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古典詩詞中“漁父”形象),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漁夫(古典詩詞中“漁父”形象)。
關于漁父的觀察報告蘇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收入了《楚辭》中的《漁父》一詩。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詩歌中,“漁父” 是隱者的代表,其言行是隱逸意識的象征。因此,讓學生了解“漁父”這一常見的著名典故所蘊含的傳 統文化寓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為此,筆者設計了如下一個頗有意思的專題學習的小活動。 主持人:中學階段,我們已經多次親密接觸漁父。作為一種類型人物,漁父頻頻現身教材,在 太史公《屈原列傳》中,在張志和《漁歌子》詞中,在柳宗元《漁翁》詩中,甚至在《桃花扇· 余韻》 傳奇中。為研究漁父的審美特征,探討漁父的文化內蘊,老師要求我們上網搜尋關于漁父的資料, 摘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是討論問題的基礎。現在,我們先來看看漁父是怎樣一種文學形象。 1:我來說說漁父的形貌衣著。莊子終身隱居不仕, 《莊子· 漁父》中,一位“須眉交白,披發揄袂” 的漁父下船而來。李頎《漁父歌》 :“白頭何老人,蓑笠蔽其身。”張志和《漁歌子》 :“青箬笠,綠蓑 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看來,這位漁父是白發老者,頭戴箬笠,身披蓑衣,精神矍鑠,老當益壯。 2:漁父是一種共名。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漁父。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澤畔漁夫,遇到的漁父是道 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出現了眾多漁父,無名無姓,亦無籍貫。唐代的著名漁父“煙波釣徒”張志和 是一個例外。 3:漁夫是一種職業,漁父不是一種職業。岑參《漁父》 :“竿頭釣絲長丈余,鼓枻乘流無定居。 世人那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漁父垂釣不為魚,為的是閑適的心境,這是漁父的行業特點。 4:漁父喜歡放歌一曲。經典名曲是《滄浪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我足!”千秋萬代吟唱不絕。還喜歡原生態民歌《欸乃曲》 ,而且歌喉嘹亮,撼動綠水青山。 柳宗元《漁翁》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貫云石《蘆花被》 :“青綾莫為鴛鴦妒,欸乃 聲中別有春。” 5:漁父另一嗜好是飲酒。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漁 父飲酒有節,飲而不愁。晏殊《浣溪沙》 :“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銷愁,一杯足矣,不像詩家“舉杯澆愁愁更愁”,不像詞人“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6:漁父居處在河畔江邊。元代無名氏〔正宮〕 《叨叨令》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無尋處。”靜靜流淌的小溪,蜿蜒曲折的小徑,橫渡江洲的扁舟,悠然可 見的屋舍:好一處邈無人跡塵囂不生的桃源之境! 7:漁父的摯友是樵夫,有詩為證。
楊慎《臨江仙》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 酒喜相逢。”《桃花扇· 余韻》中的老贊禮和柳敬亭,一漁一樵便相逢于江潭。樵夫而外,漁翁友白鷺, 侶沙鷗,快活自在,亦有詩為證。白樸[雙調· 沉醉東風] 《漁夫》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 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漁父是古代的獨身主義者、動物保護主義者。 8:漁父的社會地位不低。連李煜這樣的風流君主也對漁父生仰慕之心。李煜《漁父詞》 :“浪花 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詠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但李煜不過是說說罷了。遍查 歷史漁夫,有皇帝當和尚,沒有皇帝做漁父的。 主持人:徐積《漁父樂》 :“漁唱歇,醉眠斜。綸竿蓑笠是生涯。”大家從多方面談論了漁父這一 形象,漁父雖然沒有姓名,沒有籍貫,沒有職業,卻很有社會影響——其隱逸精神影響了中國傳統 文化。值得研究的是漁父的審美追求和價值取向。請同學們結合具體的詩歌談一談。 9:白樸《漁夫》曲:“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漁父最大特點是 傲世。不滿現實政治,人格孤高,傲氣十足。“不識字”是調侃之語。連“萬戶侯”也要“傲殺”,看得上 眼的官吏自然寥寥。
