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品牌(疫情之下,新茶飲品牌們又回歸同一起跑線),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奶茶品牌(疫情之下,新茶飲品牌們又回歸同一起跑線)。
在杭州,多家一點點門店因為訂單做不過來,不得不在外賣平臺間歇性上線,上線幾分鐘接單,接滿了暫時下線,有余力接單了,再上線一會兒。
有人說,從“搶菜”切換到了“秒殺奶茶”。
記者從餓了么方面了解到,復工一周以來(2月17-23日),外賣中最受辦公室復工人群歡迎的top5類目中,奶茶位居第二;
同時,全國來自寫字樓的奶茶果汁外賣訂單環比增長100%,杭州以831%位居增長第一的城市;在廣州和深圳,奶茶同樣位列城市最熱外賣單品
“(奶茶行業的)機會在于從整個市場消費面來講,熱情仍然保持得很強勁,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在)疫情過后最想做的事情,喝奶茶被排為第2名。”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對記者表示。
的確,這是一份被按捺了許久的消費需求。
在喝不到奶茶的日子里,手搖奶茶、速溶奶茶在淘寶上的銷量大增,以“奶茶”為關鍵詞搜索,速溶奶茶、沖泡奶茶等相關產品占據了銷量榜首。
“2月份的銷量增長了10倍,此前一個月的銷售額在20萬元左右,這個月沖破了200萬元。”果遇茶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線下,復工潮的到來,奶茶店生意逐步回暖,但對于大多數品牌來說,訂單并未達到“爆單”狀態。
2月23日,杭州嘉里中心的樂樂茶營業,江燕(化名)從小程序下單,10分鐘后順利拿到奶茶;此前,同樣一個動作,至少需要排隊一小時左右。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喜茶,記者通過小程序點單杭州的一家門店,20分鐘后順利拿到奶茶奶茶品牌,并未出現爆單和長時間等待。
“門店僅接受喜茶go小程序下單,同時已在部分門店鋪設智能取茶柜,可一鍵開柜取茶,減少面對面接觸,目前取茶柜已覆蓋超過150家門店。”喜茶方面透露。
復工,給奶茶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但并未能夠快速“回血”。
02
奶茶的高光
過去的3年里,奶茶快速成為一片沃土,除了讓消費者“成癮”之外,資本的助力功不可沒。
以喜茶為例,2012年5月,喜茶起步于廣東省江門市的一家小店,整整花了3年多時間才走向深圳。
在廣東站住腳之后,并未直奔北京、上海,而是去了廣西。直到2017年2月,才正式進入上海,此后才有了“上海市民排隊7小時買奶茶”的故事。
喜茶刷爆上海灘奶茶品牌,離不開資本的鋪墊,2016年8月,喜茶背后的資方就已經包括了今日資本和IDG資本,獲投1億元。
不同于世紀之初的奶茶市場:沖泡為主、多為加盟制,品牌影響力出來后,可以快速地加盟復制,一夜之間就能開遍大江南北;
當下爆發的新中式茶飲,以品牌直營店為主,每開一家店都是一筆硬性支出,需要資本持續跟進。
2018年4月,美團點評站在了喜茶背后。
喜茶拿到龍珠資本4億元的獨家投資,而龍珠資本為美團點評產業基金。
彼時,喜茶的估值達到80億。
同年,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和字節跳動張一鳴、快手宿華、笑果文化李誕一起位列「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2018年,喜茶首次全面披露經營數據:163家門店,門店單日最多賣出5200杯飲品,小程序上線7個月,用戶達到600萬人。
同一年,奈雪的茶估值達到60億。天眼查數據顯示,奈雪的茶A輪、A+輪投資均來自天圖投資,總投資額數億元,而天圖投資在消費品企業里的戰績包括周黑鴨、甘其食等品牌,實力與眼光獨到。
資本青睞,門店持續擴張,消費熱情不減,2018年成為了新一輪奶茶經濟徹底爆發的元年。此前的“上海奶茶現象”找到了答案。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0-2019年奶茶企業新增12萬余家。其中,2018年是奶茶經濟爆發之年,一年內奶茶企業注冊數量達2萬余家,喜茶、奈雪的茶均拿到億級融資,樂樂茶也在2019年拿到上億融資。
根據36氪此前的報道,多位茶飲行業高管曾透露了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的全年營收,分別為35億元、30億元、9.6億元。
彭博社于2月25日報道稱,奈雪計劃最早今年進行美國IPO,融資4億美元。奶茶經濟的想象力仍在繼續。
過去的3年里,奶茶成為最熱門的消費賽道之一,但隨著疫情的爆發,“10天損失過億”暴露出的問題是:直營成本過高,必然影響擴張速度,以及這條尚未成熟的賽道將面臨哪些升級?
