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蟲和害蟲,益蟲和害蟲分別有哪些,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益蟲和害蟲,益蟲和害蟲分別有哪些。
七星瓢蟲
這個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益蟲了。
1捕食昆蟲
成蟲和幼蟲捕食蚜蟲(棉蚜、麥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葉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鈴蟲、介殼蟲等害蟲的幼蟲和卵。
2利用方法
七星瓢蟲,在田間散放時邊走邊放,為求散放均勻。
(1) 掌握好散放時間,以傍晚時散放為宜。因為傍晚氣溫較低,光線較暗, 七星瓢蟲活動性較弱,不易遷飛。
(2) 采用成蟲和幼蟲混放。因為幼蟲沒有遷飛能力,不會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蟲的本領。
(3) 散發前一天停止喂食,再進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蟲遷飛活動能力。
散放后兩天內,不進行中耕和其他田間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蟲受驚遷逃。
3具體應用
七星瓢蟲在大田和保護地均可使用。
釋放蟲期一般為成蟲和蛹期,在適宜氣候條件下,也可釋放大齡幼蟲。在溫室、大棚等保護地,也可釋放卵液。
(1) 釋放成蟲
釋放成蟲的數量,一般是每畝放 200-250 頭。
釋放后及時進行田間調查,以瓢蚜比為 1:200 時為宜,高于200 倍時,則應補放一定數量成蟲,降低瓢蚜比,以保證防效。
注意:在田間,七星瓢蟲釋放后,易受麻雀、小鳥等捕食,可適當增加釋放蟲量。在溫室、大棚等保護地,按 1 頭瓢蟲控制 200 頭蚜蟲釋放成蟲。
(2) 釋放蛹。
一般在蚜蟲高峰期前 3-5 天釋放。
將七星瓢蟲化蛹的紙筒或刨花掛在田間植物中、上部位,10 天內不宜耕作活動, 以保證若蟲生長和捕食,提高防效。
(3) 釋放幼蟲。
在氣溫高的條件下,如氣溫在20-27℃,夜間大于10℃時,釋放幼蟲效果好。方法是將帶有幼蟲的紙筒或刨花,采點懸掛在植株中、上部即可。
可在田間適量噴灑 1%-5%蔗糖水,或將蘸有蔗糖水的棉球,同幼蟲一起放于田間, 供給營養,提高成活和捕食力。
(4) 釋放卵。
在大田或保護地,氣溫不低于 20℃條件下,可以釋放卵。
釋放時將卵塊用溫開水浸漬,使卵散于水中,然后補充適量不低于 20℃的溫水, 再用噴壺或摘下噴頭的噴霧器,將卵液噴到植株中、上部葉片上。
噴灑卵液后 10 天內不宜在壟間進行農事活動,以保證卵孵出幼蟲,并提高成活率。釋放的瓢蚜比應適當降低,一般為 1:10~20 為宜。
螳螂
1捕食害蟲
螳螂為陸棲捕食昆蟲(肉食性),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都是其適宜的獵捕物。甚至蟬、飛蝗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
2利用方法
螳螂飼養釋放,將2 齡若蟲,于釋放前停食 1~2 天。在釋放前一天晚上,將其誘集在紗布上。次日清晨,每畝按10~15 個點投放100 頭左右,并根據害蟲發展情況, 隨時補充投放。
在釋放前,田邊要挖深溝,防止蝗螂擴散外逃。
在 6 月上中旬分三次釋放,每次間隔10 天,使田間蟲態齡期相差3一4 齡,錯開脫皮時間,始終保持蝗螂對害蟲的控制能力。
草蛉
1捕食害蟲
捕食主要是在幼蟲和成蟲時期,以幼蟲期捕食量大。
可捕食蚜蟲(松蚜、 柳蚜、桃蚜、梨蚜等各類蚜蟲)、介殼蟲、木虱、粉虱、紅蜘蛛等昆蟲。
捕食多種昆蟲的卵和蛾類的幼蟲,還可捕食昆蟲排泄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
但也捕食一小部分益蟲,如食蚜蠅。它們同類之間也會互相殘殺。
2釋放條件
草蛉卵:釋放條件,溫度15-28℃,濕度60-80%左右。
應用范圍:大棚及大田茄果類。
防治對象:蚜蟲、紅蜘蛛、棉鈴蟲卵等。
草蛉 3-4 齡幼蟲:釋放條件,溫度 15-28℃,濕度 40-60%左右。
應用范圍:葉菜及果樹。
防治對象:蚜蟲、紅蜘蛛、棉鈴蟲卵等。
草蛉成蟲:釋放條件,溫度15-28℃,濕度20-70%左右。
應用范圍:大田作物、果園果樹等。
防治對象:果園多種蚜蟲、葉螨、介殼蟲、葉蟬、薊馬以及蛾蝶類小幼蟲和昆蟲的卵。
3具體應用
(1) 投放成蟲
溫室一般按益害比:1:~1:20 投放,或每株放3~5 頭15 幼蟲。連續或間隔一周釋放, 共釋放2~4 次。投放時間以早晨為宜。
(2) 投放幼蟲
方法有單頭投放和多頭投放。
單頭投放:將剛孵化的幼蟲,用毛筆挑起放到發生害蟲的植株上。
多頭投放:將快孵化的灰卵用刀片刮下,另用果醬瓶裝入定量無味 62 鋸末,每50 克鋸末可接入草蛉灰卵 500~1000 粒,并加入適量米蛾卵(1:~1:10 的比例) 作飼料,然后用紗布扎緊口,放5 在25℃左右的室內,待其孵化,當有80%的卵孵化時,即可投放。
食蚜蠅
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但實際上,還有不少食蚜蠅種類, 它們的幼蟲并不捕食蚜蟲,而是植食性或是腐食性的。
1捕食類型
捕食性種類則以捕食蚜蟲為主,是蚜蟲、介殼蟲、粉虱、木虱、葉蟬、薊馬、鱗翅目小幼蟲等的有效天敵。
成蟲體小型到大型。體寬或纖細,體色單一暗色或常具黃、橙、灰白等鮮艷色彩的斑紋,某些種類則有藍、綠、銅等金屬色,外觀似蜂。頭部大。雄性眼合生,雌性眼離生,也有兩性均離生。
和蜂的區別:
食蚜蠅屬于雙翅目,即體上只有一對翅膀,而蜂類屬膜翅目,體上有二對翅膀;食蚜蠅的觸角短,而蜂類觸角較長;食蚜蠅的后足纖細,而常見的蜜蜂等蜂類有比較寬闊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
2應用
人工飼養釋放
有實例大灰后食蚜蠅經人工飼養后放入溫室中,在防治黃瓜和西葫蘆上的蚜蟲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傳粉作用
食蚜蠅成蟲早春出現,春夏季盛發,性喜陽光,常飛舞花間草叢或芳香植物上, 取食花粉、花蜜,并傳播花粉,其重要性僅次于蜜蜂,對個別作物而言其作用大于蜜蜂。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益蟲和害蟲,益蟲和害蟲分別有哪些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