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關于唐三彩的簡介),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唐三彩(關于唐三彩的簡介)。
展開全部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謂唐三彩,是指中國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來也用來泛稱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種,但主要以黃、綠、白(或綠、赭、藍)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其釉色互相滲化,加上年代久遠,部分顏色發生變化并產生新色,具有較高的裝飾藝術水平。但由于實用性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隨葬,即明器和俑。唐三彩的藝術造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時代特征。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于世,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燦的明珠。唐三彩-概述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后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唐三彩,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于隨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松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峰。安史之亂以后,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于世,唐三彩是我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燦的明珠。唐三彩-歷史淵源唐三彩唐代盛行厚葬,唐典明文規定,不同等級的官吏,死后要隨葬相應數量的明器。三品以上多至90件,九品以上也達40件。包括所謂"當壙、當野、祖望、地軸、誕馬、偶人,各高一尺;其余音聲隊與童仆之屬,威儀服玩,各視生之品秩。所有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2643835瓦木為之,其長率七寸"。(見《唐六典》)。皇室厚葬,勢必影響下層。《舊唐書·輿服志》載太極元年(712)左司郎中唐紹的疏文:"近者王公百官競為厚葬,偶人、像馬雕飾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人因心致禮,更相煽動,破產傾資。風俗流行,遂下兼士庶。" 唐三彩器就是在這樣的厚葬之風盛行的歷史條件下大規模發展起來的。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筑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唐三彩隨葬品。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著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駱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聯想起當年駱駝叮當漫步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
唐代是我國封建朝代的鼎盛時期,所以說唐三彩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種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詩歌、繪畫、建筑其他文化一樣,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藝術,從現代的陶瓷史上認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因為在唐以前,只有單色釉,最多就是兩色釉的并用,在我國的漢代,已經有了兩色,就是黃色和綠色的兩種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說這種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時得到了運用。有的就是從陶瓷史上有人考證講,這和唐代當時的審美觀點起了很大的變化有關系。在唐以前人們崇尚的是素色主義吧,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各種文化,包容了外來的好多文化,那么就是說這個時候從繪畫也好,從陶瓷也好,從金銀器的制作也好,它形成了一個燦爛文化的這么一個特點。 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歷史原因。首先陶瓷業的飛速發展,以及雕塑、建筑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發展,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出來。
唐代貞觀之治以后,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同時也導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風日盛。唐三彩當時也是作為一種冥器,曾經被列入官府的規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說可以允許他隨葬多少件,但是實際上明文有明文的規定,作為這些達官顯貴們,并不滿足于明文的規定,反而他們往往比官府規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數,去做這種厚葬。官風如此,民風當然也如此,于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這么一種厚葬之風,這也就是唐三彩當時能夠迅速在中原地區發展和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制作工藝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首先要將開采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制。唐三彩的燒制采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后呈現出各種色彩。 釉燒出來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發。這么一個過程,然后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唐三彩陶俑多用捏塑、雕刻或印模制成,陶器則采用陶車輪制或輪制、捏塑兩種手法兼用,在器物胎體上都留有上述的工藝特征。器表釉汁流淌自然舒暢、無拘無束,釉面厚薄不勻唐三彩,往往有微小的露胎點。唐三彩俑人的頭部、足部和底盤,獸的足部和底盤大多不施釉,是素胎。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唐三彩(關于唐三彩的簡介)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