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故事案例,少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青年創業故事案例,少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
青年創業故事案例,青年創業者成功案例,9個經典青年創業成功案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例子_5個大學生創新創業案例相關內容介紹,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青年創業故事案例,少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創業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活躍起來。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少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就跟著我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少年創業成功例子一:
用平凡的刻刀 一個90后大學生創業的 故事
2012年,肖治鵬 畢業 于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誰也沒想到,這位剛離開校園兩年的大學生,頭頂已戴著多個光環:書畫藝術名家、中國青年篆刻家、中國鋼筆畫家、中國當代資深書畫家、中國書畫藝術領域百杰、中國古 文化 優秀傳授者、中華文化藝術愛心使者。
近日,我有幸與肖治鵬見面,難以想象,一副副美麗的畫卷竟然出自眼前這位"呆萌"的小伙子。剛滿25歲的他,在湛江已小有名氣。 肖治激穗桐鵬告訴我,他不僅擅長篆刻,而且鋼筆速寫和鋼筆作畫也是強項。從2006年開始,他的作品在國內外榮獲了眾多藝術類獎項。
在旁人眼里,肖治鵬是個愛琢磨的人,手里一拿到新東西,總愛刨出個所以然,趴在桌子仔細琢磨,一晃就是幾個小時。特別是在接觸篆刻那段時間。剛開始,大家看到他在橡皮擦上 雕刻 著自己的名字,以為只是一時興起,玩玩而已。可時間久了,發現他不僅在橡皮擦上雕刻,而且喜歡在貝殼或石頭玩起了"刻字繪 畫"。
"篆刻是我從小就喜歡明坦的東西,記得當時自己想一門子心族族思學習更專業的篆刻技術,所以要求家人能幫忙找老師給我輔導,但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心情很低落,"肖治鵬說。
雖然沒有家人的支持,肖治鵬并不氣餒。他暗暗告訴自己:我能行!就這樣,一個人毅然在自學篆刻的路上慢慢前行。凡是遇到不懂的,他就跑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回來湊著眉頭琢磨一會就懂了。肖治鵬一直堅信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理念,這也折射出他身子上的一股韌勁。
在高中時,肖治鵬遇上了第一位"引路"人--楊克棟老師。這樣,肖治鵬的藝術之路迎來了大轉機,短短幾年時間里,連續獲得了不少榮譽。"自己的 努力終有收獲,當時不少旁人投來贊許的眼光,可是家人還是不太支持我'玩弄'篆刻,但我知道選擇走自己喜歡的路才有意義"肖治鵬笑著說。
2008年,肖治鵬考上了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大學期間,他利用更多的空余時間去創作,且積極參加各種書畫篆刻方面的比賽。至2009年4月,肖治鵬被授予"中國當代資深書畫家"的稱號,同年5月,他的作品在"第五屆'歐陽詢'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金獎,在"中國首屆 '八大山人杯'文學藝術大獎賽"中獲篆刻一等獎。6月他的作品又在"第五屆'華夏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
