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洗店加盟(沖洗業沒落 柯達加盟店4成關門),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沖洗店加盟(沖洗業沒落 柯達加盟店4成關門)。
曾經沖膠卷收入穩定 現在“洗”數碼無奈兼營
柯達微博申請破產保護,壓垮了膠片沖洗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與柯達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是,昔日街頭隨處可見的柯達沖印店,也因疏于打理而變得日薄西山。據業內人士介紹,27年間,本市柯達沖洗加盟店數量從最高峰時的200余家縮減了超過4成沖洗店加盟,而倒閉或者轉行的窗口式相片沖洗店更是不計其數。
柯達加盟店4成關門
在本市河北區一間小的柯達沖印店,龔老板整整一個上午只等來3名顧客。周女士是她整個上午的“大單”客戶,因為她帶來了52張春節時在云南旅游的照片。不過,在周女士反復選篩后,最后僅剩下40張需要沖洗。對龔老板來說,周女士這單活兒都洗6寸照,收入總共只有42元。另外2名顧客共洗了15張照片。“半天營業額超過了50元可是不多見的!淡季平均每天洗50張左右,也就能收入35元。”龔老板說,自從進入了數碼時代,來洗照片的顧客從拿交卷,變成了拿U盤。“三四年前,我這兒一天最多能洗20至30卷照片,日平均收入能到600元。”
膠片時代正在走向終結,這些相片沖印店也早已感受到了時代變遷所帶來的陣痛。現今,我們在街頭巷尾看到的統一裝修的柯達沖印店,多數已經跟柯達總部失去了“聯系”,也不再經營膠片沖洗業務。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連數碼沖洗的相紙也不再采用柯達的產品。也就是說,這部分加盟店現在跟柯達集團幾乎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了。據業內人士估算,本市柯達沖洗加盟店數量從最高峰時的200余家縮減了超過4成。
實際上,近年來,面對業務量、營業額的急速下降,一些加盟店主在柯達松動監管后,只能少賣柯達,轉而銷售其他品牌膠卷、相紙或加賣衍生產品,以保證當初由柯達公司統一裝修的門面不“倒”。霍先生1995年加盟了柯達沖印店。他介紹:“當初加盟柯達公司時規定加盟店只能賣柯達公司系列產品。而且公司還有人來定期檢查。”像霍先生這樣的店主在2000年前后,一面要在公司監督下只銷售自身品牌耗材,一面要受周圍小店其他品牌膠卷、相紙低價的沖擊。另一位從業20余年的人士坦言:“柯達相紙要比其他相紙貴,市民對于價格很敏感。現在,用柯達相紙洗一張6寸相片價格為9毛錢,要比其他品牌高出不少。而且,很多人對柯達相紙沖洗出的相片色彩也不太喜歡。”
近10年來,由于柯達的監管松動,部分加盟商也不再續約,使得不少加盟店開始以經營衍生產品“為生”。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很多加盟店在店內都做起了數碼相框、內存卡,甚至是數碼相機代賣的生意。霍先生尖山路上的店中,柜臺周圍也擺放著各種小臺歷、小畫冊。霍先生說:“為了不影響營業額,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將業務向其他方面拓展了,比如為顧客定制個性日歷,制作畫冊、馬克杯等添加創意元素進去的業務。”
“自從可以在電腦里看照片,有一部分老顧客就不再洗相片了。”霍先生指著柜臺上分裝相片的塑料格子說,“從前最多時照片能裝10個格子,一天洗1000張相片是沒問題的。現在每天最多也就是100多張,一半是各種證件照。”同樣經營多年加盟店的王先生介紹,前幾年的春節時,他還需要把膠卷搬到店外像擺鞭炮攤一樣銷售,但今年春節期間,他已經不再連市了。
曾幾何時,柯達沖印店的招牌遍布街頭巷尾。借助柯達的名氣作為“廣告”,可能是多數商家加盟柯達的原因。面對藥水、膠片、相紙等耗材比其他品牌甚至同品牌的其他低價渠道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時,很多加盟商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柯達。而柯達也確實為他們中的很多人掙到了“第一桶金”。
“本來我是用自己的招牌,干了一段還是決定加盟柯達,只要有這兩個字,老百姓路過就知道這是洗相片的地方。”1985年就加盟了柯達沖印店的王老板說。據業內人士回憶,在上世紀90年代時,傳統膠片沖洗店每天接活能達100卷左右。按每卷相片沖洗收費20元左右計算沖洗店加盟,每天營業額達2000元上下。不過,隨著數碼技術的興起,沖洗店的生意開始一落千丈。霍先生說:“以前人們照相就得買膠卷,買膠卷就得買電池,照完相片就得來洗,現在這3種業務都受影響。從2010年的時候起,一個月都賣不了兩卷柯達膠卷,和生意最好做的時候比,營業額下降了60%至70%。”