03
失血:人力與空間
很難說,奶茶行業到底是“拼刺刀”的競爭來得激烈,還是疫情下的集體沉默更為受傷。
根據《茶飲疫期生存報告》,在2020年1月25日-2月9日之間,超過9成的茶飲門店停業,其中65.56%門店(品牌)全部停業,25.38%門店(品牌)僅剩幾家店堅持營業。
“我們估算,(新中式茶飲、包括咖啡)最少有1.5億的重度消費者,在整個疫情節點上損失慘重。”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
疫情期間,暫停營業對奶茶店帶來的影響主要來自:營收減少,人工、房租、原材料等支出。
在羅軍看來,從調研來看,80%的品牌損失在100萬元以內。規模大的、頭部品牌受到的影響重一點。
以“書亦燒仙草”為例,該品牌以加盟模式為主,其創始人王斌曾對媒體表示,從春節到2月16日,近3000家門店暫停營業,初步估計營業額損失約4億元。
和書亦燒仙草類似,目前一點點、Coco等品牌多采用加盟制;而以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為代表的新中式茶飲則均為直營店。
前者的損失由品牌方與加盟商共同承擔,后者的幾百家門店盈虧、上萬名員工的薪水均由品牌方承擔。
在人工方面,奈雪的員工數量達到1.4萬人,“一睜眼,好多工資要發” 彭心曾說道。
根據目前的恢復情況來看,截至3月2日,奈雪的茶近9成門店已恢復營業,其中10%的門店業績恢復明顯,與上月同期接近。
對于直營模式的奶茶品牌而言,門店越開越多,意味著人力成本越高,雪球越滾越大。
但直營模式帶來的優勢是更高的品牌價值,也是奶茶賽道能夠獲得高估值、直奔IPO的原因。
“直營品牌在整個資本市場的估值特別高、價值感很強,同時,(每一家店的)現場加工投入很大,從茶現泡、現萃,到水果的現切現榨,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工。”羅軍提到。
記者走訪發現,即便是疫情下,奶茶訂單并未飽和、且并未開放烘焙區的情況下,一家喜茶門店的員工數量也達到20人左右。
從分工來看,光是奶茶的制作過程,就包括泡茶、萃取、水果榨汁、奶蓋制作等等,再加上點單、收銀系統。
彭心曾在采訪中提到,“新式茶飲制作工藝很復雜,行業機械化程度又低,不像咖啡,有咖啡機器和萃取設備,幾個店員就夠了。新式茶飲的產品制作都純靠人工,所以一家門店得配備十幾個到幾十個員工。”
為保證這些員工的“動作不變形”,“奈雪跟加盟茶飲店不同,新店一旦簽約,至少需要4-6個月的前期準備。在設計、裝修的同時,會提前三個月準備員工,進行制茶培訓、考核、鑒定等工作。”彭心曾公開表示。
由此帶來的行業挑戰是,目前頭部奶茶品牌的門店數量在400家左右,倘若參照咖啡行業,未來發展到瑞幸的規模(4000多家門店),則需要十幾萬名員工,如何管理這支龐大的團隊?如何保證輸出同等品質的產品?
