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推拿(中國大街上為什么這么多盲人按摩),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盲人推拿(中國大街上為什么這么多盲人按摩)。
小時候新華字典告訴你,不管做什么,我們都有光明的前程,后來你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對于有些人來說,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如果你看過2014年婁燁的電影《推拿》,就會知道,對于視力障礙者,尤其是盲人來說,學習推拿按摩,幾乎是他們每個人職業發展的選擇。
為什么中國的盲人只能做按摩?難道是因為他們天生就適合做按摩,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被選擇的盲人按摩
如果回到九十年代之前,盲人只能做按摩這樣的說法一定不會成立。至少我們曾經聽過的盲人很多都以音樂和詩歌立世,阿炳有他的二泉映月,荷馬寫出了流傳千年的史詩,而現代的民謠歌手周云蓬的另一個身份也是詩人。
2015年11月27日,北京,盲人歌手周云蓬演出,他的代表作是《中國孩子》。/視覺中國
從先秦開始,盲人就是樂官制度中的重要承擔者,不少盲人總管樂教、傳唱詩樂、諷諫說唱。雖然按摩也一直在發展,但它遠遠不是盲人在選擇就業時的主要方向,畢竟歷朝歷代的盲人們還保留了在街邊演奏、說書、算命的選項。
近代中國國門大開,西方傳教士為中國盲人開辟了更多的新職業。比如在1917年,匯豐銀行北京分行的經理希禮爾就開辦了北京盲人學校,這所學校不僅教學生盲人點讀法和一些文學知識,也教學生織手套、圍巾、帽子和短襪。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擁有北京這樣的條件,據四川省地方志記載,盲聾啞人們為了求生,“大都沿街以看相、摸骨、測字、說善書、唱小曲、打道琴求人施舍以了殘生……”
讓盲人出路發生變化的盲人推拿,是20世紀五十年代政府對殘疾人開始進行的集中安置。1955年,國家衛生部、內務部和中國盲人福利會為戰爭致盲的200多名傷殘軍人舉辦了盲人按摩培訓班,進行系統的中醫按摩理論教育和臨床技術訓練。
20世紀50年代,中國傷殘軍人被分為一至四級重殘者,圖為一位一級重殘者。/視覺中國
這200多名盲人按摩醫師,幾乎構成了中國盲人按摩的基礎。他們有的進了醫院,有的自己開診所,有的辦了按摩學校,這些由政府支持重新進入社會的盲人,將按摩變成了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事實上,當年為盲人們舉辦的培訓班中并不是只有按摩,同期舉行的還有編織學習班、農業生產班、音樂學習班等。但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唯一發展下來的卻只有按摩。
后來人回顧這一時期,難免會給出“盲人就是適合按摩”這樣直白的原因。少有人會去想,可能只是在一切巧合之下歷史的選擇,最終卻會成為中國上千萬盲人未來的命運。
在中央機關為盲人提供按摩培訓的時候,新中國的各類政治運動正在開展,算命、乞討、曲藝、評書等傳統盲人以求活路的行為,因為被貼上封建資修的標簽,幾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農業、編織等政府安排的其他盲人出路,這個時候正在遭遇歷史的封鎖。
當時農業上正刮起了“大躍進”的風潮,并很快席卷到工業和手工業上。在“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改造方針下,農業和手工業系統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工作,將提升生產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1961年4月,中國大躍進時期,一名放學后干活的女孩。/AP
原本就在速度上難以和普通人競爭的盲人們,成了“大躍進”時期的格格不入者,除了特定的福利工廠,他們很難在這些行業生存下去。盲人的農業和手工業培訓班,剛一開始就死掉了。
不僅僅是盲人從事其他行業在大躍進之下受阻,盲人按摩這時也獲得了新的推動力。1949之后,國家開始更多地提倡傳統技藝,中醫又開始被大力推崇。
一份研究顯示,現存的1966-1978年的中草藥著作至少有1080種。尤其是在1970-1972年,中藥類成書數量劇增,而這也正是全面開展中草藥運動的時間,1970年各省市都舉辦中草藥展覽,1971年舉辦了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
按摩借著“民間智慧”、“中醫療法”的東風得以保存,為盲人提供一種生存方式,但當時還談不上大規模發展。
被成就的盲人按摩
如果說80年代之前的按摩業發展總是寫滿了時代錯綜復雜的烙印,那么在此之后,讓盲人按摩占據大街小巷的,更像是政府有意為之的結果。在50年代至80年代,盲人還可以留在社會福利部門工作,比如制作火柴盒、玩具,加工金屬零件。但80年代之后,盲人的社會福利就只剩下一個:他們可以從事按摩業。
1996年8月20日,青海湟中。說得好聽點叫盲人街頭藝術家,實際上他們就是在乞討。/AP
至少,1985年由民政部、衛生部直接幫助和指導下成立的中國盲人按摩學會宣告了一個事實:按摩已經成為這一階段盲人最重要的工作,以至于要將它單獨當做一個項目來對待。而按摩學會開展的各類學習、交流、培訓活動,本身也在促進著盲人按摩業的發展。
