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選址(開一家便利店前期該如何選址?要注意哪些問題?),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便利店選址(開一家便利店前期該如何選址?要注意哪些問題?)。
勾起太多回憶了~ 我以為自己在我知乎一直不會發聲,但是確實沒忍住。
我來談談或許日常的選址人員或者個人容易忽略的一些其他問題吧:
其實上來你可能還談不到選址:
1、了解自己、根據供應鏈能力確定店面形式
加盟711還是加盟羅森還是加盟快客好鄰居——什么意思 ,可能你需要了解的你的供應鏈能力、所能支撐的產品、以及產品結構、產品優勢點、加盟品牌的優勢點,來選擇適合的便利店大體位置。 簡單地說、在北京三里屯這樣的商圈你開個快客那么或許意味這你的日配餐品這塊兒的短板被無限放大了、邊上兒戳一個711你做起來或許是很難的。
首先由供應鏈的實力去判斷是做商圈店還是社區店、亦或者兼具商圈+社區形式的店面(典型的成功選址就是北京朝陽區常營的北辰福第LAWSON,這個羅森200米之內有一個全家、一個711、一個便利蜂三個競爭品牌店,它為什么能成功后面再說說吧)
自營這塊兒可能沒有資本談供應鏈,最多就是拿到貨、談不到新品期、產品迭代、精致的活動策劃、配貨的準時性、機制的動銷周轉、以及日配餐食(除非你自己做:小心你的人工、注意你的資質)。所以自營對于以餐食為目的性消費來帶動客流進行非同質化高利潤消費的商圈位置來說,不具備競爭力、所以大家頂多看到一些小賣部買賣包子賣賣玉米、關東煮的湯汁的味道也不夠正宗、陳列與設備也不太會跟得上、我很少能見到用三洋或者富申的風幕柜只陳列酸奶的個人店 在北京。
2、你不但要考慮顧客如何進店、更要考慮你的供應商如何給你送貨。
* 這點對于依附于品牌進行加盟的連鎖供應來說沒有很直觀的感受、但是對于個人店來講、可能是巨大的問題。決定了你的生死。
我拿管莊地鐵口這個位置來舉例子吧、它處于朝陽與通州的交界線上。 這可能意味著什么呢?—— 對、 區域邊緣! 這意味著給你送貨的車輛每天會最后一個到達你那里、貨品可能不全、而且在合作初期做為一個單體門店的合作談判中、你處于絕對的劣勢!
供應商會因為你在區域邊緣而放棄給你供貨:——物流成本問題、 這會導致你的產品結構不完整(我當時一些店內的產品是單店供應的;比如魯西西壓貨、和潤酸奶等等、便當餐品、三元日配、因為一些供應關系我拿到了特許渠道下沉的資格)。你無法進行產品差異化銷售來刺激目的性消費進店。
最早711集中開店的一個原因大家都清楚、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供應商如何給你配送這個事兒! 他的成本就是你的成本,你們不是分割的~
3、差之20米、差之千里、一個生、一個死?!?/p>
如下針對的是非品牌店:
20米的距離, 人流動線反向20米、凹進去、你覺得沒有什么, 20米外的地鐵站每天進出人流6萬人左右、你跟它就差了20米、就差一個回頭(回頭店招是看不到的,需要往這邊再走上5.6米),而你的高峰期門前客流是每小時300/人。 我因為這事兒差點哭了一鼻子。
在看似繁華的街道、不要因為這20米的距離去做選擇、不要自負的覺得20米沒有什么,覺得那邊的人流跟我就差20米、回個頭他們就過來了。 你知道我做過多少次的企劃活動、自己穿著熊本的衣服去發傳單、去做特價, 甚至把擺渡車的驛站挪到了便利店門口,你所付出的太多。 有些事將就不得。
4、一榮俱榮
不要把你周圍的商家、即便是競爭對手當做你的敵人: 他們不好、你很難好;他們好、你才能更好。
由于圖片實在傳不上去,就文字給大家描述了,抱歉了:
北京朝陽區常營的北辰福第LAWSON的位置其實不能算是最好的, 比它好的有南面200米處長營地鐵站口的711(下沉廣場),還有南面100米處的全家(地上、停車困難、店招不明顯)也是在所謂的人流動線上,而LAWSON北面和西面是兩個社區(萬象新天、北辰福第北區) 而且就下班路徑而言、LAWSON已經是消費的尾端(最后經過),其實不占便宜。
