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陶侃留客”的故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故事講述了陶侃在貧寒之時,熱情接待范逵的事跡。這其中既有陶侃母親的深明大義,賣發換錢備宴;也有陶侃的真誠待客,傾盡全力。它讓我們看到了真誠、重義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愈發復雜,“陶侃留客”所傳達的道理就更顯珍貴。它提醒著我們要以真心待人,重視情義,如此方能收獲真摯的情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1、《陶侃留客》文章記敘了范逵到陶侃家做客的過程,說明了待人要真心實意、重義輕利,才會得到別人的好評的道理。
2、《陶侃留客》原文內容: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發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銼諸茬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于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
3、譯文: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車馬仆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湛氏頭發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換到幾擔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謝。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說:“路已經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肯回去。范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陶侃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贊陶侃,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