這支曲子表現了漁父不與達官貴人為伍,甘心過淡泊寧靜生活的情懷。 10:李頎《漁父歌》 :“避世常不仕,釣魚清江濱。”漁父的另一特點是避世。在隱逸中尋求生活 的真正樂趣,追求內心的平靜。朱敦儒《好事近· 漁父詞》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 天一色,看孤鴻明滅。”這位漁父淡出紅塵,半醉半醒垂釣于煙波之中,輕靈、逍遙、閑散,詞作勾 畫出了漁隱生活的閑情逸趣。這種樂趣,熱衷權力的人永遠沒有消受的機會。 11:漁父的出現和被推崇不是偶然的,漁父是仕、隱矛盾的產物。官場失意,走上歸隱道路, 自稱漁父,連愛國詩人陸游也不能免俗。陸游《鵲橋仙》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陸游自稱漁父,乃游戲之言,實際上表示著對投降派的抗議。 12:杜牧《漁父》 :“白發滄浪上,全忘是與非。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煙影侵蘆岸,潮痕 在竹扉。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漁父的根本主張是“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這種明哲保 身哲學是道家思想的體現,在這些“煙波釣徒”眼中,國家政局、民族利益是無足輕重的。漁父沒有 是非觀念,漠視人間苦難,不免有消極影響。典型案例是漁父站在愛國詩人屈原的對立面。
主持人:看來,漁父是一類順應自然,往來無蹤,風神瀟灑,無意仕途的隱士,他們是一群綿 延不絕的追求精神絕對自由的士人。其孤高人格,憤世心態,折射出古代知識分子的審美情趣,表 現出相當復雜的文化內涵。漁父文化是中國隱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妨探討一下漁父 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13:漁父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或因崇尚自然,追求閑適,或因奸佞當道,無法立足, 或因社會動蕩,躲災避禍,或因失意仕途,排遣郁悶,高潔之士成了隱身江湖優哉游哉的漁父。知 識分子在漁父身上尋找精神寄托,這是中國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14:漁父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永遠的漁父。他們從未有過做官的追求,雖然學識超人,然而不 為世人所知,在隱逸中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那位“樂在風波釣是閑”的道士張志和堪稱典型。一種是 暫時的漁父。不做官或做官不得志, 也來當一回漁父。柳宗元放逐之后,就以漁父自居。 《江雪》 :“千 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位獨釣寒江的漁父正是作者心造的形象。還 有一種偽漁父,身在江湖,心存魏闕,養志待時,將漁隱作為出仕的籌碼。這樣的“漁父”是對漁父 精神的背叛。薛昂夫《塞鴻秋》 :“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官居要津者故作清 雅,大唱漁父之歌,唱不由衷,盜名欺世。 15:改革大潮涌動的今天,漁父已經消亡。一方面,漁父必須生存于河畔江濱,試看今日之中 國,江河湖海,何處不在開發?何處不遭污染?漁父幽居獨處的環境早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世 人難以抵御各種物質誘惑,保持漁父那一份“笑看秋月春風”的心境之難,可謂“難于上青天”。所以, 漁父從人們視野中消失勢在必然。當今世界摒棄漁父,欲作今日之漁父,如同扯著自己的頭發要離 開地球。 16:漁父雖亡,精神不死。漁父精神既有消極意義,又有積極意義。傲世避世,享受精神的絕 對自由,當然不值得提倡。然而,保持一分休閑、一分從容,笑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在平淡自 然中體驗人生的意趣,保持良好的心態,在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意義也不可低估。 主持人:同學們對漁父的形象特點、價值取向、社會意義作了認真的討論,對中國文化的這一 獨特風景有了較為深入的觀察。依據網上搜尋的資料和今天討論的內容,請同學們寫一篇文章,題 目就叫做《關于古典詩歌中漁父形象的觀察報告》 。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漁夫(古典詩詞中“漁父”形象)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