但是 ,它處于一條成熟的餐飲街~ 挨著的就是東方宮、 大排檔、生意興隆;北側20米是漢庭酒店、西面20米是個24小時藥店。 東方宮的營業時間到夜里12:00左右,生意隨季節性影響不大、夏有大排檔、冬天有熱乎乎的熱面,人頭攢動。
反觀南面之前說的711和全家位于的常營下沉廣場、整體的營業世間到晚上22:00,但是9點開始就冷冷清清,張亮麻辣燙開在那個位置也是半死不活的。LAWSON在這樣一種競爭環境下活了下來,靠的就是周圍的商家好,靠的就是門口好停車。
最近我發現便利蜂也在南面的下沉廣場這個死位置開始裝修、開店, 如果他們選址人員的頭腦還清楚的話,他們一定是來蹭熱度的。
5、寧可多花幾十萬在房租,不把錢花在運營。
電商說有流量就有一切、實體也是一樣的, 有人,你什么都能玩、只要你用心經營、只要你有自己相對正常的供應鏈你就有可能做成。
但是如果你省了錢在房租上,想花錢買客流, 那么給你寫建議吧 ,買客流比房租貴,比花房租糟心。
而且更可怕的是,因為錯誤的位置導致你無法對你的客群做精準定位、無法根據他們進行產品結構整合,調配、 你花錢弄來的顧客與你本身先天的客源加和形成一個多層次群體, 你無法避免你的產品結構變得更多維,SKU數量變得龐大、各種運營成本飆升、動銷周轉吃力、人員配置加增、你像一個胖子、艱難的維系。
6、選址失誤了 、也不一定就是死了。
選址失誤了 ,其實就是客流不夠了,想辦法擴大你的商圈,擴大你店面的覆蓋半徑,怎么玩——可以做外賣。(至少現在還可以)
顧客無法到店,那就送到他跟前,目前日企便利店對于外賣平臺一直持一種觀望態度,這根日本人保守的做事風格有關, 也趨于形式化。 這可能是一個好的機會,我剛接手店面的時候日流水是1900元每天,是個死店, 在我日流水到達9200元的時候我遇到了瓶頸,怎么也上不去了,我幾乎快絕望了。
這時候我試著開始做外賣,2000個SKU一個一個的拍統一風格的照片,文案編輯、上傳到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 覆蓋直徑6公里,通過餐品的售賣以及非同質化產品的價格形成目的性消費,簡單地說就是各便利店各品類的top直接被我拉過來放到外賣上, 通過各種的營銷手段捆綁用戶,精準定位到我要的用戶(我不太“需要”在我這兒定方便面買普通啤酒的用戶,我更希望他們買其他品牌便利店才買得到的產品)。 終于有一天、我的外賣日均達到5000-6000的銷售額,總銷售額也穩定在15000元每天, 外賣的客單價為91.4元/單,(應該是全北京便利店最高的吧,小小自豪下~),我們擁有了自己的微信顧客群、 至今活躍著。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做外賣的時候因為我的位置位于兩個區的交界線,外賣配送無法協調兩個區的配送團隊導致我的覆蓋范圍只能從一個整圓、變成一個半圓、我損失了很多的用戶,這也是選址的重要性。
總結一下吧:
選址是便利店最最重要的一環,最好是找專業選址的人員去做,他們會預見到我們非專業人事預見不到的問題(證照、排污、煙草)等等等等。 前提是讓他充分的了解你的產品線、目標客群,供應能力。
剩下的、用心經營,要吃苦、基本上是放棄你一切娛樂的時間了~~哎自己一天送過30單以上的外賣、(所以你要平衡外賣的各項成本、售前、售后、及時下架、高峰期配貨問題等等。)。 真的太累了。 。。
便利店事業在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京、還有很大的空間、但是也有一些瓶頸、其實就是客流分散的問題、商圈位置飽和以及高成本與社區需求體量能否支撐運營的問題。
長線生意、不是快錢。 這兩年在如此變數之多的大環境下能夠堅持住的實體朋友都是可愛的瘋子, 做為一個成功過的現在的逃兵、 我真心的為你們的堅持點贊。??!