一直以來,肖治鵬都在藝術的海洋中探索。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貝殼的內壁是可以作畫的,且更富有的藝術價值。于是,他開始嘗試在貝殼上作畫。
剛開始,他用鋼筆、簽字筆、大頭筆為工具作畫,但發現在這些顏料在貝殼上的效果不佳,用手輕輕一抹就變得模糊。后來他把工具改選為油性筆,出乎意料的是,油性筆的作畫,質感光滑且不掉色,像陶瓷里面的花紋一樣。
在一般人看來,貝殼繪畫難度遠超于紙,與紙上作畫相比較,貝殼作畫花費時間長又耗工具。"貝殼不像宣紙平整,可供繪畫的只有內殼壁。而內壁也是 凹凸不平的曲面,作畫過程中很困難,但這恰恰是貝殼藝術品創作的特色所在,一般在凹凸貝殼上的畫面更有立體感。"肖治鵬如此說道。
貝殼作畫初有成效后,肖治鵬又開始向高難度挑戰,后來選用了生蠔殼、螃蟹殼等材料作畫,同樣也創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因畫結友,如今,肖治鵬組建了一個5人的創作團隊,命名為"大鵬藝術坊",其中主要的聯合創立人張鑒榮、朱惠妙、凌偉森、梁偉鵬等。"大鵬藝術 坊" 迄今為止繪制的貝殼鋼筆畫純手工工藝品約200多件,石頭鋼筆畫純手工工藝品近600件。近日,大鵬藝術坊在2014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也展出了部分藝 術品。
正如古代名人張衡所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在同年齡人眼里,肖治鵬就是愛拼、肯干、聰明的人。他除了擅長于篆刻、貝殼作畫外,長卷鋼筆畫也是特長之一。
在近期,肖治鵬創作了三幅鋼筆畫得意之作:《世界現代建筑》、《美麗湛江》、《美麗廉江》。目前,長卷鋼筆畫《美麗湛江》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也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認可。
據悉,長卷鋼筆畫《美麗湛江》主要是呈現了赤坎區和開發區的特色建筑物,其規格為長1000厘米,寬10厘米,由6本宣紙冊頁拼接而成,折疊后看似一本《新華字典》。創作這幅《美麗湛江》長卷鋼筆畫是從去年12月開始,創作時長為1周。 "我是一個不斷追夢的人。未來我會努力鉆研帶有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我會在篆刻的藝術海洋里不斷翱翔。立足湛江,開創屬于自己的文化產業,創作出更多匪夷所思的藝術作品。"肖治鵬說。
少年創業成功例子二:
大學生“玩”出千萬營業額網店
5000元啟動金,玩票開出淘寶店
去年3月,丁奔帶著玩票心態開出第一家賣棉拖的淘寶C店。而到今年9月,他已經運營管理著三家天貓店。在不到三個半月的時間里,三家店的營業總額已經近千萬元。
今年22歲的丁奔,是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臺州椒江人。用他的話說,開淘寶店也是誤打誤撞。
開淘寶店,是因為大學好哥們的父母是做棉拖批發生意,可以作為貨源提供。雖然淘寶上賣棉拖的淘寶店已經泛濫,但丁奔一算,合租學校里的小倉庫、淘寶押金加部分貨款差不多5000元的成本就夠了。“投入不多,可以試試看。”
去年三月,他拉回第一批12個款式的700雙棉拖。“第一步先拉同學朋友成本價買,2、3天后,慢慢有客戶來問價,我干脆就虧本賣,賺人氣。”
棉拖利潤低,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也就掙三四百元,差的時候就幾十塊。”丁奔把這個階段形容為一個人的小打小鬧。
但在這期間,他也意識到:小規模的棉拖淘寶店在激烈的競爭中是難以生存下來的,必須依附大的平臺。他開始花大量時間鉆研網店的運營。
成功的秘訣:態度誠懇+有想法
轉機發生在今年9月。“原先從批發商處進貨,要比出廠價貴2、3塊,沒有價格競爭力。”回到老家創業的丁奔,想辦法找到了同在臺州的拖鞋生產廠家,沒想到,廠家也正想找人合作運營電商平臺。
“我向廠長提出,運營成本我承擔,利潤均分的合作方案。這相比其他運營團隊提出幾十萬運營費,再利潤抽成的辦法,要更有競爭力。”丁奔說,在多次爭取后,合作談成了。
