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這位家喻戶曉的人民公仆,他的生平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他1922年出生于山東淄博,成長于苦難歲月,卻始終心懷堅定信念。新中國成立后,焦裕祿積極投身工作,展現出非凡的奉獻精神。后來他來到蘭考,彼時蘭考深受風沙、內澇、鹽堿地之害。他不顧病痛,深入基層調研,與群眾并肩作戰,全力治理災害。其短暫卻光輝的一生,令人動容且敬仰。
1、焦裕祿(1922~1964)出生于山東博山崮山鎮北崮山村一個貧農家庭里,因家庭貧寒,幼年只讀了幾年書。日偽統治時期,被抓勞工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1943年秋,他給地主當長工。1946年1月加入黨,同年3月參軍到了河南,歷任尉氏縣副區長、區長,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及團地委宣傳部長、副書記等職。1953年6月,任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6月,任尉氏縣縣委書記處書記,1962年12月任蘭考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2、焦裕祿到蘭考時,蘭考縣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為改變蘭考面貌,他抽調20名干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一支三結合的“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他帶領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縣大小風口84個,逐個進行了編號、繪圖,為防災抗災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3、1963年9月,他調查總結群眾的抗災救災經驗,在全縣推廣“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樹村的道路”。
4、1963年秋,蘭考連續下了13天雨,全縣11萬畝秋糧歉收,22畝受災。他組織全縣干部群眾全力搶災救災。帶領干部,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濟糧款給受災群眾送上門。
5、焦裕祿誠懇待人,善于團結同志反對干部特殊化。一次他發現孩子看戲沒買票,就對全家進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戲票錢給戲院送去。接著建議縣委起草通知,不準任何干部特殊化,不準任何干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
6、1964年春天,焦裕祿同志病情惡化,地委負責同志勸他住院治療,他強調工作忙離不開不去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嫌藥貴不肯買,他繼續堅持下鄉工作,肝痛發作自行車不能騎,他就推著走。當他躺在病床上時,仍在思考如何撰寫改變蘭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記著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趙家樓的莊稼淹了沒有,秦寨的鹽堿地上麥子長得怎么樣,老韓陵地里的泡桐樹栽了多少。
7、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急性復發逝世,終年42歲。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稱號。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