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上市公司(A股或將迎來首家血統純正的茶葉上市公司),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茶葉上市公司(A股或將迎來首家血統純正的茶葉上市公司)。
2012年,A股或將迎來首家血統純正的茶葉上市公司。
距“茶葉第一股”目標最近的是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其正在預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主業為茶葉的種植、加工和銷售,主導產品為以地理標志產品安溪鐵觀音為主的“鳳山”牌烏龍茶。
盡管茶企上市已不算新鮮事,但業界仍傾向于將“茶葉第一股”的名號,授予首家問鼎A股的茶葉上市公司。
此前,除2011年9月在香港主板掛牌的臺資企業天福,還有借殼龍發制藥的龍潤茶和收購武夷星轉型的中國礦業,均為地道的茶企,這三家茶葉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基地和市場都在中國大陸。
但隨著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柴、米、油、鹽、醬、醋企業日漸與資本結緣,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的茶葉行業,卻依然沒有在A股實現零的突破,這無疑令茶葉行業大佬們如芒刺在背。
以安溪鐵觀音集團沖刺A股為標志,各地茶企已磨刀霍霍,或高調運籌,或埋頭苦干,上市儼然已成為衡量一家茶企是否成功的標準。
與之相應的是,各茶葉主產區的地方政府,也爭相出臺扶持政策,計劃打造茶企上市軍團。紛紛擾擾之際,似乎A股茶葉板塊已在路上。
跌撞上市路
安溪鐵觀音集團向A股伸出橄欖枝,給茶葉這一龐大的傳統產業帶來的鯰魚效應不言而喻。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1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我國茶葉的種植面積197萬公頃、產量147.5萬噸、農業產值530億元,均居世界首位。
但尷尬的現實是,“中國七萬茶企不如一個立頓”的說法,始終如大山般難撼,全國最大茶企天福2011年增長40.6%的營收僅17.53億元。
由此,上市做強做大成為茶企“雪恥”首選。
但茶企上市茶“翅”難飛的困擾一直揮之不去。1990年代,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和浙江綠洲股份上市擱淺后,茶企上市就延宕十多年。
到了2007年,邊陲省份云南突然發力,齊刷刷出現3家進入上市輔導期的茶企:龍生茶業、下關沱茶集團和慶灃祥茶業,并有云南普洱茶集團、大益集團、龍潤集團等普洱茶生產企業,著手籌備上市。
其中,龍生茶業已引進美國蘭馨投資和深圳創新投資,首期投資5500萬元,合計占股不超過25%,由中信證券輔導,擬融約10億元,并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普茶論壇為上市造勢;下關沱茶集團二股東是昆明英瑞投資,持有占總股本28.64%的1000萬股,擬在深交所上市;慶灃祥茶業當時計劃2010年上市。
但時過境遷,此番云南計劃上市的茶企,除龍潤集團于2009年5月18日借殼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龍發制藥外,其他茶企迄今均無下文。當時,龍發制藥與火箭投資RocketCapital簽訂投資協議,由后者注資5300萬港元,同時以1.6億港元收購龍潤茶并改名,實現從藥業向茶業轉身。
云南省工信委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省中小和非公企業上市培育重點企業名單顯示,列入其中的66家企業,只有云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的茶企,主營研制、生產和銷售滇紅系列紅茶,此前公布的下關沱茶集團等茶企已不在名單中。
按照云南省工信委文件,上述名單是在2007年第一批確定的45家、2010年第二批確定的30家上市培育重點企業對象基礎上,重新結合新情況、新要求篩選確定。
