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怎么寫(教材分析怎么寫模板),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教材分析怎么寫(教材分析怎么寫模板)。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
(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
(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
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后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了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根據《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C、過程與方法是什么?對于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
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后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采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準備。(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和探究的方案。(二)導入新課部分 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準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四)課堂總結部分課堂總結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五)課后作業部分課后作業部分的寫作要求: 三、課后系統部分——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部分教學后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反思的主要內容有 ① 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② 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了嗎?通過什么方式轉化?。
教材分析包括對教材地位的介紹、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對教材作用的分析三個部分。
1、對教材地位的介紹
教材在本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紹,這要依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原則和要求,在整體把握教材知識體系和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教材內容特點,確定其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
2、對教材內容的分析
指在明確教材地位之后,具體分析教材的內容,包括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能準確精練地寫出教材的知識結構方框圖)、教材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并確定課時安排。
3、對教材作用的分析
指在明確地位和主要內容之后,根據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確定其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擴展資料
整套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設置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本冊教材側重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閱讀議論文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一)文學作品
1、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小說等文學樣式。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二)議論文
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一、 小數的意義
要了解小數的意義,可從分數的意義著手,分數的意義可從子分割及合成活動來解釋,當一個整體(指基準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份的量稱為「分量」,而「分數」就是用來表示或紀錄這個「分量」。例如:2/5是指一個整數被分成五等分后,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當整體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時,此時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種紀錄的方法-小數。例如1/10記成0.1、2/100記成0.02、5/1000記成0.005……等。其中的「.」稱之為小數點,用以分隔整數部分與無法構成整數的小數部分。整數非0者稱為帶小數,若為0則稱純小數。由此可知,小數的意義是分數意義的一環。
二、 小數的結構
小數記數系統是透過書寫符號與物理數量的連結,來描述其規則。小數點往前算(左邊)用以表示整數部分的量,第一位整數是紀錄整數有幾個一的量,該位置稱為個位;小數點往前算的第二位整數紀錄是紀錄有幾個十的量,該位置稱為十位;……,以此類推。小數點往后算(右邊)用以表示小數部分(不足1)的量,第一位小數是紀錄有幾個十分之一的分量,該位置稱為十分位;小數點往后算的第二位小數是紀錄有幾個百分之一的分量,該位置稱為百分位……,以此類推。數的多單位記數系統中,「十位」、「個位」、「十分位」、「百分位」……等,被稱為「位名」;其所指示的數值「十」、「一」、「0.1」、「0.01」……等,被稱為「位值」?!甘?、「一」、「0.1」、「0.01」……等,可被用來當作被記數單位。
另外,「數」也可以由不同的記數單位「一」、「0.1」、「0.01」……等,來共同表示。從上述的小數結構來看,讓學生建構小數的十進結構與位值概念,對學生的小數概念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 小數學習的認知過程
(一) Hiebert與Wearne的「書寫性數學符號能力發展理論」
1.連結過程
可利用學童所熟悉的指示物與數學符號產生連結。例如,可從生活中的物品(如錢、公制的測量等),或教具(如數學積木)來引出小數的符號來,讓學童以后看到「1.8」時,在心中就會有「1杯水和0.8杯水」。
2.發展過程
發展過程是指學童隨著在指示物上的操弄,所發展出來的處理符號的程序。例如,學童透過積木的操弄,了解到單位若以"條”表示時會有小數的符號產生,進而發現到:不足一單位的量的表示法,除了分數以外,還有小數。
3.精致化過程
精致化是一種擴展語法程序到其他適當的情境的過程。例如,學童藉由積木了解到,以"條”為單位時,會有一位小數出現。而精致化的過程則是可以更進一步類化到兩位小數的概念。
4.例行性過程
學童如果經常練習語法程序,則可以更有效率的運用數學符號來解決問題。
5.建造過程
學童把之前所學過的數學符號與規則,當作是新的數學符號系統的指示物,并把前述的四個認知過程重新再循環一次,以建立更抽象的數學符號系統。
(二)D’Entremont的「小數學習的洋蔥模式」
D’Entremont認為小數學習的認知過程包括五種不同的層次,每一種層次是被外面的層次逐層所包圍。概念性知識是小數知識的核心,學童為了要獲得小數的概念性知識,必須一層一層的把上層的表皮給予剝掉。
1.具體物的層次