一些對待殘障人士的態度也在發生著改變,80年代之前,社會對于殘障人士一直是“養”的觀點,在1982年《憲法》首次規定: “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在將殘障人士的工作列為一項重要發展指標之后,相應的發展規劃也緊接而來。1986年,時任衛生部部長的崔月犁就說:“不能說眼睛好的才能當專家,盲人也可以當專家。要充分調動盲人的積極因素,把盲人按摩醫療事業有計劃地發展起來,為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2002年5月15日,河南濮陽,盲人按摩師被作為宣傳典型寫入宣傳報道中。/視覺中國
按摩成了為盲人安置工作的最優先選項,1988年國務院批準頒布的《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工作綱要》要求:“要鞏固現有的盲人按摩醫院(診所),新建一批盲人按摩機構,并通過多種途徑發展盲人按摩。辦好盲人按摩學校和培訓班。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按摩工作的人員評定專業技術職稱。”
國家為這五年提出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從1988年到1992年,盲人按摩人員和醫院、診所(點)數量上都要翻一番,即:按摩人員達到10000人,醫院、診所(點)1000所,并爭取在全國1/3以上的縣建立盲人按摩醫療單位。
2005年12月1日,北京按摩醫院,小姑娘的盲人爸爸正在為人按摩。/視覺中國
當時的盲人按摩已經不僅僅是一項解決殘疾人經濟來源的工作,更是被吹捧為社會帶來福祉的事業,1991年國家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一項報告就這樣難以置信地形容其功效——“盲人按摩醫療能治療內、外、婦、兒等各科上百種疾病,每年治療國內外患者在百萬人以上(2千萬人次),有效率達95%,有些病的治愈率達75%以上。過去被視為按摩禁忌癥和不治之癥的小兒腦癱、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現已有所突破,取得好的療效。”
不過,更直接讓盲人按摩師數量激增的還是來自于2006年的大范圍盲人按摩培訓。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目標,從2006年起的五年內要培養、培訓盲人按摩人員5萬名,其中醫療按摩人員1萬名、保健按摩人員4萬名盲人推拿,使盲人按摩人員總數達到14萬名,這一舉措也讓盲人按摩診所和培訓設施的數量猛增。
2006年6月,長沙市盲聾啞學校,盲人學生的宿舍生活。/視覺中國
所有的政策、服務都在為盲人按摩開路,在全國范圍內招收盲人學生的本科院校只有北京聯合大學、濱州醫學院和長春大學這三所,而在這些學校的“單考單招”中,視障生能選擇的專業只有針灸按摩、音樂和長春大學的康復治療專業,針灸按摩專業會成為他們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盡管在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就聯合發布通知(《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 2020年)》),要求普通高等學校應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進行必要的無障礙環境改造,但真正響應的高校卻少之又少。缺乏必要的無障礙設施,也沒有專門配備的盲人教材,讓盲人學生的本科之路變得道阻且長。
被剩下的盲人按摩
政府和社會為盲人提供了一條出路,使他們能夠通過按摩來養活自己,那么在硬幣的另一面我們將看到,對于盲人來說,其他的可能性早已被扼殺在未發生之時。
按摩這一條路是從盲人出生之時就被寫好的。中小學沒有為盲人提供普通盲文教材,所以他們只能讀特殊學校,而那里無一例外都在教授按摩。即便他們憑借極其頑強的毅力考上了普通大學,大學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的原因拒絕他們入學,或者僅僅像一個“正常”的大學那樣——不提供無障礙設施,不提供盲文教材。
2007年5月,河南鄭州,盲人高考班,一名盲人學生正在閱讀盲人課本。/視覺中國
其實要讓盲人公平地參加考試,在技術上只要將試卷翻譯成盲文。但大學和地方官員缺乏幫助的動力,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實行的是已推行了20年的盲人高等特殊教育制度,即限定國內的幾所大學可以通過自主命題組織考試的形式招收盲人。中國現有盲人1700余萬人,大學每年招生的人數總共不到200人。
2008年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生效,包括中國在內的146個國家簽字,其中明確指出,對于殘疾人的教育,公約的精神是“融合”而非“隔離”。殘疾人,包括盲人,不應該被隔離在特殊教育系統中,而應該回歸主流教育系統。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盲人推拿(中國大街上為什么這么多盲人按摩)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