“現在暫時看不到能夠迅速改變人力結構的辦法。相信奶茶品牌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同時很多供應鏈公司、可能也在下功夫了。”羅軍認為這是疫情給奶茶行業帶來的一種推進。
人力成本之外,奶茶行業直面的另一部分損失在于房租。
根據《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當下,消費者對茶飲品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價值和休閑價值被重視。
這也是奶茶品牌注重社交空間的原因,門店以200-400平方的規模較多。但在疫情下,門店規模導致的影響面也更為直接,每一平方米都在放大虧損。
“一個店面,我們把它分為后場和前場。后場用于產品的加工和售賣,這部分如果不是靠設備來解決,面積很難再壓縮。但是前場會根據客流量來界定,這部分可能會節省一些面積。當門店的營收向線上傾斜時,前場可能會壓縮一些面積。”羅軍對記者分析。
在羅軍看來,由此帶來的店面模式變化是,新式茶飲品牌可能會嘗試新模型,例如完全的外賣模型,作為一個加工點只提供外賣服務;
假設在門店密集度高的地方再增加一家店,純外賣店可以去負責承接附近商圈的所有線上訂單。
參照咖啡圈的瑞幸,直營模式下,瑞幸開出了4507家門店,憑借著自有門店、自有用戶、自有數字化系統直奔IPO。
在這個過程中,瑞幸放棄了對“空間”的下注,與注重第三空間的星巴克走了完全不一樣的路徑。
如今,“第三空間”卻被奶茶行業視為排面。
04
產品力與數字化
不可否認,第三空間構成了奶茶品牌價值的一部分,但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力和數字化運營。
幾年前,市場上有一種聲音——奶茶是個暴利行業,入局者前赴后繼、客單價高、原材料便宜等因素共同支撐著“奶茶暴利”的觀點。
事實上,從2000年算起,奶茶行業從茶粉和奶精勾兌階段,走向茶葉和鮮奶沖泡,再到奶茶IP下的高端茶飲,以商品力、空間和品牌文化構成對消費者的吸引。
在奶精勾兌奶茶的年代,由品牌總部發放奶精、茶粉,全國各地都可以加盟,低成本模式下,奶茶店繁花似錦。
對于加盟商而言,加盟費、房租的主要成本之外,采購原材料和少數的人力,并不構成巨大成本。
新中式茶飲完全換了一種玩法。
“奶茶行業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以茶為核心原料,原料的投放量、茶葉級別越來越高了,高端茶里面的茶氨酸很高,就是導致鮮爽、帶來快樂因子的這部分,所以喝了喜茶、奈雪會越來越上癮,它(帶來的)快樂度是不一樣的。”羅軍表示。
鮮果、茶葉、奶油等原材料共同構成了奶茶品牌的產品力。在產品力的壁壘形成之后,數字化建設成為茶飲的必然趨勢。
2017年,喜茶聘請陳霈霖擔任公司CTO,這個出身金山軟件、擔任過游戲架構師的互聯網人,用跨界思維改造餐飲、茶飲行業。
陳霈霖把自身工作分為三個部分:IT 管理、技術產品的研發和數字營銷。把用戶行為和消費數據,門店的使用原料、物料都進行數字化,這是新式茶飲的發力點。
從疫情爆發來看,2月下旬,隨著復工的推進,奶茶店的陸續開門,通過自有小程序下單、外賣平臺下單、奶茶周邊商品的線上零售成為主要銷路。
傳統印象中,奶茶店無非是做一本茶飲生意,門店生意與外賣訂單相結合。但在新中式茶飲市場,數字化營銷卻成了長久布局。
在朱丹蓬看來,“外賣也好,或者手機下單預約提貨,這一塊對于新中式奶茶在整個時間管理、單杯成本、單店產出會有比較好的幫助。隨著疫情的結束,新中式奶茶的競爭會進入一個白熱化,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
奈雪的茶方面對記者提到,關于線上渠道,目前涉足(小程序)點單、外賣、商城。疫情期間,奈雪的茶商城小程序也已經上線,上架了奈雪小茶盒、休閑零食點心及各種周邊產品。
“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會更加豐富自身產品線和銷售平臺,確保不會因為單一環節受限而帶來較大壓力。”奈雪的茶方面表示。
按照原定軌跡,2020年的茶飲賽道會是加速度的一年,但是疫情帶來的影響面之下,競爭的維度被重新打開,在商品力和門店規模之外,數字化與產業鏈的升級變得更加緊迫。
你喜歡的奶茶店復工了嗎?生意怎么樣?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奶茶品牌(疫情之下,新茶飲品牌們又回歸同一起跑線)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