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作為經典名著,為我們塑造了眾多鮮活的人物形象,其中諸葛亮無疑是閃耀的存在。書中圍繞他的故事精彩紛呈,吸引著無數讀者。從初出茅廬的“隆中對”,展現其對天下局勢的精準洞察;到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盡顯其足智多謀;再到后來的“空城計”,以淡定從容嚇退敵軍。這些故事不僅凸顯了他的智慧,也讓我們領略到那個英雄輩出時代的魅力。
1、空城計。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維后繼續向魏國進軍,魏國派司馬懿抵擋蜀軍,在街亭打敗馬謖,而諸葛亮城中空無一人,兵都出去解圍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諸葛亮心生一計。命令打開城門,派幾個老兵在打掃衛生,自己帶兩個兒童在城樓上面彈琴,司馬懿的兵來到城外,看到四個城門大開,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馬懿命令按兵不動,自己上前一看,看諸葛亮神情自若、琴聲不亂,懷疑有伏兵,這才命令撤軍。
2、七擒孟獲。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蜀漢先主劉備死亡前后,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漢,并誘煽夷人同叛。漢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于是發兵攻打孟獲并在盤東擒獲了他。諸葛亮采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漢南方的民心。后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諸葛亮死前,蜀漢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
3、揮淚斬馬謖。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后,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
由于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扎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采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并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諸葛亮回軍后,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馬謖死后,諸葛亮親自前往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4、初出茅廬。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云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