愿我這一點點小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已經進來或者想進來的人。
2020.11.17更新
因為有幾個朋友在私信問我關于外賣的事,外賣平臺的成本的問題,所以又補充了一些關于外賣的小經驗,吃過的虧,分享給大家便利店選址,希望大家周全考慮。
我大概有7月的時間沒有了解新的平臺外賣收費政策了,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包涵。
就便利店而言、跟餐飲行業比起來和第三方外賣平臺的合作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這又分成兩種模式:
A、只使用平臺流量、店面自有配送:平臺抽點便利店大概在10個點左右、上下有浮動、但是可以聊。 又分成單店或是連鎖、連鎖可能能到6個點(那會兒),單店基本沒什么話語權,也就是10個點,當然不同平臺的BD權限不同(大家懂得,現在是不是這樣我不清楚)。
B、使用臺流、平臺方統一配送(其中又分(餓了么舉例子)、專送、蜂鳥、眾包等), 至少都是15個點以上。
另外還有其他成本,比如付費排名、付費點擊、自己做各種活動的成本(滿減、一元購、特價區、返券等等)
上面是直接的顯性成本 。
就成本而言,需要考量的維度還有很多;
相信你也有體會,自配送的時間掌握靈活、營業時長好于平臺、特殊節日的供應有保證(不會因為爆單停止外送)、配送范圍自己可控、且有與顧客直接面對面營銷的機會(增值服務),缺點也很明顯: 人工成本高(體現在配送路徑的統籌安排上),及時較差。 另外自配送還有交通工具成本、 店員每單補貼成本、 外送裝備成本、包裝包材成本、甚至是給員工上意外傷害險的成本。(我強烈建議給你店員們上保險,叮囑你的員工、寧可差評也要注意安全)
第三方配送可以免除一些隱性成本、比較輕資產、但是費用也不低、另外一到惡劣天氣、一到節日(送不過來)就給你關店, 也是間接的成本, 要不就是給你提高配送費,是不是上顧客(顧客可鬧不清楚是你抬高的價格還是平臺,這樣的用戶體驗真的不好的。)
還有我沒說到的其他的成本, ,上了外送平臺、你的人工成本增加多少(圖片上傳、文案編輯、活動企劃、dim單制作,門店高峰期及時上下架(庫存打通同步除外)、配貨、電話溝通、售后、催單、線上與實體門店的差價處理、記賬),這些都是
還有損耗成本: 外送平臺的訂單偶發性很強、比如經常遇到一個人點20多個飯團的,門店確實有貨,你給了外賣平臺,到店的顧客就沒有買得了,滿足率得不到保證,人家目的性消費的東西沒有轉頭就出去了,捎帶手要買的飲料也不買了, 可怕的是,第二天下班的時候他會想,今天會不會到家門口的便利店飯團又沒了,我還是在外面踏踏實實的吃了吧,你的客流就流失了、顧客粘性下來了、顧客粘性下來了到店的頻率就降低了,你按照原有到店頻率進行的上新、產品更迭、活動企劃的效果就下來了,這是連帶的。 況且第二天的訂貨你怎么定? 遵從于哪個數據?多了會不會剩下。
所以我不同意一些帖子大神的觀點,說線上銷售的覆蓋區域一定要離店面近、我認為進店客流和線上客流是有一定沖突的,最好是分開來。
這就是我另外一個想表達的主題—— 如果你的位置不好、商圈覆蓋范圍不夠大、客流吃不飽、那么你就堅決的做外賣吧、擴大你店面的商圈覆蓋范圍、通過你對供應鏈的產品的鍛造,形成目的性消費,平攤你的不可變成本。
如果你的現有店面客流還不錯、那么真的要好好地想清楚,我舉個例子吧,: 就配貨而言,我店里的平均客單價91.4元, 便利店 ,200.300的單子真不是小數,我們不管那些極端情況。 按每個外賣訂單需要有10個SKU進行配貨分揀 ,配貨就得5-6分鐘。 如果牽扯到冷餐、熱餐,有的需要加熱,還得操作;另外需要分開放置,萬一有了沒有來得及下架的產品、你要打電話與顧客友善的溝通、替他想出解決方案、替換。 如果替換不成需要退款、需要對現金進行操作,這時候最好是有另外的一個專用的外賣收銀臺來支持餐品槍掃、入機、的全過程, 這需要一個人工來操作。外賣平臺的高峰往往一定重疊著實體客流的高峰、你還需要顧店面、賣場秩序、陳列、防損、我超市還有提供快遞取件業務, 這會兒如果來一個顧客的客訴訂單(延遲單、貨配錯、顧客手機聯系不上、地址不對、),你基本內心就是崩潰的。
我這里還沒有提到因為外賣平臺導致的產品結構變化成本、訂貨成本。
附一張我們自己制作的DM單吧(成本),店內95%的SKU為自采、非總部配貨、單店供應、我真記不清楚被供應商撅多少次了。
所以: 每個店的形態真的不一樣,外賣的成本都不太一樣、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 需要自己去試,去調整。 都是這么來的, 從表面上看,平臺對于大家還是基本公平的便利店選址,可信賴的,它為我們提供了機會(一定是有錢賺的)。 平臺成本對于你的店來說高不高、同樣取決于你的位置、你的經營能力、不能一概而論。
了解你自己、自己的店、選擇最適合你的平臺,最適合的方式和平臺良好的合作。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便利店選址(開一家便利店前期該如何選址?要注意哪些問題?)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