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清明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傳統風俗。在這一天,人們傳承著諸多習俗。首先是掃墓祭祖,這是對先人的緬懷與追思,體現著中華民族尊親敬祖的傳統美德。其次有踏青習俗,清明時節春光明媚,人們走出家門擁抱自然。此外,還有插柳、放風箏等風俗,每一項都蘊含著獨特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1、掃墓祭祖。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大節,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2、踏青。踏青為春日郊游,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春日景象,郊外遠足,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后世影響深遠。
3、插柳。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