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物理過程),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物理過程)。
極端天氣。夏天天氣十分炎熱,地面溫度很高,容易產生大量的近地面濕熱空氣;這些濕熱空氣快速上升,溫度急驟下降,熱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了水滴,由于溫度低,又很快凍結成了小冰珠;這些小冰珠受氣流的影響在云層中上下翻滾,不斷將周圍的水滴粘附凝結成冰,變得越來越重,最后從高空砸了下來,這就是冰雹。冰雹只有在大量暖濕空氣迅速上升時才會產生,所以,冰雹多出現在夏季,而且多在局部地區發生,影響范圍較小。而在冬季,近地面氣溫很低,不可能產生強大的快速上升氣流,也就無法形成冰雹了。望采納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組成的。一般為三層:最下面一層溫度在0℃以上,由水滴組成;中間溫度為0℃至-20℃,由過冷卻水滴、冰晶和雪花組成;最上面一層溫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組成。冰雹的形成對0℃層高度有較高要求,一般0℃層在3-5公里左右有利于冰雹產生。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①大氣中必須有相當厚的不穩定層存在。
②積雨云必須發展到能使個別大水滴凍結的高度(一般認為溫度達-12~-16℃)。
③要有強的風切變。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⑤積雨云內含水量豐富。一般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個液態過冷卻水的累積帶。
⑥云內應有傾斜的、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冰雹來自對流特別旺盛的對流云(積雨云)中,是在對流云內由雹胚上下數次和過冷水滴碰并而增長起來的,當云中的上升氣流支托不住時就下降到地面。
常見的冰雹個體一般多像玉米粒、拇指或乒乓球般大小,個別的也有雞蛋或拳頭那么大。和雨滴相比,冰雹個頭大,用厘米來計算。而雨水單位為毫米,可見大小的差別。
根據一次降雹過程中,多數冰雹(一般冰雹)直徑、降雹累計時間和積雹厚度,將冰雹分為3級。
1.輕雹:多數冰雹直徑不超過0.5厘米,累計降雹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不超過2厘米;
2.中雹:多數冰雹直徑0.5~2.0厘米,累計降雹時間10~30分鐘,地面積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數冰雹直徑2.0厘米以上,累計降雹時間30分鐘以上,地面積雹厚度5厘米以上。
冰雹的危害
冰雹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一般為數分鐘,可是來勢猛,強度大,還常常伴隨著狂風暴雨,所以往往給局部地區農業造成嚴重損失,甚至顆粒無收。冰雹的危害決定于降雹范圍、雹塊大小、持續時間及堆積厚度。冰雹對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農作物遭受機械損傷。作物種子及其發育階段,大的冰雹襲擊猛或下雹時間較長,農作物受害就重。處在開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較處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果樹林木遭到雹災,當年和以后的生長均受影響,受到創傷還易發生病蟲害。除了對農作物的影響,大的冰雹常常毀壞莊稼和砸傷人畜,造成災害。冰雹對交通運輸、房屋建筑、工業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秋冬季節,北方長時間的冷空氣會將地面的水凍結成冰。但在盛夏季節有時也會發生下“冰塊”的現象,這就是冰雹天氣。冰雹天氣的形成也是與溫度的急劇下降有關。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后,會上升到空中凝聚成云,云在天空中遇冷又會逐漸液化。液化的云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核,形成逐漸變大的雨滴或冰晶,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汽過于飽和,就以降雨的方式落到地上。要是云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會凝結成冰或雪飄到地上。如果空氣中的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物理過程)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