好運在半個月后再次降臨。“偶然的機會,我得知還有其他天貓店店主也在這家廠進貨,就輾轉聯系上了對方。”沒想到,兩人第一次見面就非常投機,聊了十幾個小時。這位有2家天貓店,去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的店主,當即和丁奔提出合作意向。
“其實當時我很矛盾。一方面怕耽誤學業,也怕同時經營3個店,步子太大,風險太大。另一方面,合作對方的天貓店規模大,當時開給我的條件不算好,但我很看重這個學習機會。”但3個月后的今天,丁奔很慶幸自己最終選擇了合作。他用坐時光機來比喻合作的好處,這兩家天貓他在我運營的3個月里,銷售額達到了近700萬。運營過這類規模的天貓店后,他在運營自己那家銷售額200多萬的天貓店時,能更好地把握和預判了。“例如我現在會花2、3萬一天的推廣費來為自己的天貓店做推廣,壓力很大。如果沒有運營過另外兩家天貓店,我估計沒有這個心理承受力。”平衡學業和創業,仍是創業大學生的難解題
去年8月,早報曾報道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研三男生寧沛然創業淘寶,10個月天貓店銷售額近2000萬的 創業故事 。寧沛然當時面臨著,創業后學業跟不上,畢業有點懸的問題。
而難以平衡學業和創業的問題,同樣也困擾著丁奔。因為忙著淘寶創業,他有8門課需要補考。“我也考慮過要不要休學,但現在還是想爭取順利畢業。”
兒子能否平衡好學業和創業,也成了丁奔爸爸的心頭大事。“他創業我不反對,但前提條件是學業不能落下太多。要是把握不好度,那就麻煩了。”
而之江學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睿也是丁奔創業的指導老師。他告訴記者,丁奔這樣的創業型同學,此前學校里并不多見。“我們現在在盡各種努力,例如幫他聯系重修,以學校認可的競賽中獲獎等方式,來幫助他畢業。而今后,我們也制定某些課程有學分替代制等辦法,給創業同學更多的支持。”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青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就跟著我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年創業成功例子一:
女研究生 畢業 擺攤賣烤腦花 稱心理有落差
又到一年畢業季,此時,大多數同學除了忙于準備畢業論文答辯外,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然而,即將從重慶工商大學文新學院畢業的研三女生焦昱緯卻一點也不慌張,這個出生于1990年的女生,早已謀劃好了未來—回到老家河南省洛陽市,擺攤賣重慶烤腦花。
求職不順她找到商機
前不久,洛陽一家美食機構舉辦洛陽最好吃的美食的評選,經過眾多吃貨投票鄭判,霸道烤腦花成為洛陽“最好吃的50家美食”之一。店老板焦昱緯自己也沒想到,讀了研究生,會從事這一行業,原計劃準備畢業后從事 廣告 工作的她,現在打算將烤腦花一直做下去。如今,每天晚上8點到11點,她都會和男朋友趙思一起在洛陽市澗西區牡丹廣場南街酒吧外的一個5平方米的小攤賣烤腦花。
2008年,焦昱緯考入重慶工商大學,2012年大學畢業,她考上本校的研究生。7年的重慶生活,讓她習慣了麻辣味道。烤腦花是她的最愛,她稱,每隔兩三天都要吃一次烤腦花。
2014年5月末,學校課程結束,焦昱緯回到洛陽找工作,不過并不順利。焦昱緯說,那時候找不到工作心里煩躁,就想吃一口烤腦花來消愁,但是她走遍洛陽卻沒有發現一家烤腦花店。
她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在洛陽找腦花店的過程可以稱得上是由怒到到喜,“開始在洛陽找了半個小時沒發現一家,覺得很不爽,可是當把洛陽快找遍還沒發現一家時,我心情就變得高興了—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于是,她有了在洛陽開烤腦花店的想法。
偷學技術蹭場地擺攤
半月后,她又回到重慶,準備找一家燒烤店的老板拜師學藝,不過卻吃到了閉門羹。“燒烤店老板告訴我烤腦花的技術鉛叢派屬于商業機密,不外傳。”
