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關(老西關哪里好玩的地方),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老西關(老西關哪里好玩的地方)。
展開全部
西關大屋
西關的特色便是西關大屋。西關大屋是舊廣州商賈富紳的居所。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
西關大屋
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天井、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臺,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后部為臥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筑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西關古老大屋外為矮腳雙扇門,中為趟櫳,內為大門,均由高級硬木制成。室內裝修十分講究,陳設有家具、燈具、條幅、對聯、書籍、古董、字畫、瓶花、盆栽、籠鳥、鏡臺及各種藝術品和紅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飾,富有地方特色的滿洲窗和檻窗及其獨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濃郁的嶺南韻味。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采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游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風、采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的門面裝設矮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等門扇。室內裝修典雅老西關,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家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筑的瑰寶,據統計現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于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于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于寶華路正中約的鐘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
文塔
西關獨特的風土人情相信不用多說,市民都相當熟悉了。但西關不少藏在深閨的歷史、名人遺址就不是
文塔
人人都清楚。讓我們去探尋一些鮮有露面的文化遺跡,其中,可以看看南漢劉王花塢故地———泮塘文塔,感受西關崇尚文風的一面。文塔,高13米,顧名思義是7a64e59b9ee7ad9431333363366262振興文風之塔,供奉的是文曲星。它建于何年,未見文字記載。不過根據它采用傳統西關大屋的青磚石腳墻體,細部裝飾與琶洲古塔相似,可以推知是明代中期到清初期間的建筑。建了文塔之后泮塘有沒出過進士、舉人,也未見詳細記載,不過20世紀初,泮塘的坤維女中、夏葛女醫學院確實培養出不少人才。
文塔旁邊原是西關上支涌,端午節泮塘居民會在這扒龍舟,據考證還是南漢劉王花塢故地。《羊城古鈔》記述:“劉王花塢,在城西六里半塘……”“半塘”即今泮塘。泮塘曾有的“古之花塢”石匾也與史書記載相符,可見是南漢劉王花塢故地。文塔周圍廣植花木、盆景,建成園林庭院,命名為“云津苑”,繼續見證西關人才薈萃的繁榮景象。
其實,泮溏地區保留的很多西關傳統文化極有價值。除了廣為人知的“泮溏五秀”外,農民中還有“提四句”的習俗,逢節慶之日,就有民眾即興創作順口溜,至今一些老人的家中還保留相關手抄本。同時,泮溏也是廣州最早開始“扒龍舟”的地方,荔灣區泮塘和南海鹽步在每年端午節時來回走動,表演“扒龍船”已有300多年歷史。
仁威廟
仁威廟坐落于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內,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廟字。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于宋代皇佑四年(1052年)。明天啟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模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間重修的,該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重建時增設了后
仁威廟盛狀
二進建筑和東序。
仁威廟初建時稱北帝廟。據說,因真武帝司水,故人們稱他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來改稱仁威廟了。
仁威廟的得名還另有一說。泮塘地處嶺南水鄉,素以種蓮藕、菱角、茨菇、馬蹄(荸薺)、茭筍等“泮塘五秀”而馳名。泮塘鄉民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災”,故對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誠”。話說泮塘當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有一天,兄弟倆去打魚發現一塊怪石,拾回家中立為神像,從此“生活順景,得心應手”,后傳遍鄉里,十里之內,參拜者眾。到鄉里集資修建廟時,鄉人便將廟名改為“仁威”了。
仁威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廣三路深五進,另有偏東一列平房。前三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沿著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樓,左右為東、西序。頭門面闊11米,深8米。門外兩側各立一花崗巖石柱,柱頭雕有石獅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龍戲珠,線條流暢,形象十分生動,俗稱為“龍柱”。
泮塘一角
泮塘在西關,即如今泮溪酒家、荔灣湖公園以及龍津西路、泮塘五約一帶。
據說有一個傳說:泮塘村從前有個塘,保持一塘滿水,其它的塘水即便干了,
泮塘一角
但這個塘都是滿的。某年天氣大旱,用池塘水來灌溉,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剩下一半后,池塘水位就再也不降了。次日塘水又滿了,村民因而把這個村定名為“半塘”,別名叫半溪,有些人叫半水,但這些都是別名而已,半塘比較多人稱呼,后來加三點水是怎么個來歷呢?這里另外有一段古。
從前有個先生,去到半塘就問這里是什么地方,村民說叫“半塘”,是一半的半,先生聽了就笑著說,半半聲有什么好聽的,加多三點水的“泮”不是更好?村中的父老聽聞覺得有三點水的泮即是“入泮”,“入泮”將是入學堂讀書的意思,村里都想出人才啊。那從此半塘的半字就有三點水,并且村民合資建起了一座文塔,表明村民對文化知識的熱愛和向往。
文化名人
西關是近代最繁華的人口聚居區之一,歷史文化名人輩出,他們使南粵嶺南文化大放異彩。有據可查曾居住于西關或于西關發展事業的有兼負醫家武術家一身的名醫霍耀池老西關,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書畫名家李文田和李曲齋等等。另外,家喻戶曉的南海人(今荔灣區人)工程鐵道專家詹天佑的祖居和武打巨星李小龍亦坐落于西關地區。
荔灣風情
百年華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國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之一,是廣州市標志性形象工程,被譽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 --西關商廊”。整條街由風格獨特、古色古香的騎樓茶樓建筑組成,是南歐建筑與廣州特色相結合的產物。街內還有中國數一數二的玉器市場-華林寺玉器街和著名
西關
的國家級農副產品市場和中藥材市場--清平市場。1400多年前,印度高僧達摩到中國傳教,首先在西關下九路登陸(今“西來初地”),并建“西來庵”(今華林寺),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和嵩山少林寺。自1995年上下九步行街建成以來,已先后接待了多位國家領導人。
通商口岸譽古今--“十三行”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島過去是英、法等國的租界,是當今中國最具有歐陸風情的地方之一,島內擁有上百棟集歐美各國20世紀初風格的建筑,古樹林立,眺望珠江白鵝潭,更有江闊天高、氣象萬千之感。
“西關美食”甲天下--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結合,享有“食在荔灣”之盛 譽。美食數量多達幾百種,如南信雙皮奶、歐成記上湯鮮蝦云吞面、德昌咸煎餅、荔灣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餅家、蓮香樓、榮華等為代表的廣式月餅蜚聲海內外,遠銷世界各地。
民俗風情垂青史--西關除以端莊淑雅、追求新潮的“西關小姐”聞名遐邇外,書畫、粵劇等也有獨特的成就。嶺南畫派創始于西關;粵曲、粵劇群眾基礎深厚,已具有幾十個“私伙局”,素有“粵劇曲藝之鄉”之稱。
建筑文化冠南粵--陳氏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代表了嶺南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被國際學者載入世界性代表建筑之一。石雕、磚雕、木雕、陶雕、泥雕、鐵鑄、門畫、壁畫遍布廳堂和廊廡,造型美觀,工藝精巧。詩人郭沫若曾贊嘆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西關大屋是最具西關民俗風情特色的建筑,裝飾講究、工藝精美,趟攏門、滿洲窗等獨具特色。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老西關(老西關哪里好玩的地方)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