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面(重慶唯一的非遺豌豆面,賣到英國每碗15英鎊,外國人還排著隊吃),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豌豆面(重慶唯一的非遺豌豆面,賣到英國每碗15英鎊,外國人還排著隊吃)。
幾年前,我曾以重慶火鍋及渝菜未來發展為題,多次向重慶市廚師協會會長、國家級中式烹調高級技師舒家華請教。印象中的舒家華,是個性情中人,非常樂意分享自己多年積累的烹飪經驗和手法,也多次為我的稿件作點睛之筆。
近日,在查閱重慶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時,我驚然發現,2016年6月,被列入市級非遺項目的南泉豌豆面,其第三代傳承人竟是舒家華。
我有些納悶,認識多年,他為啥不提這件事呢?26日,在舒家華的工作室里,他簡單談了談看法,他說:“傳承這事,本就低調無華,你若不問,我便不提。”
今日,我們就來聽聽南泉豌豆面的故事吧。

生活中的舒家華

舒家華被授予功勛式非遺大師
起家,南泉車站對面
今年60歲的舒家華,忘不掉曾在南泉生活的日子。他說,那是他整個人生的起點,最好的開端。
南溫泉被重慶人習慣性喊作南泉,其山間有花溪河流過,溪水易漲易落,在重慶主城范圍內,形成了罕見的瀑布景觀。舒家華印象中的南泉老家,群山綿延,多為石灰巖地形,天然溶洞多,尤其盛產天然溫泉。同時,那里至今保存著珍貴的抗戰文化,吸引無數游客紛來沓至。
用舒家華的話說,南泉豌豆面,就是在這好山、好水、好文化的環境里,一步一步做起來的。
“南泉豌豆面的創始人,名叫楊海寧豌豆面,其實是抗戰時期移民川渝的下江人,他從16歲起,便在江浙一帶做拉面,抗戰爆發后,其與家人遷入四川瀘州做小面生意。”舒家華說,這便是南泉豌豆面的雛形。
記憶中,看著舒家華長大的楊大伯和王孃孃,因制得一手好面,曾在南泉一帶非常受人尊重,這對夫婦,正是楊海寧的兒子楊大柏和兒媳王運章。他們從四川瀘州來到重慶后,在南泉安了家。
舒家華的父母與王運章夫婦是好友,所以兒時的他,便能在面鋪中進出自如,吃著這碗面長大。1970年,因一些家庭原因,舒家華父母將他托給王運章夫婦看管,由于這對夫婦沒有小孩,對其關愛有加。
早年的南泉豌豆面,搶手到什么程度?舒家華說,最初,8張桌子,每天能賣400公斤面,煮面的鍋直徑一米二,每天要換3次水,有3張桌子用來打佐料,打好佐料的面碗重重疊疊。
“這碗面1945年在南泉起家,起家位置,就在南泉老車站對面。”舒家華說,那些年,每到中飯和晚飯時間,人來人往的游客、吃嘴、下力人。有人是路過,有人是特意到此,常常將面鋪的座位占得滿滿當當。不僅如此,大部分食客只能站著吃,甚至有人占用面鋪旁的郵局乒乓臺放面碗。
“可見,重慶人對面食的熱愛,情有獨鐘。”舒家華說。