拜師不成,只有靠自己去摸索。于是焦昱緯每天都要去點一份烤腦花,偷偷觀察烤腦花的流程。“腦花烤之前包在錫箔紙里,看不到里面,我就借口看腦花是否新鮮,打開看里面有什么配料。”觀察了半月后,焦昱緯回到了洛陽開始做烤腦花,不過烤出來的腦花味道總有一股腥味。“開始以為是腦花不新鮮,后來換了幾次還是有腥味,最后問了一位廚師才知道,原來腦花在烤之前要將上面的血絲剔除,否則就會有腥味。”解決了這一難題,烤腦花的味道開始變得正宗起來,于是擺攤賣烤腦花被納入日程。
焦昱緯稱,她的擺攤啟動資金,只有研二時做兼職掙的6000元錢,她將目光放在了洛陽市澗西區牡丹廣場旁的酒吧一條街,因為那里晚上有很多年輕人去消費,而且年輕人愛嘗鮮,能夠接受麻辣味道的烤腦花。
為了節省資金,焦昱緯不停地找可以讓她免費擺攤的酒吧。焦昱緯回憶說,“我告訴他們如果讓我在酒吧外擺攤,我的烤腦花一定可以為酒吧帶來一些客流量。槐賀”最終,她找到了一家酒吧。“現在,我平時每天能賣50份腦花,節假日會賣60份,一份烤腦花賣15元,一天的營業額在800元左右。”焦昱緯介紹。
“說不失落是假的”
重慶工商大學文新學院院長蔡敏表示,雖然焦昱緯沒有選擇本專業的工作,但是她的烤腦花店實際上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現在就業形勢嚴峻,許多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選擇攤煎餅、煮米粉、賣肉夾饃等小吃創業,這種現象值得我們理解和支持。
話雖如此,但看到一起將要研究生畢業的其他同學,找到體面工作,而自己卻擺攤掙錢,心里會不會有落差?“說不失落是假的,有時候也曾羨慕找到好工作的同學,畢竟讀了十幾年書,一份好工作才是最好的回報。”焦昱緯說,一開始她都不好意思給親戚說在烤腦花,怕親戚嫌她沒本事。
“擺攤賣烤腦花雖然看似與讀書多少無關,但是書多讀一些還是有好處。”她稱,廣告營銷知識和經營息息相關,畢業后她將聯系一些電商,在洛陽團購銷售烤腦花。
青年創業成功例子二:
大學畢業生賀偉龍創業,就要“玩把大的”
與一般的大學生創業者不同,賀偉龍選擇“玩把大的”。
這個1988年出生的年輕人,已是河北貝克艾瑞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的 創業項目 ,核心技術來自一位留美歸來的博士,項目生產的新型非培養微生物檢測芯片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僅一條小型生產線,就可實現年產芯片100萬片。”
幾年前的一次同學聚會上,閑談中有人無意提到了歸國博士白向陽的“新型微生物檢測芯片”技術。對于飯桌上的大多數人來說,這種“高大上”的尖端科技離他們的生活實在太遠,話題也很快被一帶而過。但當時賀偉龍卻從只言片語中敏銳地捕獲了三個重要信息:留美博士、技術先進、與自己來自同一座城市,并從中嗅到了一絲商機。
“您是邢臺人,完全可以回到家鄉來發展!”在輾轉聯系上白向陽之后,賀偉龍卻得知上海、南京、杭州甚至美國的公司都在與白向陽積極接洽中,無奈之下,他只能拿出自己與他是“同鄉人”這一“殺手锏”,而當時的白向陽恰好表現出想要回家鄉發展的意愿。
自以為是“平步青云”的賀偉龍,沒想到緊接著便陷入了更大的焦慮。這種高科技項目前期投資巨大,至少需要3300萬元,這對他而言顯然是個“天文數字”。
正在“抓狂”之際,腦中突然閃過的一幕又讓他兩眼放光。賀偉龍大學時在一家民營鋼鐵企業做兼職會計,在老板與其他鋼鐵企業老總們的談話中,他得知時下許多鋼鐵企業由于產能過剩、資源消耗較大,正在尋求轉型升級,對一些高新項目非常渴求。“能否從中牽線搭橋呢?”整理好厚厚的一沓資料后,他開始奔波于各大鋼鐵企業老總的辦公室。
在對一位當地知名的民營企業家前后4次的出色“公關”后,他終于成功了!經過協商,出資方龍海鋼鐵集團將占據新公司55%的股份,白向陽博士以技術占股40%,賀偉龍擁有5%,并出任公司總經理。當年,河北貝克艾瑞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下一步,就是探索怎樣開拓市場!”在企業步入正軌后,對賀偉龍的考驗才真正開始,“我覺得創業就像是在開車,有了車之后,要想開得快,還得加足油,得整合資源并充實專業人才!”