專業攝影沖洗27年只“頂”柯達
與這些改弦更張的柯達加盟店相比,也有少數執著于“柯達”的專業沖洗店,堅持走專業路線。
“照相和攝影是有區別的。”加盟柯達27年之久的相片沖洗店老板王思遠說。王老板與其他加盟店主的經營理念可能有所不同,因為他的經營范圍一直以做專業沖洗為主。客戶群體主要是攝影師、攝影記者、出版社等專業群體。面對膠片攝影的“消亡”,數碼攝影及相關技術的興起,王老板則表示,對他的業務量、營業額影響都不大。
在王老板心中柯達還是攝影界專業和標準的象征。“很多制造技術不同的膠卷上也都印著C41,這是柯達標準,也是國際標準。”王老板表示,無論公司監督與否,他的店中都只銷售柯達產品,“我認為就像是專賣店和百貨店一樣,產品一雜,專業性就下降了。”他的店中雖然不賣膠卷了,但沖洗、擴印業務量依然不少。
業務量不減,營業額有升。在數碼技術興起后,王老板的客戶群中,僅有新聞、出版單位的業務少了,而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師的相片沖洗業務則越來越多了。與很多店主變賣設備改買幾萬元的打印機或為彩擴機簡單升級不同,王思遠的整套專業設備價值500萬。而高端的設備和使用柯達相紙等產品也讓他的沖洗單價“居高不下”。一般沖洗店5寸照片沖洗費用約0.8元,而在他這里則需1.5元。“可能一些市民不選我這兒沖洗家庭照,但我的客戶沖洗專業攝影相片后結賬時一筆費用可能就達萬元。”王老板說,“一些攝影師的片子,如果不夠專業,你給他錢,他也不敢讓你洗。”當然他的店也有新業務推出,例如為客戶制作類似雜志的照片圖冊等新業務。
沖洗行業轉型求生
在天津的街頭巷尾,除了掛有“柯達”金字招牌的沖洗店之外,還有無數沖洗行業的“蝦兵蟹將”。他們蟄伏于街頭巷尾、各大居住社區以及商超的租賃柜臺。他們的經營方式也更加靈活多變。
在河西區一處大型居民區內,孟先生經營的相片沖洗窗口在近2年間“兵不血刃”地打敗了周圍3家相片沖洗店。孟先生的店其實就是他的家。一間14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被改造成了工作室,三腳架、照相機、幕布、復印機、打印機、電腦組成了他的所有經營設備。年近60歲的孟先生說:“我從小就愛玩這兒玩意兒,現在經營沖洗店純屬個人愛好。”
不過,孟先生說,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這幾年洗照片的顧客多了,但他的收入卻下降了。現在,這間小店每月僅能為他帶來1000元左右的收入。“原來一天來一個人,可一洗至少一卷30張。現在每天來五六個人,可有的人只洗一張。”由于市場萎縮,周圍幾家沖洗店都撐不下去了,有的直接改成了小賣部。這兩年,孟先生在沖洗相片之余,也開始賣飲料以貼補收入。
津南區一家沖洗店的張老板干脆轉型做起了網商。張老板干沖洗行業已經十幾年了,但是近幾年,他的實體店開始入不敷出。2005年前后,張老板把以前花6位數的錢購買的“諾日士2600”彩擴機當廢鐵處理了。“想當年,這臺彩擴機就是一臺‘印鈔機’,人歇機器不歇。”張老板惋惜道。
2010年年底,張老板不再經營實體沖洗店,轉而在網上開起了網店。沒了房租、水電的“牽絆”,張老板網上洗片的價格“直擊”一些實體店。記者看到,在張先生店中沖洗費用“5寸相片是0.2元,6寸0.3元”。據了解,這個價格要比實體店低大概6成以上。
轉戰網絡市場,張老板的店由面向本市市民變成了“服務”全國,業務量的增加自不必說。但張老板坦言,除去貨幣升值和沖洗價格增長等原因,他感覺數碼技術興起前的最高利潤是現今最高利潤的6倍左右。
在采訪中,無論是已經轉行的、勉強維持的,還是開拓經營的業主們,都表示“相片沖洗行業不會消亡。”業內人士也表示,分眾經營、網絡化經營都是沖洗業未來發展的選擇。理解的方式不同,在影響了一個行業的同時,更影響到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有人感受到失業的傷感,也有人享受到自己打印照片的愉悅。那些成冊的照片能“比人長壽”,那些數碼照片能在手機上以秒為單位傳送,一個“縱”,一個“橫”,各有所愛。
本版撰文 新報記者 張琦 見習記者 林單丹 實習生 劉璐 本版攝影 尹杰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沖洗店加盟(沖洗業沒落 柯達加盟店4成關門)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