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快遞賠死了(加盟快遞一月賠了好幾萬元),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加盟快遞賠死了(加盟快遞一月賠了好幾萬元)。
28日,在濟南西郊的一處快遞分撥中心。 記者高歌 攝
平均每分鐘都會從鼠標中跳出10萬個包裹。這是天貓搞促銷活動時的統計數字,其中大多收入“三通一達”麾下。在電商的催化下,仿佛草莽一般,中國民營快遞粗放而瘋狂地增長,甚至讓國外快遞巨頭也嘆為觀止。
經過近10年膨脹,眼下利潤趨零、加盟模式弊端盡顯,快遞業陷入泥淖。窮則思變,民營快遞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很多快遞加盟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文圖無關)記者王鋒 攝□本報記者 石曉丹
一年前的7月,老劉投資近8萬元盤下濟南一個快遞網點的經營權,本來認為市場前景廣闊,誰知“其中水深得很”,只不到一個月,就失望地將網點轉出,前后賠了好幾萬元。
與老劉相同,不少人都十分看好快遞加盟。但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快遞行業利潤越來越低,“新手”初入,風險不小。
個案加盟時信心十足一月后失望退出
老劉原在一家國企上班,受經濟形勢影響,公司效益越來越差,每月工資不過3000元,他決定創業。
“感覺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快遞肯定前景廣闊。”老劉說,以前就聽過不少干快遞發家致富的故事,尤其是去年中通、韻達、申通等紛紛入股馬云的“菜鳥網”,讓他對加盟快遞更有信心。
考察8個網點后,他最終用8萬元盤下韻達位于和諧廣場附近的一處,“除價格,更看重的是位置、周邊是否有大客戶”。
簡單熟悉業務后,老劉雄赳赳、氣昂昂地上了崗。“不知水這么深。”老劉說,單拿罰款講,公司有快件延誤、客戶投訴等幾項罰款,由于沒經驗,第一個月他被罰得一塌糊涂,一分錢沒掙還虧了不少。眼見快遞經營困難重重,失望之下,老劉將網點經營權以低價轉出,一番折騰賠了幾萬元。
有比老劉還慘的。“兩名大學生覺得快遞生意好做,花20萬元買斷一家網點的經營權,沒干一年就賠了幾萬元,最近又以1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原老板。”潘東(化名)在山大路附近經營一家中通快遞網點已2年多,見過行業冷暖,他總向有意加盟快遞的人建議,“沒干過,千萬別輕易投資”。行業七八年前利潤率20%
如今降至3%-5%
老劉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沒有商業頭腦,但在諸多從業者看來,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急速下滑。
“時代變了,不再是有輛三輪車就能加盟快遞了。”潘東說,打天下之初,“三通一達”均采用加盟的方式擴張,為聚集人氣,連加盟費都不收,而如今一個好地段的快遞網點轉讓費已超過20萬元。
加盟商還要向總公司繳納一系列費用。“你看這面單,一張就2.5元,原來也是不收費的。”潘東算了一筆賬,假如一個淘寶客戶將貨物從濟南發往北京,快遞費是5元,除去派送費、快遞員提成及中轉費、包倉費等,最終他能賺到的不足1元。
同時,隨著加入者增多,自殺式價格戰也越戰越酣。“周邊已有公司將給淘寶客戶的價格降到4元,真不知他們靠什么賺錢。”潘東抱怨壓力大,因為人工、物流成本不斷上漲,快遞價格卻越來越低,假如他跟著降價就會賠本,不降就可能被搶走客戶。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快遞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經從七八年前的20%下降到如今的3%至5%,一些中小加盟商生存十分艱難。青島、寧波、株洲等地均有快遞加盟公司因長期虧損而倒閉。現象 加盟商轉移風險層層轉包
在58同城、趕集網搜索,能見到不少轉讓或加盟快遞網點的消息。
“炙手可熱?我倒覺得是被逼無奈。”從事快遞加盟生意近5年的陳亮(化名)介紹,由于快遞業利潤降低,一些加盟商開始靠承包業務保證利潤并轉移風險,即將自己的管理區域劃分成小片區,尋求二級、三級或四級承包商。
李先生在網上掛出加盟申通快遞網點的消息。“我是從申通的二級加盟商手中承包下來的這片區域,只交了5000元押金。”李先生說,這種承包投資極低,不需租店面、辦執照,收益主要來自取件,派件沒有補貼。
“這區域原來從不分包,加盟商也是因價格戰打得厲害,賺不到錢才想出的對策。”李先生分析,假如二級加盟商雇一名快遞員,每派送一單需給快遞員提成1元,但總公司只補貼0.85元,加盟商還需自己補貼0.15元,一旦收件業務不好,就面臨賠錢。而承包出去后,加盟商自己留下0.85元的派件補貼,總能“旱澇保收”。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快遞業層層轉包的不在少數,還有加盟商采用固定每月收取承包費用的方式。
□本報記者 石曉丹