目前,公司生產的新型非培養微生物檢測芯片利用的是微生物學和流體力學原理,可以迅速完成對病毒和病菌的檢測。新型芯片可廣泛運用于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疾病診斷與控制、進出口檢疫等領域。帶領公司上市,是賀偉龍的夢想。
青年創業者成功案例
青年創業者成功案例有哪些呢?我們不妨來參考下范文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青年創業者成功案例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小天才變成小CEO
在浩淼的銀河系中,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薛來。
16歲時,他和林晨陽、李賢基以“啟發多觸式界面數據傳輸”技術贏得了英特爾國際科學和工程大獎賽。那一年,還是高中生的三位小伙伴并沒有萌生創業的想法,他們將1000美元獎金留作申請專利的科研基金,而其余2000美元全數捐獻給了遭受地震侵襲的成都。
次年,“2009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舞臺上,他與錢學森、高琨一起站在領獎臺上。
對于喜歡埋頭做科研的他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去大平臺專心科研。
高考那年,他擱置了去美國求學的機會,初衷是為了省下每年三四萬元的學費,給家里減少負擔。于是,他決定留一年gap year,就給英特爾公司投了簡歷,順利地進入了上海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他是全公司唯一一個沒有大學本科文憑的正式員工。
一年以后,身在新加坡的林晨陽也服完了兵役,林晨陽對薛來說:“我們一起開家公司吧。”薛來說:“好的。”兩人一拍即合,薛來放棄了學業,放棄了英特爾這樣的大平臺,當時雙方父母都不支持他們的創業。
他倆抱著手工制作的產品touch+,自費買了去美國的機票,一家家地跑投資公司。遙想當年比賽時,薛來在額頭上戴著一個帶有透明膠粘合的自制設備,身后背著一臺ThinkPad筆記本電腦,沖著對面的Kinect,時而舉起雙手,時而做出端茶壺的動作。
“美國的風投都非常老油條,他既不投你,也不放你,不溫不火地擱著。”于是,他們轉向眾籌的方式,沒想到,這個類似于微動和Leap Motion、可以省去手在鍵盤和鼠標之間來回移動的手勢控制裝置,頭3天就在Kickstarter上籌得了10萬美元。后來,他們在新加坡拿到了紅點創投的50萬美元,但由于做硬件成本較高,現在這筆投資還不足以支撐他們在新加坡租一家像樣的辦公室。迫于資金緊張,薛來回到了上海的家里,通過Skype和同伴們遠距離協作辦公。
一個90后的CEO,帶著一群平均年齡40到50歲的大叔們創業,薛來有過溝通和相處的困惑。“我現在正在慢慢地改,我覺得只要把員工當作合作伙伴,以一種平等沒有階級概念的態度來和他們共事。”他說。
在看似沖動的創業選擇背后,薛來用一周工作100個小時的瘋狂方式為自己做事,“已經寫了20萬行代碼,不過還沒完,爭取這周末就把驅動做出來。”薛來對《IT時報》記者說,“我總是喜歡自己埋頭做事,有時候不能很好地跟同事溝通協作。”
屢敗屢戰的創業堅持者
“余佳文不能代表我們整個90后創業團體,我們不能浮躁。”李佳對記者說,她那中性的嗓音非常有辨識度。
李佳,一個非主流的90后女生,她的身上有叛逆的因子,她喜歡逛酒吧。
她的微博上還寫著“Relax Soul生活網CEO”這個頭銜,酒吧客和Relax Soul生襪消亂活網是李佳的初創項目告檔,這兩個項目都是以夜生活為切入點,不過現在都已經擱置了。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氣,不能說自己盡力了,盡力應該是付出120%的努力。”講起初創的艱難時李佳說,“朋友讓我去投資者大會,我在門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走進門。”
大二那年,李佳借著實習的機會來到《創業家》,她的動機十分明確:認識人脈找資源。2012年初,她用了半年的時間來做市場調研,原先想做同城活動的念頭被打消了,因為她發現,如果音樂、展覽、線下交友一把抓的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適合初創項目。
有天晚上,她在酒吧里參加一個open麥克的活動,場子非常熱鬧,她就萌生了一個想法:我為什么不做一個面向“酒吧客”的產品呢?
