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便利店(每3192人擁有一家店 未來上海便利店的機會在哪兒?),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上海便利店(每3192人擁有一家店 未來上海便利店的機會在哪兒?)。
7月30日12時13分,上海中心氣象臺更新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為橙色預警信號:氣溫快速上升上海便利店,預計中心城區、寶山、嘉定部分地區今天最高氣溫將達到37℃以上。酷熱難耐的暑氣里,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是人們找空調“續命”、降溫補給的好去處。
上海是國內便利店競爭最為激烈的區域市場之一。
今年5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2019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北京每9864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便利店覆蓋率在一線城市中排名最末。一線城市中,上海平均每3192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深圳的飽和度分別為3005人和2158人。
上、廣、深三地的便利店開店難度在不斷增加。一方面開店的成本在不斷增加,另一面門店資源也面臨著來自同業和異業競爭對手的爭奪,門店資源的稀缺在不斷擠壓便利店的發展空間。
盡管如此,上海便利店市場仍不斷迎來新玩家。2018年,除了打著大數據旗號的“京戶”便利蜂“南下”,有“中國便利店之王”的美宜佳也從東莞“北上”上海,著力布局華東地區。
在上海生根、發芽、成長了二十幾年的便利店,是否還有足夠的空間留給“后來者們”?
“國際便利店品牌、本土連鎖便利店以及傳統意義上的夫妻老婆店都可以稱之為便利店。上海的國際連鎖便利店的布局廣度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奧緯咨詢副董事合伙人楊大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然而,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全球市場,例如相較于日本東京甚至泰國曼谷上海便利店,上海的便利店密度實際上相當低。但又不能論斷其‘欠發達’,中國的電商和全渠道零售全球領先,以至于取代了便利店的許多需求。”
日資“搶肉”,本土“分湯”
對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來說,早起去樓下全家購買一個6塊錢飯團加熱,買一杯咖啡,匆匆吃完趕去上班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無論是地鐵口、寫字樓里、社區附近,人們都能輕易找到一家全家或羅森。如果午間想抽根煙思考一下人生,還有本土的好德便利店可供挑選。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18)》顯示,2018年上海地區共有2148萬人口。如果根據上海每3192人擁有一家便利店的數據,簡單推算一下,上海目前大概有超過7500家連鎖便利店。
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上海地區便利店主要形成了三大陣營:以全家、羅森、7-11三大巨頭為主的日系便利店,農工商超市集團下屬的好德和可的、百聯集團下屬快客、中石油系的易捷等本土便利店,以及傳統的“夫妻老婆”店。
在三大日資便利店中,全家數量最多。2004年,全家前身“全佳”成立,2005年改為“全家”。全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截至7月29日,全家在全國已經擁有2800家門店,上海貢獻了1500家,超過一半。全家可能也是近十年來在上海地區擴張最快、“存在感最強”的外資便利店。
全家并不是第一家進入上海的日資便利店。1996年2月,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成立,同年7月在長寧區古北新區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日系連鎖便利店。2017年正式改名為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羅森方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截至2019年6月底,羅森在中國的門店數已達到2236家。羅森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5月末,羅森在上海地區共有1346家門店。
羅森方面表示,“自2015年至2018年,上海羅森已連續4年實現門店數及銷售額30%以上的增長,上海羅森已在2018年實現盈利。”
對比全家和羅森,另一家便利店巨頭7-11進入中國的時間稍晚。2009年,統一集團獲得7-11授權經營上海地區的便利店業務。根據CCFA《2018中國便利店百強》顯示,7-11在中國大陸擁有1802家便利店,上海地區目前還處于擴張階段,目前在百度地圖上查到的上海7-11門店超過100家。
與“雄心勃勃”的外資相比,好德、可的等本土便利店從裝飾風格、產品種類和營業員服務質量上都顯得活力不足,創新不夠。雖然不夠“洋氣”,但因有著“本土血統”,發展較早,占據著選址上的區位優勢。
上述榜單中,石油系便利店易捷、昆侖快客分別以27259家和19700家門店分列第一和第二,遠超出第七名的全家和第九名的羅森。聯華快客以1322家門店數位列第14名。農工商超市集團下屬的好德、可的也以1150家門店數上榜,排名19。
“決戰”滬上:新玩家新玩法
2018年,上海便利店市場迎來兩位本土“新玩家”。美宜佳從東莞進入上海,便利蜂也從北京開進上海。競爭那么激烈,為什么還要來?“上海是打品牌的地方,一定要做。”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
2016年,由原去哪兒網CEO莊辰超創辦的便利蜂成立于北京,目前在北京超過400家門店。2018年2月,便利蜂正式進入上海,截至7月初有82家門店,是上海唯一售賣“熱餐”的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我們是有陣地性地一點點走,先華北再華東。上海市場競爭激烈,可以很好地檢驗品牌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2019年,便利蜂的全國門店將超過1000家。”
美宜佳成立于1997年,隸屬于東莞市糖酒集團,是在國內第一家連鎖超市美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連鎖便利店。在特許加盟的商業模式下,美宜佳從東莞開始迅速向全國擴張,2017至2018年間開出了5000家門店。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6月,美宜佳連鎖店數超過17000家,超過了三大日資便利店總門店數,此外,美宜佳還在以每月新增300-400間左右門店擴張,但目前在上海僅有5家門店。
便利店并不是“小本生意”,從門店租金、人員工資到供應鏈管理都有著高昂的前期成本,這一點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顯得尤為突出。2014年上海全家宣布盈利,此時距離全家進入中國市場已經過去十年。上海羅森則在2018年才實現盈利。
這個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彎腰撿鋼镚兒”的微利行業,卻在近兩年來迅速完成了站上風口、資金鏈斷裂、行業冷靜的過程,同時也吸引了眾多資本加持,如去年阿里巴巴完成對喜士多的戰略入股,曠世科技完成對好鄰居的投資,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與高瓴資本完成對便利蜂的戰略融資。
CCFA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53.3%的便利店企業認為2019年便利店市場競爭情況將會非常激烈,32.1%認為比較激烈,認為市場較大的企業只占4.4%。
不論是外資、傳統本土和新興勢力未來的潛力,考量其發展都繞不過選址、成本、商業模式、供應鏈、選貨等維度。
例如,加盟是大多數便利店采取的擴張模式,是大幅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根據CCFA數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加盟比例達到了46%,連續三年增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各家便利店官網加盟條件后發現,上海地區的全家加盟費高于其他地區,為60萬元(其他地區為30萬元),合同期限5年,加盟者每月收入占總營收38%。投資美宜佳便利店費用為25到30萬元不等,合同為期3年。羅森的加盟費為20萬元人民幣以上,合同期5年。
也有堅持選擇直營店模式的品牌,薛恩遠明確表示“便利蜂未來也不考慮加盟模式。”
對于未來的機會和挑戰,羅森方面表示,“按照每25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計算,上海的便利店規模應該可以達到1萬家左右,還有很多增長空間;如郊區便利店數量缺口較大。”
“中國便利零售業需要突破的一個瓶頸是如何與全渠道零售/電商進行競爭或對其加以補充。”楊大坤則指出了便利店面臨的另一層面的挑戰,“當下,如果消費者幾乎可以在網上訂購任何產品并在30分鐘內送貨上門,那便利店業態的可持續商業模式是什么?”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上海便利店(每3192人擁有一家店 未來上海便利店的機會在哪兒?)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