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草書(大寫壹貳叁肆…怎么寫草書),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怎么寫草書(大寫壹貳叁肆…怎么寫草書)。
草書看起來很隨意,但該過的“站點”不能丟。這個“站點”其實就是楷書的點畫。你要在這停一停,不能糊里糊涂一帶而過。關鍵“站點”有了楷意,草書才會寫漂亮。
學寫行書,是大家普遍感興趣的事情。因為行書是一種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它比楷書簡括,比草書易識,實用價值高,藝術表現力強,是民間應用最為廣泛的手寫文字,也最受人們的喜愛。由于行書比其他書體更善于抒發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書法展覽中,行書作品總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凡書法愛好者,沒有一個人不在行書上狠下功夫的。
縱觀中國書法發展史,自魏晉以來的近兩千年中,篆、隸、草、楷諸體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不景氣的變化過程。如周秦時期的篆書和漢代隸書,自唐以后皆一厥不振,直至清代才得以發揚和光大。唐代的楷書最是登峰造極,然自唐以后也是每況愈下。至于草書更是太“陽春白雪”了,一直和盛者蓋寡。唯有行書自產生以來一直不斷地向前發展著。東晉以降,行書藝術更是盛行不衰流派紛呈,顯現出它那極為旺盛的生命力。
關于行書,唐虞世南說,行書之體略同于真。唐張懷瓘說,行書之體是真書的小偽,其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有人說,楷如立,行如走,這種說法比較通俗形象。
關于行書的史略,晉衛恒《四體書勢》說:“魏初有鐘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于劉德升,而鐘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據史料記載,鐘繇(公元151-230)、胡昭(公元85-173),均為三國時期魏國的書家,劉德升(公元147-189)則為東漢時期書家。據此推斷,行書大約萌始于漢代而大盛于晉代,距今約有1800年之久。
關于行書的種類,唐張懷瓘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這就是后人所謂行書有行楷、行草之說的依據。
行書源于楷書,然行與楷相比較,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就線條而言,楷法筆筆規正、橫直分明,行則伸縮、收放自由、弧多于直。就結體而言,楷法結構字字規范平正,行則可正可欹,可大可小,變化不拘。就行筆速度而言,楷法行筆較慢,行則較快且酣暢淋漓。加上行書又大力吸納草法,常常以簡代繁,以圓轉替代方折,加強了字里行間的呼應和連貫。因此,行書的特點是既具楷書之規矩,又具草書之靈動,筆法較為豐富,時而側鋒配合中鋒以露鋒入紙凌空取勢,時而方圓并用藏露結合以剛柔相濟。行書用筆講究起筆得勢、行筆得力、起收呼應、起迄分明,這些都是行書有別于楷書的重要特征。此外,行書的兼融性很強,大凡今草之飛舞流動、章草之渾郁凝練、魏碑之方勁厚樸、隸書之氣骨沉著、篆書之遒麗勻整,行書都很善于運用和表現,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征。行書雖出于楷書而又異于楷書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草書的介入,行書常常會對楷書中的某些偏旁部首的寫法作一些刪省、改革;二是行書為了自己書寫便捷的需要,也常常會改變楷書的原有書寫筆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三是行書常常在點畫與點畫之間,增加了連綿和引帶的手法,產生了某些牽絲和鉤挑,形成了自己的脈絡相通、意氣流動、生動活潑的性格特征。
初學行書,應采取如下學習步驟循序漸進:
首先是先要對行書的偏旁部首作重點練習。書寫行書的偏旁部首,其行筆速度應略快于楷書。筆畫之間可隱約產生出一種自然纖細的游絲,使人感到有婉轉輕靈的意味。其間,書寫點畫時用筆要慢些,在筆畫之間互相轉換時,用筆要快些,游絲不可粗于或重于點畫。
其次是要在選定帖子的基礎上,逐字打好攻堅戰,并要在“熟”上狠下功夫,以逐步了解和掌握行書有別于楷書的特征和寫法。平時可多作一些書空練習,如古人所說,“坐以指畫膝,臥以指畫席”,是解決“熟”的問題的重要環節。
再次是要在逐字“攻堅”的基礎上作逐行的攻堅,重點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間的過渡及氣息貫通,逐步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間的顧盼、承應的用筆技巧和方法。行書的字群排列,或大或小、或粗或細、或重或輕、或正或欹、或放或收、或開或合,都應各盡其態、各得其所、協調有序。
最后,要在一行一行學習的基礎上擴大為章法的學習和臨寫。行書很注重自己的筆勢和筆意方面的表達,積字成行、積行成篇要求有一氣呵成的氣魄和膽略。通篇的章法學習和臨寫,有助于日后的行書創作學習。在通篇的章法學習和臨寫中,要加強“背臨”和默寫,這樣更有利于在“熟”字上下功夫。
學習行書創作要先構思后動筆,要“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創作前,要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正文內容和章法的確定,創作工具及文房四寶的準備(對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對正文文意的學習和領會,以及營造好創作的心態和環境等。下筆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正文中的首字和首筆非常重要,其成敗得失關系到全局,沒有足夠的把握就不要輕易下手。一旦揮毫寫字一定要自信,不得患得患失或雜念纏身。寫草字一定要注意草法的正確性,不得任意杜撰。孫過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成通篇之準。在同一篇書法作品中,作品的基本格調和風格必須保持一致。行書很講究墨法,濃淡枯濕之間要巧妙搭配。行書書寫時要一筆多字,一墨多字,不可蘸一筆寫一筆,亦不可千字一濕或千字一色。怎樣把握墨色,這對作者來說至關重要。此外,行書創作者還應注意加強對所選正文文意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以便借助于文學作品來升華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而言之,初學行書的人,不僅要知其法,更要盡其理,因為書學貴在心到。所謂盡其理,則需要在提高審美層次上下功夫。唐孫過庭說:“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于精熟,規矩黯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筆后,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這,就是我們行書學習的努力方向。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怎么寫草書(大寫壹貳叁肆…怎么寫草書)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