學童首先遇到的層次是具體物的層次。教師透過真實世界可見的物體引導學童進入小數的世界。例如,我們可用積木來介紹小數的位值概念,若我們把一條積木視為單位「1」,則一個積木視為「0.1」。
2.操作說明的層次
教師從原先使用具體物進行教學的方式,轉換成以小數的符號表徵形式呈現的教學方式,其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符號的介紹,以及如何應用小數符號。
3.程序的層次
學童不但可以單獨的運用符號來進行小數的計算,也可以遵照小數計算的規則來進行運算。但并不會去反省自己剛剛到底做了哪些步驟。因此,即使學童會運算,并不代表該生就一定理解其背后的意義。
4.心智模式的層次
學童在心智模式的層次,不但不會盲目的遵循算則公式,而且還能清楚的知道他們解題時的理由。
5.抽象的層次
此時學童對於小數已有不錯的直覺,不再需要可見的物體來幫助理解,他們對於「如何處理小數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接能夠給予統整起來。學童唯有達到這個階段,才可獲得小數知識的核心------小數概念的理解。
貳、 各階段能力指標
(九年一貫第一~第四階段配合82年新課程)
N-1-8 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時等芬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并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
N-3-10 能理解同類量中不同單位間的關系,并作化聚活動(可以有分數、小數)
N-2-20 能利用等分好的線段上,做出一條簡單的整數數線,并能進一步延伸至簡單的分數和小數的數線。
C-S-5 了解一數學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法,并能嘗試不同的解法。
C-R-1 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C-2 了解數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的異同。
C-C-5 用數學語言呈現解題的過程。
C-C-6 用一般語言及數學語言說明解題的過程。
C-C-8 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肆、 教學計劃
一、 教材內容關聯性
二、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領域 數學 教材來源 康軒版數學第六冊
課本、習作、附件
教學單元 小數 教學年級 三年級
教學日期 2003/6/9 教學者 第七組
教學時間 總時間 節次 月 日 教學重點
240分鐘 一 認識一位小數,用一位小數表示有不足一單位的量
二 一位小數的說、讀、聽、寫、做
三 了解一位小數的化聚及「小數點」、「小數」、「整數」等用語
四 知道一位小數的位值及認識「十分位」的位名
五 認識一位小數的數線
六 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
單元目標 認知
1. 了解小數的意義。
2. 知道一位小數的位值。
3. 認識「十分位」的位名。
4. 認識一位小數的讀法及寫法。
技能
1. 能用一位小數表示有不足一單位的量。
情意
1. 養成團體合作的態度。
2. 培養傾聽他人發表意見的良好習慣
教學研究
教材分析 1. 第五冊第六單元 (小數)指導一位小數的認識(聽、說、讀、寫、位值、數線及比較一位小數的大?。?。
2. 第六冊第九單元 (小數的加減)用算式記錄一位小數的合成與分解問題,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問題。
3. 第七冊第十單元 (小數)指導二位小數的認識(聽、說、讀、寫、位值)
4. 第八冊第三單元 (小數與分數)了解小數與分數的雙向聯結,認識二位小數的數線及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比較。
5. 第八冊第十單元 (小數的加減)用算式記錄一、二位小數的合成與分解問題,計算一、二位小數的加減問題。
6. 第九冊第七單元 (三位小數)指導三位小數的認識(聽、說、讀、寫、位值、小數與分數的雙向聯結及大小比較與應用)。
7. 第九冊第十一單元(整數除法)整數除以整數,商為小數的除法問題。
8. 第十冊第八單元 (三位小數的加減)以直式算則計算整數或一、二位小數與三位小數的加減問題。
9. 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小數乘以整數)介紹一、二位小數乘以一、二位整數的乘法。
10. 第十一冊第七單元(小數除以整數)介紹小數除以整數,商為整數或一、二、三位小數的除法。
11. 第十二冊第三單元(小數乘以小數)介紹小數乘以小數的乘法問題。
12. 第十二冊第五單元(小數除以小數)介紹小數除以小數的除法問題。
學生經驗 1. 學生已藉由實物的具體表徵(積木)了解記數系統,如:(1塊=1000個、1片=100個、1條=10個、1個)
2. 有整數位值的概念
3. 已有分數的概念
相對
能力指標 【數學】
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時等芬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并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
N-3-10能理解同類量中不同單位間的關系,并作化聚活動(可以有分數、小數)
N-2-20能利用等分好的線段上,做出一條簡單的整數數線,并能進一步延伸至簡單的分數和小數的數線。
C-S-5了解一數學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法,并能嘗試不同的解法。
C-R-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C-2了解數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的異同。
C-C-5用數學語言呈現解題的過程。
C-C-6用一般語言及數學語言說明解題的過程。
C-C-8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語文】
B-2-1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C-2-1能充分的表達意見。
教具準備 定位板
長條圖
積木
白板
教學流程
單元活動設計 活動說明 教學評量
壹、 引起動機
疊疊樂
1. 教師展示教具
(積木1塊=1000個、1片=100個、1條=10個、1個)
2. 以組為單位,發給一堆以「個」為單位的積木,以10個堆疊成1條的方式,限時比賽看哪一組堆的多。
3. 活動結束
教師:「堆的最少的那一組,不要灰心,我們還有一次機會,好好加油!」
貳、 發展活動
一、比大小
1.將定位板放在黑板上
百位 十位 個位
5
2.規則:利用定位版中,百位數已知為5、十位數與個位數未知,分組猜一猜,未知的十位數與個位數的數字是比5大還是比5小,猜中的小組給予積木。(猜中十位數,以「條」為單位,猜中個位數,以「個」為單位。)
3.請各組寫出自己游戲所得的積木數,并發表出。
4.選一組含有個位數積木的一組,以其所得的積木數為標準,請各組試著以「條」為單位,寫下至少一種以上以「條」為單位的表示方法。
5.教師:「根據各位同學的表示方法作小小的整理歸納,以不是分數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歸納:
1 3 . 2
教師:「每位同學寫的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為了與他人能傳達正確訊息,所以我們給它一個統一的符號,我們稱這一點「.」叫<小數點>,用以分隔整數部分的量(13條)與無法構成整數的小數部分的量(2個)。
教師:「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分數和小數是有相關性的」13又2/10條也是13.2條
6.請各組發表以「條」為單位,以小數方法表示之。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教材分析怎么寫(教材分析怎么寫模板)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