南泉豌雜面

舒家華很小的時候就練就了端16碗飯的絕活
翻沙,從凌晨熬制開始
上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這碗面在重慶主城的口碑,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究其火爆的原因,舒家華認為,是面條身上裹的那層金色外衣——翻沙豌豆,吸引了眾人的味蕾。又因為這碗面出自南泉,故被老重慶人喊作南泉豌豆面。
“其實,南泉后來陸續開了好幾家豌豆面,但受老食客公認的豌豆面,還是這一碗。”舒家華認為,之所以贏得好評,是因為一碗看似簡單的面,蘊含了王運章夫婦過硬的做面手藝及嚴苛的做事要求。
他說,楊大伯做的手工面,選用的是上等大麥,去麥麩,碾磨成面粉,經過大雜木案板、長搟面杖、長切刀等多道工序制成。其口感滑爽、筋道,久煮不混湯,面湯還帶有濃郁的麥香味。而小面的調料是王孃孃秘制而成,同屬純手工制作,她對大蒜、老姜等調料的品質要求甚高,就連醬油也講究手工制成。其精華,在于這碗面所采用的精品大白豌豆,大小追求均勻,將其浸泡12小時后,往往從深夜凌晨起開始熬制,在鼎鍋中細火慢煨,直至豌豆呈翻沙狀后方才取出備用。
1956年,提倡公私合營,在歷史機遇中,王運章夫婦憑借一身好手藝,將南泉豌豆面并入了當年的九龍坡李家沱飲食合管處,與南泉飲食合作商店、溫泉餐廳、甜食店,理發店、茶館、旅館等一起成為地方經營典范。
1976年,重慶市第一批退休頂替制度開始實施,17歲的舒家華作為退休頂替人員中的一個,順利進入南泉豌豆面店工作。上班第一天,他便拜了王運章夫婦為師。
舒家華做事勤奮,深得師傅欣賞,在勤奮實踐當中,更加掌握了南泉豌豆面的制作精髓。
他繼而發現,原來,一碗耙嚕嚕、熱洛洛的豌豆面,其精華部分,除了豌豆的熬制手法外,還取決于這碗面的十余種佐料。
干辣椒選取色澤深紅、籽少的二金條和子彈頭為佳;花椒以陜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老姜選取塊頭大、氣味濃郁的黃口姜;大蒜同樣選取個頭大的;菜油以顏色金黃為主;芽菜需甜咸適度;黃豆則選用色澤圓潤無雜質的。
“說來,這些用料也很常見,核心技巧,還是在于佐料比例和匠心。”舒家華說,南泉豌豆面的魅力,在于能因人而異做好一碗面,主打的是干餾干拌,還離不開那一汪清澈的泉水。
而今,打泉水、用泉水煮面的場景,已在過去的記憶中封存。

正在和面的舒家華

面好不好吃,佐料很關鍵。
標配,河湯和老蔭茶
1980年,南泉豌豆面店里麻豌豆供應吃緊。南泉是春游圣地,遠道而來的游客吃不到可口的豌豆面,都遺憾而歸。舒家華說,當年,得到群眾反映,有關部門經過實地調查,曾專門為南泉豌豆面特批1000公斤豌豆。
“這是南泉豌豆面走向解體前,最后一次輝煌。”1986年,因工作需要,舒家華調離南泉豌豆面。次年,南泉豌豆面承包給個人自主經營,改成中餐炒菜館。由于種種原因,南泉豌豆面最終走向解體。
在而后的日子里,舒家華在一次次歷練中,逐漸成為重慶著名的川菜和粵菜制作大師,并擔任重慶各大酒店廚師長。這個被視作“有女不嫁油當行,熬更守夜命不長”的廚師職業,在舒家華看來,成就了他的一生。
“我對職業的熱衷和熱愛,啟蒙就在那碗面。是我的師傅、師母,讓我領悟了什么是匠心精神,什么是當廚子的樂趣。”于是,2012年,舒家華在培訓了上千名廚師之后,決定重振南泉豌豆面的招牌。他邀請了老領導、老同事、老食客回來品嘗他的手藝,大家一致贊揚“就是這個味”。
于是,舒家華在南坪商圈,重新開辦了南泉豌豆面面鋪。為保持原滋原味,他將師傅當年提供給食客的兩大標配——老蔭茶和河湯,延續在自己的面鋪中。
“以前,炒菜的油水倒了可惜,師傅就制成河湯,提供給食客。”而今,舒家華對河湯配料進行創新,他把芽菜、醬油、豬油各取一點,制成了最新的河湯配方。同時,為使豌豆面口感更好,舒家華將芝麻醬改制成芝麻粉。有關高湯的熬制,依然選取母雞或老鴨作主料。
“現在,我越來越懂得做油辣子的樂趣了。細火炕,辣椒在鍋里炒得叮叮當當響,像響鈴一樣,然后坐下來,慢慢用手工舂。”舒家華說,而今重振的南泉豌豆面,每一碗的味道都耐心尋味,似乎多了一份沉淀。