節省開支,舊面單外加貼“膏藥”
面對越來越低的利潤,快遞加盟商努力自救,企圖尋找“內部消化”的良方,卻隨之引出一系列服務問題。
要求新建小區配套快遞服務網點、鼓勵快遞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山東省近日出臺《關于促進快遞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希望為快遞行業指明道路,但有些政策卻讓快遞經營者更加迷茫。
“處處都要精打細算,能省則省。”潘東小心地壓縮著成本。他將一些寫滿字的面單拿出,一一貼上提前印好的不干膠。見記者不解,他解釋,這都是些舊面單,只要貼上幾分錢買來的不干膠,就能再利用。對于面單來源,潘東不愿意透露。
實際上,這種做法可能造成之前客戶的信息泄露,甚至侵害一些人的利益。日前,市民高女士寄往同城的包裹長期沒被寄到,在快遞追溯系統中,卻顯示在武漢中轉,高女士就曾質疑快遞公司為節約資金,將其快件面單撕下后,“一單兩用”。
這只是冰山一角,快遞加盟者的“窮”被視作很多問題的根源。
“本來可以雇兩名業務員,但經營者所得利潤少,就只能雇一名,每天忙得團團轉,哪有心思開箱驗視、慢慢分揀。”老劉認為,暴力分揀、開箱驗視制度難執行、送件不及時等問題都與此有關。
另外,層層轉包還導致一些快遞員既沒有基本工資也沒保險。韻達一位加盟商告訴記者,一般快遞員送一件包裹提成1元,收一件包裹可以按10%至15%的比例提成,也可以采用定價制度。即加盟網點定下成本價,快遞員收取貨物后只需給網點提交成本價格,剩余的則屬于自己。“一公斤以內的,幾家公司都統一收8元,以外的可收10元,也可收15元,關鍵看快遞員的本事。”上述加盟商介紹,如不常寄快件,普通市民很難發現其中貓膩。
濟南是投訴重災區,占全省18%
“對于加盟商的諸多不規范操作,總公司并非完全不知,但他們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罰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遞加盟商表示,加盟網點自負盈虧,在普遍生存艱難的狀態下,一旦總公司的管理措施嚴重損害加盟商利益,就可能導致加盟商“揭竿而起”,比如不久前濟南4家韻達分公司的罷工事件。
正因如此,快遞業出現大量投訴。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快遞有效申訴為19.6萬件,同比增長42.7%,在山東,青島和濟南是投訴重災區,去年濟南共接投訴2124件,占全省總量的18%,其中快遞延誤占了近一半。
小區設網點遭質疑,有加盟商搬進去又被趕出來
7月初,山東出臺《關于促進快遞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從快遞網點規劃建設、金融服務、提高“最后一公里”服務質量、用水用電等方面提出多條建議。
然而,其中提到城市新建住宅小區開發建設和舊城改造要將快遞服務網點納入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卻引起很多市民乃至加盟商的困惑。
“快遞網點建在小區中,收取包裹確實方便,但如何避免擾民?”飽受快遞困擾之苦的張先生提出疑問。他家住六里山南路,樓下就曾開過一家快遞公司,快遞用的三輪車、包裹盒子占著正常停車位,十分惹人厭煩,經過多方努力,才讓快遞公司離開。
中創開元山莊內,一家百世匯通快遞也已關門,招牌上貼著一張寫有“因公司業務擴展,現已搬至財經大學,本社區快件仍免費收取”字樣的字條。“一方面他家越做越大,這個地方確實小了,另外他們也一直在被物業驅逐。”附近一位居民介紹,百世匯通在小區經營時,前面空地幾乎全被包裹盒子、編織袋、三輪車占據,而且三輪車來來往往,存在安全隱患。
“到底是讓進還是不讓進?”潘東原來也將辦公地點設在一個小區的地下室,原因是房租比臨街的門頭房便宜不少,但最終也被物業趕出來,看到這條規定,他覺得更加迷茫。□本報記者 石曉丹
“鐵大哥”降低身價、蘇寧自建物流、“聯想系”收購快遞、順豐建成“嘿客”……去年以來,快遞業熱鬧非凡,有的電商開始涉獵快遞,有的外來者入侵,還有的快遞公司延伸至別的領域。顯然,整棵快遞業的“大樹”仍是生機勃勃。不過,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劣勢盡顯,繁華中透著混亂和迷茫,他們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出路1 深耕“最后一公里”
李全(化名)是濟南申通快遞的一名加盟商,最近他正在實施一個大計劃,“把我們片區的韻達、中通、圓通都盤下來,讓親戚、朋友經營,省得以后再打價格戰”。
盡管在業內人士看來,李全的想法不免過于單純,但眼下,擺在快遞經營者面前最大的問題,確實就是如何擺脫價格戰的泥淖,但“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死”。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加盟快遞賠死了(加盟快遞一月賠了好幾萬元)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