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栽培,白芍栽培技術(shù),36創(chuàng)業(yè)加盟網(wǎng)給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白芍栽培,白芍栽培技術(shù)。
#三農(nóng)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芍藥是藥,但也是美食的一種?此時此刻,我寫本篇文章之際,老是想起母親芍藥燉肉的香味兒。芍藥根燉肉,很香很香,肉香,芍藥也香。我家以前也種芍藥,主要自用,雖然種得不是很多,但也掌握了芍藥種植的技巧,我今天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哪些技巧?總結(jié)起來就是“七要點”。
第一要點:選地宜沙土。芍藥種植,目的收根,根部發(fā)育好壞,土壤甚是關(guān)鍵。土壤要求當然是肥沃,越肥沃越好,并且需要疏松、深厚,以30~40厘米深為好。土壤性質(zhì),以沙為佳。沙質(zhì)壤土、夾沙黃泥與沖積壤土,是芍藥種植的最好選擇。
第二要點:喜旱怕水澇。芍藥是喜歡旱地而怕潮濕的植物,更是懼怕水澇。因此,為避免積水對植株的傷害,選好地塊后,需做畦,做排水溝。多雨季節(jié),需及時排水,減少芍藥發(fā)病機會。若是干旱地區(qū),種植芍藥最合適不過,因為芍藥還比較喜歡干旱,一般不用澆水。若遇大旱,可在傍晚澆水一次即可,土壤保持一定水分,即能維持芍藥生長。
第三要點:喜光懼高溫。對于光照,芍藥是個怪物,它特別喜歡陽光,蔭蔽之地生長不良,但它怕高溫。當7月、8月高溫之時,芍藥就會停止生長。所以,當遇高溫天氣之時,應(yīng)該采取遮陽措施,用遮陽網(wǎng)為其遮擋高溫襲擊。但不能全覆蓋,因為它喜光怕蔭,沒有陽光的普照,它就不能很好地生長。
第四要點:栽植搶時間。芍藥的栽種方式有兩種,一是分根繁殖,二是芍頭栽種。芍藥栽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8~9月,為什么呢?因為這時候是最利于根部傷口愈合的最佳時間,同時也是萌發(fā)新根的最佳時間,過早無益,過晚有害。因為每年8~9月時,芍藥芽頭萌發(fā)新根,新根長出后,栽種時容易弄斷新芽,影響來年生長。栽種時,拔起老根,將芍頭割下,按照大小順序切塊栽種,以利管理。每塊留芽2~4個,芽頭留出2厘米長的頭,以利生長。
第五要點:芽頭不過夜。前面說到,以芽頭切塊方式栽種,但必須記住一個重要細節(jié),那就是隨切隨栽,不可過夜。過夜芽壞,不能栽種。若是切后不能栽種完,必須及時貯藏,放入室內(nèi)陰涼干燥處,地上鋪上一層濕潤沙土,芽頭向上,放好后還需覆蓋一層濕潤沙土。沙土不宜過濕,滴水不行。栽種時,通常采用穴栽方式,行株距一般為50厘米、30厘米。每穴一塊,植入3厘米深,土壤不宜過濕,避免引起爛根現(xiàn)象。
第六要點:每年三追肥。芍藥為多年生植物,一般前三年栽種發(fā)育、生長,第四年采收。從栽種的次年起,每年進行三次追肥。每年什么時候追肥呢?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做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選擇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三次追肥選擇在11月上旬至中旬。為什么這么選擇時間呢?因為第一次追肥是為了芍藥的發(fā)芽、生長;第二次追肥是為了芍藥的開花結(jié)果;第三次追肥是為了芍藥的根部生長與越冬。說到這里補充一句,北方氣溫低,越冬需為根部覆蓋土層15厘米,以利順利越冬而避免凍傷凍死。
第七要點:多晾少暴曬。種植芍藥,無論是自用還是商用,必須經(jīng)過一道芍根采收后的貯藏問題,而怎么曬干可是一個大學(xué)問,稍不注意就前功盡棄了。芍根的曬干講究多晾少曬,就是說盡量晾干而避免暴曬。怎么做比較好呢?將芍根切好后,放入開水中煮10~15分鐘,上下均勻翻動,待表皮發(fā)白,散發(fā)香味之時,用竹簽?zāi)茌p松插透根體為煮透,撈出放入涼水浸泡,水溫降至常溫后撈出芍根,瀝干水分,晾曬于陰涼處。多晾少曬,可上午11點前、下午4點后置于太陽底下,中午收入陰涼處,因為上午與下午太陽不毒辣,晾曬易干,而避免強光照曬。晚上集中堆放于室內(nèi),用麻袋覆蓋,讓其“發(fā)汗”,使芍根內(nèi)部水分外滲,次日早上再晾曬,如此反復(fù)幾天,就徹底晾干了,收藏于陰涼處。
芍藥是藥,同時也是優(yōu)質(zhì)補品,在我國大江南北有著廣泛的種植。若是種植,即使你不會,但掌握好這七個要點,也會在種植上輕車熟路的,也能種植好。我的這個分享,希望能給希望種植芍藥的朋友,提供到一定幫助。
總結(jié):以上內(nèi)容就是白芍栽培,白芍栽培技術(shù)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chuàng)業(yè)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fù))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