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出自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短短兩句詞,充滿了文學魅力。從修辭手法來看,運用了對偶的手法,“明月”對“清風”,“別枝”對“半夜”,“驚鵲”對“鳴蟬”,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同時,還采用了擬人的手法,“驚”和“鳴”賦予了鵲和蟬人的情感與動作。在解釋上,描繪了一幅清幽的夏夜圖景:明亮的月光掠過枝頭,驚飛了棲息的鵲兒;清涼的夜風中,蟬兒在半夜里鳴叫。此句以景襯情,為全詞奠定了閑適的基調。
1、擬人、對偶。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2、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