正在煮面的舒家華
創新,把面賣到倫敦去
舒家華在整理南泉豌豆面相關資料過程中,聽聞一種說法——南泉,很可能是重慶豌豆面的發源地。倘若這種說法屬實,那么,這碗傳承70余年的南泉豌豆面,便是重慶豌豆面的鼻祖。
“雖然沒有相關記載,注明它屬于重慶豌豆面第一碗,但能列入重慶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的豌豆面老字號,僅此一家。”舒家華說,2016年5月,南泉豌豆面經過有關部門審核認證,被公布列入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接著,2017年,舒家華把南泉豌豆面帶到了英國,在倫敦舉行的第三屆英國中國美食節上,南泉豌豆面在國外第一次亮相。
由于很多食材不能帶出國,舒家華提前一周,從重慶到了英國倫敦。當時,他只帶了辣椒面和花椒面,其他食材都需去當地找。
出發前,他問過一些倫敦當地的中國廚師,得到的答復是,在倫敦就地取材還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然而,到達倫敦后,他才發現并非易事,而且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一個中國廚師告訴他,倫敦有芽菜,但到了才知,所述“芽菜”其實是豆芽。而在倫敦,很多種豆子統稱為豌豆,沒有他想要的是大白豌豆。最后,他幾乎跑遍了倫敦的所有超市,才找齊做面的佐料。好在當地有一種鷹嘴豌豆,熬后也有翻沙的效果。
為盡可能貼近南泉豌豆面的原始味道,那一周,舒家華幾乎每頓飯都在吃面,終于在美食節開幕前一天,做出了心目中的那碗面。
期間,舒家華還將南泉豌豆面的創新升級版——“三分天下”,推薦給外國食客。食客們不僅驚喜于韭菜、雜醬、豌豆的組合式擺盤,還驚喜于這碗面入口化渣、過齒留香的美味。
“一碗面當時賣到了15英鎊(約合131元)。”讓他沒想到的是,3天擺展時間內,不少英國朋友連續3天都來排隊吃面,有人為了吃一碗重慶面,甚至排隊近2個小時。他很高興,干脆把從重慶帶去的老蔭茶,在美食節現場泡了一大壺,免費送給大家喝。
“在一次一次感動中,我找到最初做面的那種成就感。”舒家華說。

舒家華把南泉豌豆面帶到了英國

倫敦美食節上,舒家華和倫敦市長合影。
傳承,他要收18個徒弟
這些年,舒家華帶著南泉豌豆面參與了各種比賽,在重慶餐飲行業,這碗面逐漸凸顯著它存在的意義。香港明星曾志偉也曾向舒家華學習做豌豆面的技巧,兩個人悶在江北一家四星級酒店里,鉆研近一周。
舒家華說,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近年總是組團來他的面鋪吃面。他最感動的,還是一些老人給他的鼓勵。老食客的意思是:面好吃,跟年輕時嘗到的味道幾乎一樣,希望舒家華堅持做下去。
為了更好的傳承,他在傳承理念上琢磨了許久,最后他拿定的主意是——南泉豌豆面的第四代傳承人,人數定為18人。
這個收徒要求的確有些別出一格,他要求每個徒弟擅長的專業技能不重復,平面設計、策劃、會計、計算機等科班出生的均可,最好學的是新興專業。因為湊在一起,各任其職,便于品牌高質量管理和發展。他說,不局限于徒弟的年齡層,大學生、白領、創業者、中老年人均可。同時,他收徒考驗很是嚴苛,拜師者需自主開店兩年后,每月純利潤保持在1萬元以上,才能進入正式拜師的環節。
“在百花齊放的今天,希望南泉豌豆面在行業競爭中保持前列。”舒家華說,多說無益,他將以他的方式,做最大的努力。

舒家華教曾志偉煮面

舒家華和學徒在一起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瑯 文 錢波 圖 老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豌豆面(重慶唯一的非遺豌豆面,賣到英國每碗15英鎊,外國人還排著隊吃)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