”,但事實上在“資本寒冬”之時,平均到每個領域的錢都會變少,資本也會變得更加謹慎。站在企業的角度,面對的更是互聯網的用戶紅利減少,高昂的營銷成本,技術團隊的高薪,技術運維的投入、師資成本設置的“開源節流”考驗,所以,機構一旦上規模實現盈利都選的是hard模式。反而一些財務模型相對清晰的線下機構,更有機會被收購。
說到目前“在線一對一”的轉型向“一對多”的轉型。徐華說:“一對多非常考驗企業內功的能力,核心是對教育內容的理解和教育質量管控的把握、應變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從0開始的互聯網機構與線下機構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教育投資項目,徐華還無不擔心的談到:編程領域資本入局太過火熱,可能會加快催熟這個還不算成熟的市場。
總而言之,資本應該更謙卑的看待教育行業,需要從長期的角度去評價可持續性和發展潛力,必須要接受教育穩定成長,緩慢成長的價值,最終才能得到企業成長最終帶來的紅利。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教育投資人徐華:60%的教育投資項目,都會打水漂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