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圖片,穿山甲圖片真實照片,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穿山甲圖片,穿山甲圖片真實照片。
編者按:在地球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生命世界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贊歌,塑造了地球環境,孕育了人類文明史詩,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在科學傳播的星辰里,中科院之聲與華南植物園聯合開設“花顏鳥語”專欄,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薈萃自然體驗的點滴故事。惟愿她為自然世界代言,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惟愿她解讀科學前沿,講述科學故事,封存自然足跡。
2019年底,一種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病突然爆發,將可能的病毒中間宿主穿山甲推到了風口浪尖,掀起了一陣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潮。然而引起民憤的,更是因人們食用穿山甲而染病的現象,至于穿山甲是個“什么東西”,關注度就沒那么高了。世間萬物,都是知其然方知其所以然,空談保護而不關注動物本身,何異于葉公好龍?現在,讓我們將關注點回到穿山甲本身,了解一下我國原產的中華穿山甲吧。
中華穿山甲(鼎湖山保護區供圖)
身披堅甲的動物
中華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隸屬鱗甲目穿山甲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頭體長42~92 厘米,尾長 28~35 厘米,體重 2~7 千克,頭面、頸背、體背及兩側、四肢外側、尾背腹面覆蓋鱗片,其余部分僅生有稀疏毛發,無鱗片。軀干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巴上覆蓋縱向鱗片,每側 16~19枚,大多呈黑、棕、深灰色。尾巴較其他穿山甲短,因此又被稱作短尾穿山甲。長有一雙小眼睛,耳朵裸露在外;吻細長,腦顱大,如同圓錐;背部略隆起,四肢粗短,行走貼近地面。當它走起路來,像極了一位披甲戰士匍匐前進。
戰士的裝備,逃兵的靈魂
中華穿山甲身披瓦狀鱗片,看起來威風凜凜、無可匹敵,但實際上卻是外強中干、虛有其表。首先,它視覺退化,聽力也不太好,沒有牙齒,全靠靈敏的嗅覺支撐著它覓食與躲避天敵。其次,它四肢粗短,足有5趾,雖有強爪,卻不是用來御敵,而是用來挖洞;加上它前足爪長,走路時為保護前爪而代以腕部行走,逃跑時拼盡全力也往往落于人后。設或有一虎狼猛獸來襲,這位黑甲“戰士”卻無意廝殺、撒腿就跑,躲避不及就使出穿山甲特定的“三板斧”:頭一埋、前足一抱后足一縮、尾巴一蜷,變成球狀。然后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亦不動,慢慢將敵人耗走。這種防御方式極其危險,縱有堅甲護身,中華穿山甲也有可能會被猛獸殺死,但“士可殺不可辱”,即便身死,它堅硬的鱗片也能割傷猛獸嘴巴,讓猛獸捕食不得,得以保全其身。然而可悲的是,這種被動的御敵方式,可以耗走猛獸,卻無法逃脫人類的捕殺。
刨土挖坑小能手
與所有穿山甲一樣,中華穿山甲具有超強的挖掘能力(只能刨土,不能鑿石),這種能力一般表現在覓食與造穴上。其通常棲息于氣候溫暖濕潤、食物水源豐富的低山丘陵,主要以螞蟻和白蟻為食。遇到白蟻巢穴時,會用銳利的前爪迅速刨開蟻穴,待受驚的白蟻四處逃竄時,再用沾滿粘液的細長舌頭疾風殘卷,將白蟻盡收腹中。因此,中華穿山甲能有效控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白蟻數量,減少白蟻對樹木的危害。它們一般居無定所,并非無處容身,而是容身之所太多了。因為它們會根據季節與食物變化而營造洞穴,夏天建在地勢較高而通風涼爽的山坡下,冬天則筑于地勢較低而背風向陽之地。此外,它們還表現出不凡的建筑造詣,所筑洞穴不但實用性強,還兼顧美觀。其冬季巢穴可長達10米,一般毗鄰白蟻穴,方便取食,穴中隧道彎彎曲曲,每隔一段距離就筑一道土墻防御,盡頭是一間較為寬敞的“房間”,鋪以保暖的雜草,用以撫育后代。
大好的春光,母親的尾
中華穿山甲是一種穴居動物,它們在洞里居住,躲避天敵和不良氣候,也在洞內繁衍生息。每年4~5月是其交配期,12月至翌年1 月為生育期。其繁殖力低下,一般每胎僅產1崽,每年僅產1胎,母獸繁殖年限估計最多只有15年。到了春暖花開之時,母獸就會帶著幼崽外出活動。中華穿山甲媽媽是非常稱職的母親,在洞外,它會以身作車,把幼崽馱在尾巴上,上山下水,感受和風暖陽;若受到威脅,它會將孩子蜷縮在身下或尾巴里,四肢緊抱,誓死都不放開。這種母獸保護幼崽的本能,也在被獵殺中產生了許多不忍卒聽與感人肺腑的故事。遺憾的是,它們這種帶娃與保護方式反而有助于人類對其一網打盡。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中華穿山甲平日深居簡出,一般夜間活動,活動時間很少。雖會爬樹游泳,但無意“逐鹿中原”,唯幽深溫潤的洞穴最親近也。然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古代典籍有云,穿山甲片可入藥,于是藥店儲物柜中盡塞甲片;或有人云,啖穿山甲肉可得“穿透之力”,于是飯館餐桌上,揚手便可食其肉。藥香裊裊,肉香陣陣,于是山丘陵原里到處都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穿山甲是很好捕捉的動物,它沒有獠牙,也沒有毒液,跑得不快,最后底牌就是蜷成一團,人類只需一伸手,便可將其收入囊中。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9年間,全球有超過50萬只穿山甲被盜獵和非法販運!人類對穿山甲的追殺,或許只能以殺光最后一只而終止。事實上現實離這個結局已不遠矣,如今,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的數量幾乎是屈指可數了。
結語
生物之間都是相互制衡的,缺失了其中一環,勢必會造成另一環的失控,最終也會反噬人類。2021年7月,全國都在為大熊貓的降級而歡呼,但很多人不知道,早在 2020年6月,穿山甲就被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位有著 8000萬年進化史的前輩,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可喜的是,近幾年在廣東某些地區零星地發現中華穿山甲的身影。如2019年,中華穿山甲出現在鼎湖山布控的紅外相機中——這是它在鼎湖山“消失”了36年后的再次出現!古老異獸的回歸,更能引起我們對自然保護和生態平衡的深思——“人類只有自己可以嗎?”
紅外相機拍攝:中華穿山甲(范宗驥 供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穿山甲圖片,穿山甲圖片真實照片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