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冷項目(創業項目如何冷啟動?),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創業冷項目(創業項目如何冷啟動?)。
對創業想法做了基本的最小化驗證,獲客成本或者投產比等基本數據模型在合理范圍時,就需要突破市場冷啟動問題了(至于做最小化驗證的MVP思想介紹,詳見之前的文章《90%的人都認為你的想法是狗屎,還值得做么?》)
之所以牽涉這個問題創業冷項目,因為很多項目依賴規模效應或網絡效應。比如電商項目如果沒有一定規模則采購價格高產品價格高造成新用戶不愿購買,比如內容平臺沒有一定創作者規模則缺乏原創內容造成新用戶無法留存,但新項目一開始都沒規模,容易陷入循環困境:沒規模造成新用戶無法留存,無法留存造成更沒規模。分享幾個冷啟動實例供大家參考:
案例1:靠密集資金投入快速冷啟動電商項目
2008年左右,自己在北京,所在公司當時是國內最大的電商服務公司,公司為行業內60%的頭部電商公司做過服務。很有幸,自己剛進項目組,就趕上公司和一個實力金主爸爸合股啟動的數碼電商新項目。
項目開始時,做了非常多的產品測試,不斷循環:選品->制作推廣專題->大流量平臺推廣測試->核算轉化率和投產比數據->反饋總結->選品。循環測試到一定階段后,找到了數據表現比較滿意的爆款產品。緊接著則是解決規模銷量問題,對數碼產品而言,對上游供應商的采購數量,單次達到1萬臺以上代表著很強的議價能力,會帶來更競爭力的銷售價格和更高的投產比回報。
金主爸爸的方式很簡單,投錢出規模,一開始便是10萬/天的廣告投放。當時的大流量來源主要還是一些門戶媒體,恰逢金融危機,整個行業的媒體資源很便宜。10萬/天的費用可以實現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門戶同時在首頁投廣告。這個屬于典型的靠資金快速冷啟動。
案例2:靠公益活動快速啟動O2O項目區域市場
創業第一家公司,做了個解決親子家庭周末去哪兒玩的O2O項目(平臺上提供周末娛樂項目),一開始成都起家。隨著發展需要拓展其它區域市場,拓展上海市場時做了個基本判斷:在這個區域市場達到1萬單的月度交易用戶規模則基本算啟動起來。
過程中有幾次關鍵運作,最關鍵一次是團隊小伙伴結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春蕾計劃”策劃了一場多贏的公益捐款,跟當地一家知名大型場館達成了一場突破性的合作。商家平時基本不做活動,200元左右一次的門票價基本沒折過價,這次同意和平臺進行19.9元的拼團結合到公益活動中。活動迅速引起轟動性裂變,幾個小時就一售而空。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拼團運作充分發揮了微信社交流量的優勢,加上公益的加持,產生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案例3:靠一張紙快速無成本獲得數百萬App用戶
去年在一家VR平臺公司待過小半年,這家公司早期的冷啟動非常值得稱贊。早期恰逢某個類型的硬件設備爆紅,大批廠商一窩蜂跟進生產,深圳廠商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月。當時公司App處于初期,需要快速獲取規模用戶,采取了一個巧妙之極的方式:免費給各大廠商做硬件說明書。說明書上介紹了硬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各個廠家產品都差不多,硬件使用方法大同小異),同時還給提供相應視頻內容,只要按說明書的二維碼下載App即可獲得。為此推廣方式,專門在深圳安排了4個全職人員穿梭各個廠商進行運作。
對于用戶而言提升了體驗,對生產廠商而言省時省力還能有增值硬件的內容,對平臺而言快速規模的獲取用戶,一舉三贏。更重要是相比通常昂貴的App獲客成本,這個方式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運作如此成功,用戶規模迅速擴張,為其后來獲得億級的融資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個案例處在不同時間和不同行業,運作方式有較大差異,同時有一條恒定不變的規律:有想法的使用趨勢。首先得順應趨勢:案例1順應了金融危機帶來的階段性媒體紅利,案例2順應了社交流量和拼團的階段紅利,案例3順應了爆紅硬件產品的階段紅利。其次是能有創新的想法,尤其案例3,想法堪稱經典。
當然,冷啟動是有前提的:創業想法本身已經獲得了基本驗證。不然再成功的冷啟動也曇花一現。即便我們吸引再多人來吃豆花創業冷項目,根本上還是要靠豆花本身的口感才能留下對方。自己當前正在做的打卡小工具,并不急于解決冷啟動問題,畢竟還處在驗證階段,剛剛上線,有興趣的話可以聯系體驗。文章原創于《李軍創業博客》,原文地址:junlee.net/earlyusergrowth/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創業冷項目(創業項目如何冷啟動?)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