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農業,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的區別,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灌溉農業,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的區別。
央廣網北京12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6日下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2屆執行理事會上,2021年(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中國江蘇省里運河-高郵灌區、江西省潦河灌區、西藏自治區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3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6項。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
灌溉工程是什么?它發揮著怎樣的作用?除了服務農業,灌溉工程還能做什么?發展灌溉工程有何新技術?
灌溉工程是什么?在古代和當代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
灌溉工程通俗而言即是為農田提供灌溉服務的工程,一個完整的灌溉工程主要由蓄水工程、引水工程、輸配水工程、退水工程以及田間工程組成。灌溉工程不僅要完成蓄水工作,更重要的是將水平均地輸送到各地農田。
在古代,灌溉工程在開墾土地、改善農田灌溉增長糧食產量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中國古代為農耕社會,人們大多聚居在肥沃的農田邊,灌溉工程在肥沃土地的同時也推進了村落與族群的發展。地處三座古碑核心灌溉區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干洲鎮的村落數量因灌溉工程發生了明顯變化,由宋朝的24個村落發展到清朝的131個村落,灌溉工程極大促進了流域土地的開放和人口的繁衍。
江西省潦河工程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潘澎介紹,通過對傳統灌溉工程的繼承和創新,潦河灌區目前形成了7條灌溉渠道,灌溉長度152公里,灌溉面積約33.6萬畝。隨著灌溉工程體系的不斷完善,潦河灌區內的糧食總產量年年創新高,去年產量達到了5.62萬億斤,同時培育出萬畝特色種植基地,推出了區域農業品牌,灌溉工程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灌溉工程的后續建設如何考量?除了服務農業,灌溉工程還能做什么?
一項灌溉工程建立后不僅要對其進行維護,還需要根據現實的農業發展進行擴建。以潦河灌溉工程為例,潦河灌區原先的樞紐工程只有3座,在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滿足更多的農田灌溉需求,潦河灌區新增了4座灌溉工程,最終形成了目前擁有7條灌溉渠道的潦河灌溉工程。
農業灌溉是灌溉工程的基本任務,除了服務于農業灌溉外,灌溉工程還具有人文作用、生態作用、景觀作用。潦河灌區的另一定位是生態灌區。江西省潦河工程管理局建設與管理科科長肖合偉表示,潦河灌區的維護及建設都是依托于生態元素,在不破壞生態的基礎上展開維修與發展,謀求為當地人民提供優良宜居的環境。
灌溉工程引入了哪些新科技?
自2016年起,潦河灌區開始探索依托于生態理念的發展方案,一些方案已經投入實施。在灌區的7座樞紐工程中,有1座樞紐工程已經完成了新的設計建造,在樞紐工程的源頭采用氣盾壩設計,取代傳統的橡膠壩。
第一,采用氣盾壩可以保護攔蓄水工程。潦河灌區位于山區,山區河流中的雜物偏多,容易對攔蓄水工程等水利工程造成破壞,氣盾壩可以保護水利工程,保證河道暢通不斷流。第二,氣盾壩可以減輕靖安縣城區的防汛壓力。傳統水利工程的泄洪閘偏小,防汛壓力大。但當氣盾壩保證河道不斷流后,整個河道都能夠成為泄洪渠。第三,氣盾壩還為靖安縣營造了優美的水環境,發揮了景觀生態作用。潦河灌區的其他幾座樞紐工程也將按照生態元素進行重新設計和建造,雖然建造的方式不同,但所運用的理念與技術都具創新性。
中國古灌溉工程遺產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現中國灌溉歷史文化,研究總結其科學技術、文化價值及管理經驗,對助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監制:白中華
記者:富賾
編輯:劉鶴佳 楊冉 潘雨薇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灌溉農業,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的區別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