就在云南茶企集體計劃上市期間,“茶葉第一股”爭奪也在全國各茶葉主產區展開茶葉上市公司,此時,高調宣布準備摘取桂冠的有:杭州龍井茶業集團、四川蒙頂山集團、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湖南百里茶廊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這期間,四川蒙頂山集團打算將蒙頂山風景區和蒙頂茶整合上市,利用資本市場加快蒙頂山旅游業、茶業的發展,并已完成上市資產審計,國泰君安已參與有關準備工作茶葉上市公司,“最多兩年完成上市”。
另外,中糧集團旗下的中茶股份,此時也傳出準備上市消息。
然而,一波三折后,當年眾多聲稱打造“茶葉第一股”的茶企,激情過后多歸于平靜,如今率先走到IPO關口的只有安溪鐵觀音集團。
盡管上會在即,但安溪鐵觀音集團“胃口”不大:擬在深交所公開發行2290萬股,募資1.57億建設上游茶園和營銷網絡等。
其實,最早首發上市的茶企,當屬2010年9月在港交所掛牌的碧生源,雖其“功能袋包茶”有別于傳統茶,但以“茶療”定位開辟了獨特品類方式,且其產品定位、傳播方式、渠道運作均實現跨界,在茶市場獨占一隅,令傳統茶企驚艷。
茶企上市爭先恐后來時路坎坷曲折
地方強力助推
“茶葉第一股”姍姍來遲,映射茶產業資本化道路必經多重考驗。
對目前茶企掀起的上市熱潮,福建茶業界資深人士認為,這源于隨著近年來茶葉消費升級,茶企成長性顯著,新產品和新業態嶄露頭角,逐步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企業規模與運營模式也隨之擴大和提高。
茶企擴張確實快馬加鞭,據安溪鐵觀音集團招股書,其加盟店數量已從2009年222家,增至2011年353家,2010-2011年,營收和凈利增長率分別為84.3%、35.1%與48.14%、85.97%。
而天福2011年凈增店鋪165家,營收和凈利分別增長40.6%與31.6%。黃山謝裕大近年的業績增長都保持在30%-40%。
“已上市和擬上市茶企的業績和擴張步伐皆高于同業的增長水平。”上述人士透露。
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重要推動力。如號稱“全國第一茶葉大縣”的福建安溪縣,為支持鼓勵茶企上市,對首家實現上市的茶企給予除享受省市扶持政策外,縣里再獎1000萬元。
福建省政府甚至提出,在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茶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省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專項資金發展茶產業,各茶葉主產縣市、區也要加大對茶產業的財政投入,以實現從茶葉資源大省向茶葉產業強省轉變。“十二五”期間,爭取培育2家以上茶企國內上市,3家以上茶企境外上市,對進入上市輔導期的茶企給予50萬元獎勵。
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則先后出臺茶產業發展意見,培育茶葉龍頭上市。由此,一度“退燒”的茶企上市計劃再度升溫,就在福建,以八馬、日春、三和、中閩魏氏、華祥苑、大自然等為主的茶企,都已沖刺在資本市場路上。
本報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以上所列茶企均已在上市輔導階段,其中,三和茶業、大自然茶業境外上市的進程正在推進。
就連近兩三年才“復興”的“坦洋工夫”紅茶,2011年9月,其產地茶企新坦洋茶業集團也與英國一橋資本簽訂上市框架合作協議,確定兩年左右在倫敦證交所上市。
另外,安徽黃山謝裕大茶葉已進入遞交上市申報材料階段,安徽一笑堂和猴坑茶業也明確提出上市目標;河南信陽毛尖集團擬通過兩三年運作上市;湖南省茶葉集團已列入該省后備上市企業;四川竹葉青茶業已提出要進入資本市場,該省正啟動蒙頂山茶的上市培育工作;浙江杭州山地茶業計劃2020年上市;山東御青茶業的目標同樣是上市。
“安溪鐵觀音集團的IPO探路是茶企進軍資本市場的風向標。”福建一家擬上市茶企負責人認為,“上市不僅能實現快速擴張,還能提高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股民也可能成為公司客戶?!?/p>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茶葉上市公司(A股或將迎來首家血統純正的茶葉上市公司)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