“組織了兩次open麥克的活動后,我發現中國人不像外國人,場子很慢熱,雖然每場都賺錢,但是沒辦法規模化。”李佳盡力總結著產品失敗的原因,“一般酒吧客都是‘刷臉卡’,跟老板混個臉熟就可以打折,線上的折扣自然留不住客戶。”
當她將“酒吧客”App的UI圖紙設計出來后,迫于家里的'壓力,她還是回到澳洲繼續讀研。不過,她沒有將這個項目放手,托國內的合伙人幫忙找技術人員來寫代碼。一直到了2013年年底,技術仍舊沒有搞定。“可能合伙人的意見不統一,我們的團隊就散了。”李佳說。
在她看來,團隊建設比運營推廣,甚至是產品本身更為重要。“合伙人分為出錢、出資源和出力三類,最重要的原則是能力互補。”她說道。
今年3月,她又動手操弄起現在的項目——“小帆船在線”,一個幫助“海歸”進行就業培訓、咨詢和招聘的網站。目前網站已經上線,李佳規劃著1個月后就回國找投資。
創業前輩們怎么看90后創業者
有人說,90后沒有60后的焦慮,沒有70后的聽話,沒有80后的壓力,沒有思維定勢,只為夢想努力,只為自己和愛自己的人活,很酷很有感染力。
由百度百家發起的“如何對待90后創業者?”的網友投票中,有70%的人站在正方,認為應該給更多的寬容與支持;有29%的人站在反方,認為泡沫太多應理智。
正方
蔣凌霜(《青年中國說》制片人)
余佳文身上有很多爭議,但誰的青春沒有爭議呢,我倒覺得他想事情很通透,他在節目中曾說:“我喜歡稱自己為年輕人,因為90后終將會過去,但年輕永遠不會過時。”
在我們節目前期調查中,會發現90后這一代人,生活環境更為優渥,教育環境也更為良好。他們不用背負80后的壓力,也沒有70后那么謹慎,他們創業不會瞻前顧后,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從國家政策來說,國家是不鼓勵年輕人盲目創業的,這批創業的人里可能只有1%會成功。
王俊(創業咖啡館IPO Club的創始人,80后創業者)
80后很糾結,有生活壓力,養活自己,買車買房;90后的想法更接地氣,想做就做,執行力強。
90后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機,從小就開始接觸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也在這兩年中迅速普及,似乎是一塊新大陸,跟互聯網相比,普及速度更快,用戶基數更大,使用頻次更高。你會發現,90后比起前輩們,對互聯網的模式創新理解得更為深刻。
有人說,90后一畢業就出來,甚至輟學創業,沒有資源、人脈,空有一腔熱血。我倒覺得,資源從來不會成為90后創業的壁壘。
如果一個90后拿著他的項目來找我孵化,那他只要對自己的項目理解夠深,享受創業,有團隊的領導力和凝聚力,我就愿意給他投。
反方
互聯網專欄作家 老鐵(真名佟志斌,目前也在做O2O方面的創業)
90后的一個共性是,創意性的東西很多,想法非常具有顛覆性,我覺得這個非常好。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往往落到現實層面難以執行。想法很有顛覆性,而商業模式并沒有太大的顛覆性。
余佳文是一個個案,并不能代表整個90后創業群體。他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有些傳統的東西是不可能顛覆的,比如傳統的商業管理方法,這是科學、是真理,“野路子”是很危險的。
拿80后來講,他們那時候創業的人也很多,但是最后活下來的就戴志康和李想,他們一個有技術門檻,一個有專業的管理團隊。我認為90后創業企業能活下來的比例在30~40%,具有技術或管理門檻的企業才能活下來。
梅晨菲(Innospace投資人)
90后做事考慮比較少,有利有弊,利在他們行動力強,弊在規劃不夠,起伏較大,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將70后、80后、90后橫向比較沒有意義,我們看項目主要看團隊,看綜合成熟度。
;針對青年創業故事案例,少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的詳細介紹,36加盟網整理給大家,你們可以參考一下:青年創業故事案例.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青年創業故事案例,少年創業成功例子3個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